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35

第35章 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祖逖(公元266~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东晋名将,著名爱国将领。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离世那样悲伤。

少年有志节,闻鸡起舞

祖家为北地大姓,世代担任两千石的高官。祖逖的父亲祖武,曾任晋王掾、上谷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但他有志节,讲义气,曾多次将家里的财粮布帛散发给贫苦人家,乡里宗族很看重他。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贫乏,深感不读书则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24岁的祖逖被阳平郡举为孝廉,又被司隶举为秀才,但都没有应命,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不久,祖逖与刘琨一起出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融洽,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纵论世事,而且还有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相互勉励道:“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一次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就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著名的“闻鸡起舞”成语讲的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挥军北伐,中流击楫

晋愍帝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即位,以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当时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他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勇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当时致力于确保江南一隅不失,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000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100多户人家渡过长江,进行北伐。当他北渡长江,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决不重回江东!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纪律严明,对抗后赵军

渡过长江,祖逖在淮阳建立营寨,江北的民众热情支持北伐中原,年轻人积极参军,工匠们制造武器,一支约000多人的队伍很快就组织起来了,他们举着北伐的战旗向北方进发。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受到了沦陷区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除了北方的匈奴外,最可恨的是黄河两岸还有不少豪强地主。他们拥有堡坞和私人武装,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互相残杀。祖逖以清醒的策略,对不同的堡坞主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晓之以理,停止了互相对立争斗,跟随东晋军队一致对付匈奴,对于少数投靠匈奴作恶多端的堡坞领主,就狠狠打击。祖逖带兵很有方法,他的队伍纪律严明,从不侵犯百姓利益,在北伐途中得到人民支持拥护,成为常战常捷的军队,故祖逖的声威越来越高了。

一次,祖逖设宴招待当地的父老,一些老人流着眼泪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祖逖在座上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诸坞堡对祖逖十分感激、爱戴,常向祖逖密报石勒的活动。

他的老朋友刘琨在北方听到这些传闻,很高兴地说:“我日夜读兵书练武艺,就是一心要击退匈奴,现在祖逖跑在我前面去了。”

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六月,祖逖进驻芦洲(今安徽亳州),当时,流民坞主张平、樊雅两人在谯郡拥兵自重,表面臣服于东晋。祖逖北屯芦州后曾派参军殷乂访问二人,但因殷乂轻蔑张平而令张平和樊雅勒兵固守,祖逖进攻了一年多也不能成功,只有利诱张平部将谢浮借机杀死张平,祖逖则进据太丘。但樊雅和张平余众仍据谯城对抗祖逖,更加派兵袭击祖逖,相持不下。祖逖因得蓬陂坞主陈川派将领李头和南中郎将王含派桓宣支援,成功击败并劝降樊雅,得以进据谯城(今安徽亳州谯城)。随即又击败前来讨伐的石虎。

晋元帝大兴三年(公元320年),祖逖派韩潜镇守蓬陂坞东台。相持40日后,祖逖派人用布囊盛满砂土,假装是食用的大米,派余人运至东台;又派人挑着真正的大米,佯作累坏了躺在道旁喘气歇息。赵军派精兵来袭,担夫弃担而逃。赵军见里面全是大米,以为晋军粮食充足,士气大挫。石勒遣大将以千头壮驴运粮,祖逖在汴水设伏尽得其粮。赵军无粮,退据东燕城。祖逖因而尽得二台,并派韩潜进占封丘压逼桃豹,自己则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此后,祖逖多次出兵邀截赵军,使石勒的力量迅速萎缩。

祖逖注重调和河南诸晋将和坞堡头目之间的矛盾,示以祸福,最终使这些人都听从他的节度,成功收复黄河以南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地。

大兴三年(公元320年)七月,祖逖被加封为镇西将军。石勒见祖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命人在成皋县为其母修墓,又遣书请求通商。祖逖虽然没回信,却任凭通商贸易,更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石勒又杀叛晋归降的祖逖部将表示友好,祖逖亦与石勒修好,禁止边将进侵后赵,边境暂得和平。

祖逖看到大片山河在自己的奋斗下回归东晋,更加激奋,一面日夜操练军队积蓄力量,一面扩大兵马,准备渡过黄河,去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

“点评”

祖逖是一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北伐战争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北伐。虽未有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岳飞“直捣黄龙”的气势,但祖逖的北伐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是白手起家,祖逖以战养战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