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02

第2章 赵襄子:胆识过人,三家分晋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名毋恤,又作无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代,卒谥襄,史称赵襄子。春秋晋国后期,实权掌握在赵、韩、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公元前455年,韩、魏、智联手攻赵,赵襄子独立支撑,又说服韩、魏倒戈,终取得晋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敏而好学,子卿荐贤

赵襄子又名赵毋恤,是赵简子即赵鞅之子,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

在他小的时候因其貌不扬,经常遭到诸兄的取笑和轻视,甚至连赵简子也看不上他。但是襄子从小敏而好学,做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而且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

子卿因为善于看相而深得赵简子的信任。

一天,赵简子招来诸子请子卿看相,子卿乘机举荐了襄子。在平时赵简子十分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他曾将训诫之辞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他考查时,他的儿子们甚至连太子伯鲁也背诵不出,有的以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何处。只有襄子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赵简子开始相信子卿所荐之理,认为襄子最为贤能,开始重视襄子。

及至诸子长大成人,赵简子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察。

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赵襄子说已经得到,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赵简子认为襄子果有雄图大略,确实可以发展赵氏的势力,于是废太子伯鲁,立赵襄子为太子。

当时有人对此举十分不满,对赵襄子有非议,赵简子认为襄子能够忍辱负重,适宜担当大任,所以尽管有人反对,还是坚持让赵襄子继承他的事业。

“太子井”的由来

相传在河北邢台的太子井村的河滩上,有一眼石井,青石铺的井台,条石砌的井帮,井深五丈有余。民间传说,这就是赵襄子当时留下的井。

赵襄子是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太子,封地在邢台。一年夏天,他带领人马来到此处打猎,这里荒山秃岭异常干旱,到处找不到一点水,赵襄子人困马乏,只好对天长叹。正在这时,只见从西北天空有一片乌云滚滚而来,顿时电闪雷鸣下了一阵暴雨。人马饱饮一番,齐颂太子有灵。这时有人祈求太子为民赐水,他便向河滩射了一箭,说箭落之处即有水源。当地民众集资挖井,耗粮数千担,经过千辛万苦,才掘成了这眼“太子井”。《邢台县志》说:“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打猎于此,掘井得水。”

襄子学御,只重结果

有一回,赵襄子向当时晋国有名的驭手王良学习驾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渐渐掌握了驾车技术,于是便迫不及待地要与王良进行比赛。

他俩连续进行了三场比赛。赵襄子一心要赢王良,每次比赛都更换马匹,可是每次都落在了王良的后面。比赛结束后,赵襄子带着沮丧和不满的情绪埋怨王良说:“我向你学驾车技术,可从比赛情况来看,你并没有把驾驭技术全部传授给我!”

王良连忙说:“哪里是这样呢!我的技术确实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您,可能是您不能恰当地运用它。驾车,最重要的是使马的身体安稳地套在车内,驭手用心地去指挥和调整马的方向和速度,只有这样才能跑得快。可是当您落在后面的时候一心想要超过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唯恐被我撵上,驾车比赛总是有前有后的,您却把先后看得过于重了,您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个先后上面,哪里还能去指挥和调整自己的马匹呢,这就是您落后的根本原因啊!”赵襄子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不由得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从赵襄子学御可以看出,有些成功者看似一举成名,其实没那么简单,只是他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外人不知道罢了。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只知努力不计结果的人。他们更注重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和细节。如果是太注重好的结果,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付出劳动,最终恰恰不容易得到好结果。这就是从中得到的启示。

心胸宽宏,忍辱负重

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瑶取而代之。智伯瑶作为晋国的正卿后,竭力发展自家势力,智氏很快成为赵氏、韩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门阀。

公元前466年,智伯瑶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都城,智伯瑶先让赵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赵襄子则用外交辞令予以推脱,巧妙地让智伯瑶出兵。能言善辩的智伯瑶,直截了当地将赵襄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毫不客气地说:“你相貌丑陋,懦弱胆怯,赵简子为什么立你为继承人?”赵襄子不卑不亢,平静地回答道:“我想一个能够忍受侮辱的继承人,对赵氏宗族并没有什么坏处吧。”

四年之后,两人再次同伐郑国,智伯瑶带着几分醉意向赵襄子灌酒,遭到拒绝之后,竟将杯中酒泼到了赵襄子的脸上。赵襄子的部下怒不可遏,要求杀掉智伯瑶以洗刷耻辱。赵襄子劝解说:“主君之所以让我做太子,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

晋阳之战,三家分晋

公元前454年,赵襄子与智伯瑶发生冲突,智伯瑶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围困了晋阳。掘开晋水,使之灌入城池。城里的赵军被大水所困,苦不堪言。赵襄子对手下一个大臣张孟谈说:“现在已经人困马乏,粮食快吃尽了,还有许多人生了疾病,这该如何是好?”张孟谈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顾不得许多了,我要偷偷地出城去见韩、魏两国的大人,劝说他们和我们联合,共同对付智伯瑶。”于是,这天夜里张孟谈悄悄地离开晋阳城,秘密约见了韩、魏两国的国君魏桓子和韩康子。

张孟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说过唇亡齿寒的典故,现在智伯瑶率领二位大人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现在就要灭亡了,可是赵国一旦亡国,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二位了,你们二位大人到现在还不快作打算,恐怕要大祸临头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他们又有顾虑。不放心地说:“智伯瑶为人粗中有细,如果我们的秘密泄露了那可就一切都完了,这该怎么办?”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大人的口中说出,直接进了臣的耳朵,别人怎么会知道?况且,我们现在的处境是相同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位还是早作决断吧!”于是,魏桓子和韩康子二君与张孟谈一起定好了计划,约好了时间。

谈话结束后,张孟谈回到晋阳向赵襄子禀报情况。当天夜里,赵军悄悄出城,杀了智伯瑶军中看守晋水的士卒,以同样的手段水淹智伯瑶军。智伯瑶军慌忙地去救水,一下子军营大乱。赵襄子亲自率领一支人马从正面攻击智伯瑶军,而韩、魏军队则从两翼夹击。智伯瑶军大败,智伯瑶也死于乱军之中。于是韩、赵、魏结盟,将智伯瑶的土地一分为三瓜分了晋国,即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周天子畏惧三家的实力,不得已下诏册封三国国君为诸侯。从此开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局面。

豫让刺之,心胸开阔

智伯瑶的门客豫让欲为主报仇,意图刺杀赵襄子被发现,赵襄子放过了他。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患癞疮的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

一天,一位朋友在路上认出他来,此情此景令那位朋友为他垂泪。最后对他说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要实现抱负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以至于此,以这种方式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不仁不义。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那些‘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赵襄子问:“你以前也曾效力范氏、中行氏,智伯瑶攻灭他们,你为什么不为他们赴死,偏偏为智伯瑶效命,现在又要为他而刺杀我?”豫让说:“范、中行氏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瑶以国士遇我,我就以国士报之。”赵襄子很感动,但仍命士兵包围豫让,豫让请求赵襄子把衣服给他刺杀,以致报仇之意。赵襄子更加感动,将衣服送给他,豫让三次跳起刺之,随后自杀。赵国人听说此事,无不为之落泪。

在晋国六卿攫夺政权的残酷斗争中,赵襄子注意团结内部,向外扩张,又能把握时机转化矛盾,败中取胜,终于使赵氏具备了位列诸侯的势力,成为瓜分晋国的三家之一。

“点评”

赵襄子一生的成功在于从小敏而好学,做事认真踏实勤恳,而且胆识过人,有宏图大略,成为赵简子的继承人。在与智伯瑶的争斗中心胸开阔,忍辱负重,站得上风。在晋阳之战中大败智伯瑶军,奠定三分晋国之基,成为赵国的开拓者。即使智伯瑶的门徒豫让三番几次地刺杀他,他也能淡然处之。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国家治理上,都能把握时机转化矛盾,败中取胜,从而赢得人们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