书城社科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10751500000010

第10章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情景切片”

学生的哭泣声

这是一个很朴实的女生,是高三复习的时候来到我带的班级的。

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是一个品质很好的女生。很尊重老师,和同学们也能很好地相处,学习上也很下工夫。

那是在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学生一连好几天,心情好像不是太好,脸上阴沉沉的,和她往日不太一样,上课偶然也能看到这个样子。

于是,我抽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把她喊到我的办公室。

刚开始的时候,是先聊了一下她最近的学习,然后话题慢慢就向她最近一段的表现上靠拢了。

她开始还表现得相对沉静,后来,当我说到据我观察她最近的心情不是太好,有没有其他的事情影响自己的时候,她还是沉默了。

我也没有再直接追问她,在等待中,我说,如果可以,你不妨把你心中的苦恼告诉给老师,说不定,你说一说,也有助你的压力的排解埃

在后来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基本上是这个女生一个人在倾诉,也可以说是这个女生的自言自语,是她自己一个人心灵的独白。

原来,这个女生家里是姊妹两个。自己是姐姐,还有一个妹妹,也在上高中,比自己低一届。

妹妹性格好强,这个女生性格有些内向。姐妹两个的关系不是太好,而父母又总是不太过问这些事情,甚至有时候还是比较偏向妹妹的。

最近,可能也是学习上本来不太顺利,而且,妹妹又总挤对自己,每天回到家里,都是这样。自己明明知道,又不敢跟父母说,又不想和妹妹争,所以,心里就一直窝着。没有想到,还是无意间地流露出来了。

在说到自己的妹妹如何挤对自己,妹妹如何一直在找茬,而父母如何不管这个妹妹,甚至还在埋怨自己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妹妹的时候,这个女生一直是在哭泣着,内心里长时间的委屈一下子涌了出来。

其实,当这个女生后来在哭泣中陈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基本上明白了,她其实就是在做一次情感上的倾诉,是一个人的自白。

所以,在后面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是做了一个老实的听众,偶尔给她提示一下,或是引导一下,让她把自己的内心倾吐出来。如“你对妹妹的做法很不理解”“其实,你内心是很痛苦的”“你是不是很希望父母能理解你”。更多的是给她递上纸抽里的面巾纸。

最后,她自己哭完的时候,心情已经很平静了。她跟我说:“谢谢老师,我其实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只是有些时候还是想不开。现在我觉得好多了,我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当这个女生最后擦干泪水,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分明感到她发自内心的轻松。

“反思”

倾听是老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老师积极主动地倾听能够帮助学生驱除不良的情感因素,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我们平时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或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

就像这个女生的事情一样。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其实,对于这样的事情,她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有时候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她的哭泣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老师在听她诉说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说出一些指令性的语言,或是劝诫性的话语,或是同情性的说教。有时候,以一个老师的身份跟学生们说这些大而无当的话,还不如不说。你就静静地倾听,全身心地听,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就够了。尽管你不说话,其实,心灵上的对接已经在这沉默中完成了。甚至有时让人觉得,很多看似有道理的话,很多时候都是那么的苍白而无力。

在我们平时的管理中,很多的班主任,常常把道义担在心头。总是以过来人或是长者或是老师的身份,给学生们做着多种多样的指导或是引领,警告的话,命令的语言,脱口而出。事情还没有等学生说明白,说齐全,就建议学生如何如何去做,或是你应该如何如何的话语已然发出。其实,这些看似关心的话语,很多时候确实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得知道,在很多时候,班主任需要做一个倾听者。

“建议”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正是班主任老师常常需要做的工作之一。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指导或是劝说却常常起不到什么效果,甚至也可以说,有很多时候,老师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该做些什么。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

(1)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是自觉不自觉地就采取下面的一些做法:

①命令训斥。当学生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或是有了什么其他问题而伤心难过时,我们常常会说:“有什么难过的1或是说:“除了哭你还能做什么1“我就知道你做不好”一类的话。

②急于安慰。看到学生伤心难过,就会说,“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认真准备就行了”等等,试图用这些话给学生一些安慰。

事实上,当学生听到“有什么好难过的”这些命令训斥的话时,他会更加害怕。因为,除了原先的担心外,他又多了一份害怕——怕人知道他自己不能克服害怕的情绪,同时他更担心在老师眼里,自己除了掉眼泪之外就没有任何能力了。当然他也认为自己真的是什么都做不好了。

事实上,急于安慰其实也同样会让学生觉得那是一种智力威胁,因为这种说法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愚蠢“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我竟然都做不好”“我一定很笨,要不然怎么连很好解答的试题我都没有做好1

(2)其实,在当遇到这一类情况的时候,老师真正的应对策略应该是积极的倾听:老师首先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忠实听众,坦诚而尊重地承认学生的感受。可以告诉他“考试不好确实让人难过,尤其是和其他原先不如自己的学生比起来,更是这样的”,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心里有一种踏实安全感,同时尽力聆听、澄清学生本人对问题的讲述。然后再根据情况提问学生:“你想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或是问学生:“你决定怎么做?”很多时候学生自己会想出对策,由此学生就会学会冷静,就会判断。慢慢地自己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老师或是家长急于帮助,学生在失去自信心的同时,还将会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老师在倾听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真诚性原则。老师必须是真心地听取学生的倾诉,真正接受学生情感的表达,即使有时老师不赞同学生的感情认识,也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救世主或是恩人的印象,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操纵他的表达或感情。如果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做一个样子,并不是真正地关注自己的感受,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受了愚弄,就会产生对老师的反感,并拉大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②一体性原则。老师必须能与正在经历痛苦的学生“融为一体”,但是又不被学生的情感所左右,也就是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老师要能做到经历这些感情就像是自己的一样,同时,又不能让这种感情左右自己,俘虏自己,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③保密性原则。对于学生个人方面的隐私等问题,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保密。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和老师私下说的话,并不希望别人知道。如果班主任老师不在意这一点,对于学生的这些情况并不在意,而是作为笑料在同事之间或学生之间到处乱说,或是公开讨论,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