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技巧
10748600000021

第21章 “精明”与“聪明”

人们提倡对某些事情不必太较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其目的在于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他们认为值得干的一些重要事情,这样他们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朋友的圈子就能扩大几分。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不该糊涂就不能糊涂。这样的为人处世,才叫“聪明人不办糊涂事”。

人类的精明本应该是清清白白的,不该掺杂虚伪,掺杂世俗的偏见,而过于精明的人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当一个人一旦在聪明之中掺杂进刻薄、狡诈、不宽容、不实在的时候,聪明就变成“精明”,“精明”就成为讥诮人的一个妙词。所以,当你选择了一项事业并准备为之奋斗时,最好记住:要聪明,而不要精明。

精明也有聪明之意,但区别在于一个“精”字上。“精明”也有褒贬之分,如说你这个人精明能干时,这里的精明就有夸奖之意;但当有人说“你这个人好精明呀”时,这就不是在夸你,而是在说你玩小聪明骗人,这里的精明就有讥讽之意。

太精明的人不受欢迎,他们把“人不利己,坚决不交;事不利己,坚决不为”奉为为人处事的原则。太精明的人,总是很过敏地盯住眼前的利益,然而他们做人做事的风格给人的印象,好像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怕别人拿走了他们的钱。这种人只有在不让自己吃亏的问题上,才能表现出才能和魄力。

太精明的人虚以委蛇,“得了便宜还卖乖”。这种人,一般来说,过分地、露骨地损人利己不是太多,大多都是一些“小打小闹”,打着如意“小算盘”,让人感觉不是个味儿,却又说不出口。明明是他自己得了便宜,到了最后,他还在那儿卖乖。

太精明的人,吃不得眼前亏,总爱斤斤计较。一旦感觉到眼前的利益要受到损失时,总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算计、刁难别人,处处给人出难题,让人难堪。他们“斗智”不“斗勇”,当面说得你像吃了蜜枣儿,哄得你团团乱转,其实,你已经上了他的圈套。

太过精明的人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只有他是最聪明的,总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却忘记“身在棋中不知棋”的道理。

太过精明的人由于整天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如何不被他人所算计,不会有所损害。因而戒防心过高,很难对人以诚相待,表面上很客气、热情,内心里却是不实在、很虚伪,使人很不放心。

太精明的人由于总是斤斤计较眼前微利,吃不得半点亏,所以到头来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永远只能是看着别人发大财,干犯“红眼病”。

太精明的人由于自负聪明,往往也是最不服人,由于舍不得血本去拉拢人才,所以,这种人干事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失败。

太精明的人,面子上的关系倒是很会处,但由于不与人交心,表面上像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暗地里却做点“小动作”、搞点“小名堂”。结果却是一个知心朋友也没有。

做人要学会掩饰精明,是做人的高明之处。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才能,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对自己的妒忌、诋毁、攻击、陷害。

凡是一些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常常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有一位学生刚刚从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头脑又灵活,很快就融入了当前的工作,获得了同事的羡慕和上司的赞扬。可他却有点恃才傲慢?别人的事情,他都爱插手,虽然提的意见有时很有见地,但别人都不买他的账。有一次开会时,上司提了一个方案,他马上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上司表面点头允许,心理却对他产生了怨恨心理。后来公司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辞退了。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做人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精明,一则能使自己谦虚上进,二则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精明的智慧既可为自己谋取利益,也可为他人利益服务。然而,一个人要是只把精明完全用在为自己利益服务上面,缺乏了道德的支持,缺乏了诚信的内涵,把精明“玩”得过了头,也不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