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54

第54章 高仙芝:征西猛将,山地之王

高仙芝(公元~756年),祖籍高丽,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

少年得志,雄心勃勃

少年高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随父亲到安西(即龟兹),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20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即和他父亲官级一样大小。少年得志,雄心勃勃,但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詧(chá)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收留封常清,捷报出光华

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时,每次出军时,身边的随从就有30多人,而且衣服鲜明。夫蒙灵詧门下的封常清见高仙芝很有才能,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便慷慨激昂地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跛足。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封常清第一天失败后没有灰心,于第二天再次投书。高仙芝不胜其烦:“吾奏傔(qiān:侍从)已足,何烦复来?”封常清听后大怒,说道:“常清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尽管如此,高仙芝还是没收留他。从此,封常清就早晚不离高府之门,等他出入,如此数十日。高仙芝迫不得已,只好收留了他。

天宝初年,达奚诸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唐玄宗诏令夫蒙灵詧前去平叛。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000精骑自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邀击叛军。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马皆疲,尽为唐军所杀。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了他们如何“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了,“仙芝大骇异之”。回军后,夫蒙灵詧设宴犒劳。此时,高仙芝已让封常清“去奴袜带刀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争问:“前者捷书,谁之所作?副大使幕下何得有如此人。”高仙芝答道:“即仙芝傔人封常清也。”众人闻后皆惊,便求仙芝请封常清入座,并互相谈话,谈得很投机,好像旧相识似的。从此,封常清遂知名。此后,经高仙芝不断提拔,先后授镇将、果毅、折冲。

千里苦行军,征讨小勃律

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由于这次行军要翻越雄伟的葱岭,所以高仙芝在出征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待一切准备就绪,便率部从安西出发,一路西行,经15日至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10余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10余日疏勒(今新疆喀什),随后挥军南下,踏上葱岭,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行军。再经过20余日的艰苦行军,唐军到达了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然后再次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麓西行,又经20余日到达播密水(今阿富汗瓦汉附近)。唐军继续前行,再经20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罕河)。至此,唐军经过百余日的跋山涉水,于同年六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军。

随后,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在中亚的阵地连云堡,三路兵按时出发,如期抵达。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当唐军进至婆勒川时,河水暴涨,无法渡河。高仙芝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命兵士每人自备三天干粮,准备次日清晨渡过。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缓,唐军迅速渡过了婆勒川,高仙芝见此情景,兴奋不已。随后高仙芝指挥唐军攻城。吐蕃守军未料到唐军能突然至此,大为惊骇,慌乱中只能依山拒战,滚石擂木如雨而下,不可攀登。高仙芝任命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下令说:“不及日中,决须破虏!”李嗣业手持一旗,领陌刀手自险处先登,奋力杀去,自辰时至巳时,大败吐蕃,斩首级,俘虏000余人,余皆逃入山谷。唐军缴获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高仙芝乘胜追击,唐军疾行三日,到达坦驹岭(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沿冰川而上,迅速下岭,向阿弩越城进发。又过了三天,阿弩越城守军果然派人前来请降。次日,唐军顺利进入城中。入城以后,高仙芝先令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率兵先修桥梁、道路。为了避免强攻造成大的伤亡,高仙芝决定用“假途灭虢”之计智取孽多城。席元庆依计而行,果然俘获小勃律众大臣。接着,高仙芝又派人招谕小勃律王,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兵众被隔在水东,援军路绝,生路无望,只得携公主出降,其国遂平。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声威大震,“拂菻(fú lǐn:古代称罗马帝国)、大食(阿拉伯帝国)诸胡72国皆震慑降服。”

八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凯旋而归。十二月,玄宗任命高仙芝为鸿胪卿、摄御史中丞,代夫蒙灵詧为安西四镇节度使。上任后,以封常清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度支、营田等事宜。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而且治军极严。先后处死了两员有罪的大将,从此“军中莫不股栗”。

第二次西征,誉“山地之王”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高仙芝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同年十一月初五,吐火罗(在小勃律以西,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怛伽罗上表朝廷,陈述竭师国投靠吐蕃,请求镇压。高仙芝奉命出军。从安西到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的距离还要远于小勃律,由于有了第一次远征的经验,高仙芝这次准备更加充分,加上形式对唐军有利,唐军的行军虽然艰苦,但却很顺利。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二月,高仙芝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唐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竭师王。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发展到了其顶峰。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今青藏高原)和大食(阿拉伯帝国)誉为山地之王。

“点评”

高仙芝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他镇守安西,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做出了贡献。他退守潼关,暂避敌锋的战略有利于阻止叛军西进长安。高仙芝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从高仙芝的几次征战来看(尤其是两次帕米尔高原的行军),都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他的军事思想也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