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技巧
10748600000063

第63章 取得好人缘的技巧

在日常的为人处世方面,如果上能取得领导赏识,下能获得同事赞同,这是“顾上”与“顾下”的办事策略,也是拥有好人缘的处世技巧。而顾上不顾下,乃是与领导相处的一大忌讳,也是处世哲学中一种缺陷。

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如果只顾目标不顾脚下,不看脚下是否有些坑坑洼洼或者绊索陷阱,那么我们很容易摔跟头,不但最终到达不了目标,反而会使自己遍体鳞伤,鼻青脸肿。与领导搞好关系也是如此,只顾上,不顾下,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个道理,或许是许多人并未领悟的一个朴素的真理。

(1)容易失去人心。

群众是最痛恨那种对上级笑脸相迎、曲意巴结,对下级冷若冰霜、不闻不问的领导,这样你便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即使是可以取悦于领导,也只能是暂时的。失去人心意味着,你不可能从下级那里了解到确实的情况;你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保护;失去人心还意味着,领导不会从群众中听到对你的赞扬声,最终,他也不会重用名声败坏、众矢之的人作为心腹。失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就像庄稼没有水,逐渐枯萎,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能被人拿来作柴烧,喂养牲畜,总之,难成正果,难有大用。

(2)干不好工作。

做工作是必须依靠众人之力的,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你可以干成料所不及的大事,而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则会使你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由于你只顾把心思放在看上级眼色行事上,势必会忽略下级的感受,对他们的疾苦冷暖关心不够,这种人是很难受到群众拥护的。更有甚者,还有些人会采取压制、损害下级利益的办法来取悦领导,这更是会招致怨恨。没有工作实绩,顶多只会被领导在某些时候加以利用,但绝对不会长期予以重用的。

(3)难以最终赢得上级的信任。

无论什么样的用人标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能够替领导做好工作,为领导分忧。因而,领导一般都喜欢任用群众基础比较好、威信高的干部作为自己事业的助手,因为领导清楚,有人支持才能胜大任,做好工作。用一个在群众中声名不佳者作为心腹,不但不能替自己分忧,还会影响领导自身的声望,对他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在群众中声誉不好,还会影响上级对你的信任,毕竟领导是不会“偏听偏信”一人之言的,在他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了解到许多于你不利的看法,这些看法多了,就会影响领导对你的道德评价。

因此,聪明的人总是非常重视收买人心。打好自己的群众基础,既做到不忽视领导的权威,也不忽视群众的选票。

聪明的人都是十分重视笼络人心,并以此作为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基础,从而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策》中有“狡兔三窟”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在人处危难之时,获得人心该是何等之重要呀!

齐国有个贵族,叫孟尝君,封地于薛。其手下食客过千。冯谖便是其中一人。一次,冯谖自告奋勇地要求到薛城为孟尝君收债,临行时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很随便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城,不但没有催逼百姓还债,还以孟尝君之名将债券全部烧了。老百姓高呼万岁。孟尝君见冯谖空手而归,很是奇怪,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没想到,薛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盂尝君感悟到这个“义”的重要性。后来,冯谖通过计谋,又使孟尝君重登相位,使他的政治地位更加稳固了。

这个例子警喻我们,顾上是求进之道,而顾下则兼具求进与保身两种功能。注意顾下,可以助你事业有成,获得上级的赏识,而一旦事有不顺,上级一时疏远你,你也可以凭借良好的群众关系,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不致于四面楚歌,四面受敌。所以,历来有作为者,都很注意把上得欢心下得民心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