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44

第44章 韩擒虎:胆略雄威,文武兼备

韩擒虎(公元538~592年),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四大名将(还有贺若弼、高颎、史万岁)之首。韩雄之子。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伐陈为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胆略过人,贵族青年

韩擒虎的父亲是西魏北周有名的将领韩雄,所以韩擒虎从小不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更是把他父亲的武勇和机智完全继承了下来。少年时代的韩擒虎胆略过人,勇武非常,同时长相十分有威仪。再加上他和其他的武勋贵族子弟不大一样,十分爱好读书,经史百家都有涉及。当时的权臣宇文泰很赏识韩擒虎,让他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游玩,这在当时是贵族子弟很难得到的一种尊荣。年轻的韩擒虎因为宇文泰的赏识,一下成为了当时有名的贵族青年。虽然韩擒虎很早就开始从军打仗,后来更是因军功一路升任新安太守、进位都督,没有多久又进位仪同三司,但是实际在他的青年时代,韩擒虎并没有多少机会真正展示一下他的战争天赋。

北周时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其父去世后,韩擒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授新义郡公。

文武才能,崭露头角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周武帝宇文邕伐北齐,攻占晋州(今山西太原)。不久,晋州陷落,那个屡次阻挡了周武帝脚步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就上表,想要出兵迎战,被北齐后主高纬拒绝。后来并州也被北周占领,独孤永业再次请战再次被拒绝。此时的独孤永业心中对北齐朝廷充满了失望。而时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率兵3万镇守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韩擒虎乘北周军不断取胜的有利时机,早就想立下奇功,乘机孤身入城,对独孤永业说了一番“良禽择木而栖”之类的话,早就对北齐失望透顶的独孤永业早就想要一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二话没说就投降了北周,并且派了儿子过来做人质。韩擒虎的机智和勇敢让周武帝十分欣赏。终于在建德六年的平齐之战中,被委以重任,让其统军收复河北重镇范阳。因为平齐之战中立下的种种功劳,在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韩擒虎被加封为上仪同,拜永州刺史。

当时北齐刚刚被平定,南方的陈国一心要趁火打劫,北边的突厥也是扶植北齐的残余势力想要攻打北周。所以,快速的稳定已经占领的土地和边境局势成了第一要务。而韩擒虎能够被派到永州这个关键位置上,说明他在周武帝的心中已经成了可堪大用的心腹武将了。

不久,韩擒虎任行军总管,击退陈军对光州(治今河南光山)的进攻。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合州(治今合肥西)。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屡次挫败陈将甄庆、任忠、萧摩诃等对江北的进攻,使陈军丧气。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大丞相杨坚受禅登基,是为隋文帝。隋文帝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亲自讲武,整顿军队,并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军力。隋文帝准备先灭陈朝,后击突厥,因此向南方调集军队,遴选了一些有才能的军事将领,驻守江淮。隋文帝素知韩擒虎具有文武才能,且声名卓著,再加上尚书左仆射高颎的推荐,遂以韩擒虎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庐州,为灭陈作准备。

南和北战,整军经武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九月,萧摩诃率军进攻江北(指淮水以南、大别山以东之长江以北)隋地。二十四日,陈将军周罗喉攻占隋之胡墅(今江苏六合西南)。二十六日,杨坚遂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伐陈,令高颎节度诸军。长孙览率8总管兵出寿阳(今安徽寿县),水陆俱进,师临长江,陈人大骇。时因北方突厥对隋威胁较大,经常袭扰北境,隋文帝欲作战略调整,高颎遂下令停止攻陈,撤回攻陈之师。十二月,隋文帝根据隋朝新立,边防不固,实力尚不够充实等情况,决定变更原来计划,改取南和北战,先败突厥,后灭陈朝的战略。此后数年,隋朝一直在北方与突厥作战。

至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秋,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隋文帝又经过几年励精图治,使国力、军力显著增强。而陈朝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内部矛盾尖锐。在此期间,韩擒虎始终整军经武,训练士卒,甚为陈军所忌惮。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列举陈后主罪行又送玺书暴其罪恶20条,并将诏书在江南散发30万份,以争取人心。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府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3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杨素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郡,顺流东下,消灭长江及沿岸陈水陆军;杨俊指挥上游3路进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长江,阻止上游陈军东援;杨广指挥下游5路为主攻方向,杨广出六合,贺若弼出广陵,韩擒虎出庐江,锋芒所向,直指陈都建康(今南京市)。

十一月,杨坚至定城(今陕西华阴东)誓师,准备渡江的各路隋军进抵长江北岸,完成进攻准备。陈后主荒淫骄侈,政治腐败,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凭恃“长江天堑”,疏于防务。为了元会(即春节)之庆,竟命镇守缘江重镇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率战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为薄弱。十二月,长江上游隋军首先发起进攻。

奔袭建康,俘陈后主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韩擒虎乘陈军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率精锐500卒出庐江由横江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长江。陈军守将皆醉,韩擒虎一举袭占陈沿江要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袭占采石后,韩擒虎即命令主力部队渡过长江,挥军逼近建康。

初四,陈后主察觉事态不利,下诏亲率陈军拒敌。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军坚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门外),抵御六合方面隋军;以散骑常侍皋文奏率部镇守南豫州(治姑苏,今安徽当涂)。

正月初七,韩擒虎进攻姑苏(今安徽当涂),半日而克。陈军因惧韩擒虎勇猛善战,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投降。江南百姓久闻其威名,纷至军门拜见。隋文帝闻讯后大喜,为此宴赐群臣。陈后主令陈军放弃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石头(今南京城西清凉山)山险不守,命诸军屯于都城内外。

十五日,陈镇东大将军任忠率军自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驻守朱雀门(建康城南门)。

十七日,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东;韩擒虎与渡江攻占南陵(今安徽贵池西南)的总管杜彦合军步骑2万,进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军3万渡江,进占石头。至此,隋军对建康已形成合围。陈后主面对隋军攻势,不采纳部将任忠、萧摩诃的建议,致使建康附近10余万陈军无所作为。

二十日,陈军奉命仓促出战,在白土冈南北列阵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军初战不利,然后猛攻陈军薄弱部分,陈军全线溃退。时建康城内空虚,韩擒虎率精骑500批亢捣虚奔袭建康。进至石子冈(今南京雨花台)时,陈将任忠迎降,陈后主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在今南京秦淮河上),闻韩擒虎军至,众惧而溃。

陈朝镇东大将军任忠投降后,引导着韩擒虎攻入建康城内,守城将士见此,纷纷或逃或降,使隋军顺利进入了陈朝皇宫。韩擒虎命士卒搜遍宫廷,从一个降卒处得到线索,在一口枯井中活捉了吓得瑟瑟发抖的后主陈叔宝。至此,不到10天,隋军就灭了南朝的陈国,创造了古今军事史上的奇迹。

“点评”

隋朝的四大开国名将贺若弼、韩擒虎、高颎、史万岁中,日后唯独韩擒虎独善其身。一是因为他读书多,懂得谨言慎行,不至于犯了皇帝的忌,另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他常年在边境驻守,避免了被卷入更大的政治漩涡。所以说镇守边关、对付突厥不仅成就了这位将军的佳话,还让他得以最好的结局收场。而深得韩擒虎兵法真传的好外甥李靖,则成了唐朝伐隋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