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03

第3章 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司马穰苴(ránɡjū,生卒年不详),原名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是田完(陈完)的苗裔,齐田氏家族的支庶。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士大夫晏婴向景公推荐穰苴,景公即委任穰苴为将军,率兵去抵御燕、晋之师。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

出身卑贱,无用武之地

司马穰苴所在的田氏家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其老祖宗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改姓田氏。于是,陈完的后代中有的姓田,有的姓陈,所以齐国的陈氏与田氏实出一宗。齐庄公时,田完的后代田桓子深受宠信,位高权重。齐景公即位后,田桓子又深受景公的信任,其家族亲信遍布朝野,在齐国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势力。

司马田穰苴虽然也属于田氏宗族,但并非田氏嫡出,与田桓子一支较为疏远,故而名为田氏后裔却在田氏宗族中地位低下,实与一般平民无异。然而,无任何优越感的穰苴却敏而好学,遇事总是胸有成竹,果敢干练;善以人为师学习兵法,谦虚礼让,乐于助人;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很受父母的宠爱和邻里喜欢,在闾里一带颇有名气。但因家计不济,长大后毅然投身于兵营,只做过小吏。当时虽初露威严,但却无用武之地,后因其潜心研究兵书,逐渐在军营中享有盛誉。

晏婴设一计,二桃杀三士

在晏婴举荐司马穰苴之前,有个小插曲。

原来,齐国有个名将叫田开疆的人,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曾率齐军大败徐军于蒲隧,杀了徐国大将嬴爽。徐国国君大惧,忙遣使到齐国求和。附近的小国郯、莒等国君皆来朝见齐景公,尊之为霸主。齐景公手下除了田开疆,还有两个壮士,一叫古冶子,一叫公孙捷,与田开疆并称“三杰”。相传古冶子曾入水斩鼋,公孙捷曾赤手杀虎,都对齐景公有救驾之功,因而被齐景公视为亲信。

不过,这三人仅有匹夫之勇,且自恃有功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连相国晏婴也不放在眼里。而且,他们在齐景公面前也无所顾忌,不由得让齐景公心生畏惧。于是,晏婴建议齐景公除掉这三个人以绝后患。

齐景公畏首畏尾地说:“这三个人,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婴早已成竹在胸。他请齐景公派人给“三杰”送去两个桃子,说是让其中功劳最大的两个人食用。让三个人分两个桃子,必有一人得不到桃子;吃不到桃子事小,功劳与荣誉事大。于是,三人互不相让,最后都自杀了。

临危受命,先立军威

“三杰”死了,敌兵来了,晏婴这才向齐景公推荐在军营里历练有素、享有盛誉的田穰苴。于是,齐景公忙招来田穰苴商谈并任命其为将军,令其率军抵御晋、燕的入犯。在强敌入境国无良将之时,田穰苴临危受命。齐国朝野上下将信将疑拭目以待。

田穰苴也知道,他虽出身于田氏望族,但属于庶出之子,毕竟不同于田氏家族中的达官显贵。如今一跃成为三军统帅,肯定难以服众。

作为将帅,如果部下不服,如何指挥作战?所以,对田穰苴来说,其当务之急不是马上带兵出征,而是立威以服众心。

他对齐景公说:“我出身微贱,现被委以重任,位在大夫之上,不仅士卒不会死心塌地地听从指挥,而且朝中的大臣也不信任自己。人微权轻是无法带兵出征的,因此希望派一个宠臣到军中做监军,这样才能压得住阵角。”齐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并派宠臣庄贾做监军。

穰苴先到军中,立木为表以视日影,下漏滴水以知时辰,等待庄贾。但素常骄奢淫逸的庄贾以为穰苴率领的是自家的军队,况且自己身后有景公这样的大靠山,有恃无恐,全然不把穰苴的约定放在心中。他不是按照穰苴的话及早赶往军营去做出征前的准备,而是与为他送行的亲朋好友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到了次日中午,庄贾仍不到军营,穰苴下令撤去表漏,开始检阅军队,严明军纪。到了傍晚时分,庄贾蹒跚而至。穰苴诘问:“为什么迟到?”庄贾说:“亲戚相送,所以迟到。”穰苴义正词严地批评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枹(fú)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穰苴旋即招来军中的执法官来问道:“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执法官答道;“当斩!”庄贾害怕了,忙派人骑马回报景公请求速救。使者还没回来,庄贾就被斩首了,三军将士无不敬畏。

过了许多时,景公派使者持节飞车驰入军营,令穰苴释放庄贾。穰苴并未因已杀庄贾、使者又至而感到慌乱,相反扣住使者,严肃地说:“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又问执法官道:“驰入三军法何?”答道:“当斩!”穰苴说:“君之使不可杀之。”便下令把使者的随从仆人斩了,并把车的左驸和驾在车前左侧的马一并砍了,算是代以受罚,三军将士见状,皆领教了这位田穰苴将军的厉害,不禁对田穰苴肃然生畏。

穰苴通过上述两件事,既对全军进行了一次活生生的军纪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将军的威望。从而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刚柔能鼓将士气,不战而屈人之兵

司马穰苴既刚又柔,宽严适度。他对违犯军纪的人,不管地位多高,官职多大,有什么样的背景,都绳之以法,毫不姑息。而对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官兵却关心体贴,爱护备至。

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司马穰苴对于士卒的营房和饮食以至生病医药之类的事都非常关心,亲自检查、询问,并将自己的粮食俸禄拿出来分给士卒,自己分到的粮食是全军中最少的。当司马穰苴准备与敌人开战时,连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上阵了。三军之士无不奋勇当先。有既爱兵如子又赏罚分明的将军,其部下为之赴汤蹈火,又何辞焉?后来的吴起就从司马穰苴这里学会了这一招,也是“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也是“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也只好在战场上舍命以报了。所以,出战之日,齐军士气极为高涨,以至晋军见状,不战而退;燕军闻讯,渡河而逃。

司马穰苴麾师追击敌军,夺回阿、甄二城,收复黄河两岸,然后凯旋。穰苴挟大胜之威,率精悍之军,而且军卒皆唯其号令是从、唯其马首是瞻,这肯定会令齐景公心生忧惧。穰苴料到这一点,故而在临淄郊外便“释兵旅,解约束”,与三军将士盟誓要忠于齐景公,这才只带几个随从进入临淄城。这下齐景公放心了,对田穰苴的表现颇为满意。

为了表彰田穰苴为齐国立下的大功,齐景公特意率朝中大臣迎出都门,拜田穰苴为大司马(古代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由此可见,齐景公对田穰苴的倚重。

田穰苴任齐国大司马后,人们遂以司马穰苴称之。此后,“司马”就成了他的姓氏了。

“点评”

真正使司马穰苴进入一流兵学家行列的,不仅是他执法如山、立斩违犯军纪的监军大臣庄贾的壮举,也不仅是他用兵如神,迫使来犯敌军望风而逃的手笔,更重要的是他在“古司马兵法”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新的兵学体系,号曰《司马穰苴兵法》。这部兵法代代有传播,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于当时的武学,成为将校必读之书。“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即出自该书。法国不仅刊行了法文版《司马法》,并且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