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技巧
10748600000047

第47章 多想“如何”,少想“如果”

有些人在出了问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想到的是“如果”当初怎么怎么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例如:

——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就好了;

——如果我听从别人的建议就好了;

——如果我的运气再好点,我会成功的;

……

在有心计者的眼中,“如果”只能凭空增加一个人的心理负担,让一个人变得消沉、无奈。美国有位成功的营销大师在回答如何训练推销员时说:“我教他们做一个只想‘如何’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只想‘如果’的人。”

考虑“如何”和只想“如果”之间的差异在于,想“如果”的人只是无奈地追悔一个机会或一次失意,悔恨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做这或那……如果当时的环境不一样的话……如果别人不这样不公平地对待我的话……”就这样从一个不妥当的解释或推理转到另一个,一圈又一圈地打转,终是于事无补。

考虑“如何”的人在问题,甚至是困难来临时,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追悔过去,他总是立刻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因为他知道总会有办法的。他会问自己:“我如何能利用这次挫折而有所创造?我如何能从这种状况中得出些好结果来?我如何能再从头干起,重振旗鼓?”

他不想“如果”,而只考虑“如何”这也许就是那位营销大师要告诉人们的成功方程式。考虑“如何”的人会很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因为他知道在困难之中总可以找到价值。他不把时间浪费在“如果”上,而立刻去思量具有创造性的“如何”。他排除有破坏力的想法,而运用有建设效果的想法。而且他永不放弃,无论如何,他也不放弃。

有一位成功学家说过:“如果今天世界上有更多只考虑‘如何’的人,你想想看我们会做出多少事来?”所以,遇到困难和问题,遭受失败和挫折以后,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对于执著者来说,他们取胜的关键在于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日本矿山大王古河市兵卫,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问题后,都会理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从来不会让自己陷入不尽的自责与忏悔中。有一天晚上,他到客户那儿催讨钱款,对方毫不理睬,并且干脆熄灯就寝,一点儿都不把古河放在眼里。古河对他毫无办法,忍饥受饿,一直等候到天亮。早晨,古河却没有显出一点愤怒,脸上仍然堆满笑容。对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动,立即态度一变,恭恭敬敬地把钱付给了他。之后,古河每次都会很顺利地从这位客户那里催到款。

在这之前,古河经常因为催讨不到款而自责:

“如果当初不与这些人打交道就好了。”

“如果趁他们手头宽裕的时候催款,也许情况会好些。”

但是这些“如果”并不能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于是,在每次催款前,他会仔细想一想如何与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向眼前的客户催款。这一次,他干脆使出了“苦肉计”,以此“感动”客户,所以,在下次见到古河来催款,便会礼貌地还上。

古河的这种认真随和又富有理性的工作精神,让老板大为欣赏,没过多久,他就被提升为经理。后来,他借了一些钱,买下了一座被人遗弃的废铜矿。所以,在他一开始进行开采时,就有人嘲笑他,视他为疯子。但是,他很注重实干,对世人的嘲笑置之不理。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却不见铜的影子,而资金却一天天在减少。但他一点儿都不气馁,面对困境,他想到的不是“如果”,而是如何尽快找到铜。他的这种执著让员工很感动,四年过去了,一天,一位员工冲到古河面前告诉他:“铜终于挖出来了。”古河并没有显得有多激动,因为这早已是他意料之中的事了。

先前,许多失败的人,即使在失败后还在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及早放弃,他们除了碰运气、抱怨、忏悔之外,仿佛无计可施。但是古河却不同,他只是想着如何去做,如何去成功。

所以,工作中一个人遇到难题、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表明什么,让人感到可耻的是他不会思考“如何”,而只知道用“如果”来诡辩。与之相反的是,成功者往往会通过思考“如何”来掌握局面,化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