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10746200000043

第43章 从未回去过的老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后世称他为“柳河东集”。他祖上历代游宦,迁居长安万年(今陕西省临潼县),他出生在长安。

柳氏世代为官。柳宗元的曾伯祖柳奭官至宰相,因得罪武则天而被处死。其曾祖、祖父都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官。父柳镇,天宝末年任太常博士,安史之乱中曾在郭子仪部下任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后入朝官殿中侍御史。

柳宗元精敏绝伦,出入经史百子。二十一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六岁第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正字,有机会广泛接触前代的文献资料。他博览群书,了解古今大事,研究其利弊得失,思想活跃,成为一个才华出众、年轻有为的人物。贞元十七年(801)调任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里行,和韩愈、刘禹锡结下深厚友谊。唐顺宗即位后,任用王伾、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柳宗元被任为礼部员外郎,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并成为核心成员。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未到任所,又改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十年,他一方面抑郁、痛苦,以奉佛、游山玩水来排遣苦闷;另一方面,他始终未放弃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关心现实,写出了大量的文章与政敌进行斗争。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召入京,不久,调任为柳州刺史。在柳州,他关心百姓疾苦,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深得民心。元和十四年(819)病死于柳州任所,故后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其思想十分活跃、复杂,但主导面仍是儒家的“仁政爱民”。他同韩愈一起领导了古文运动,其文学主张与韩大同小异。他的文学创作十分丰富,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散文著作,以政论、寓言和山水游记最有成就,立意新颖,章法严谨,语言精美,特色独具。柳宗元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为“韩柳”。其诗也清新俊爽,尤以山水诗为佳。

有《柳河东集》传世。

柳宗元的祖籍是唐代的蒲州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山西省解县在秦朝时属于河东郡。至唐,设置蒲州,后又升格为河中府,而在唐玄宗天宝(743—755)至唐肃宗至德(756—757)年间,又曾一度恢复了河东郡的旧称。

柳宗元的祖上,确为门阀贵族。在北朝时,柳、薛、裴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在《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中也说过:“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他的祖上历代多为高官,如其七世祖柳庆,西魏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封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六世祖柳旦,在北周时授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封济阴公。唐高宗朝,柳氏一族同时在尚书省做官的就达二十多人。

唐朝统治集团的核心是所谓的“关陇集团”,其根据地就包括柳宗元的祖籍古河东地区,而柳氏也正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势力的家族,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在唐朝初年曾任徐州长史;其五世祖柳楷曾做过洛、房、兰、廓等州刺史;柳楷的兄弟柳亨,曾娶唐高祖李渊之外孙女为妻,不但颇受李渊爱重,而且和太宗李世民关系密切,李世民曾对他说:“与卿旧亲,情素兼宿”的话;柳楷的另一个兄弟柳奭(shì),贞观年间做过中书舍人,在高宗朝曾任宰相,其外甥女即是高宗的王皇后。可见,唐初的柳氏,确为权贵兼外戚,在朝中地位显赫。

但随着唐代统治集团内部政治斗争的演进,柳氏一门的命运也发生了剧变。高宗的王皇后无子,作为舅父的柳奭曾与元老重臣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等谋立李治的长子、出身微贱的刘氏所生的李忠为太子。后武则天得宠,诬告王皇后,王皇后遭忌而被疏远,最终被废,而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许敬宗、李仪府等人,秉承武则天旨意,诬告柳奭与韩瑗、来济、褚遂良等“潜谋不轨”,柳奭一再被贬,最终于显庆四年(659),以“潜通宫掖、谋行鸩毒”的莫须有之罪名被除名,杀害于象州。遭此清洗后,柳氏一门“子孙亡没并尽”,柳氏从此一蹶不振,由世族沦落为庶族。柳宗元的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父亲柳镇虽也不离仕宦,但只不过是县令、御史之类的小官。

柳氏虽为河东望族,但因柳宗元祖上世代在外为官,故其一族早已远离故土,连祖坟都已迁到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县(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柳宗元出生于长安,并且在其一生四十七年的岁月里,也从未踏上过他的祖籍故土。可是,柳宗元又为什么称自己为“河东人氏”呢?这又不得不说到唐人的门第观念。

唐代虽废除了从曹魏开始的“九品中正制”,不以门第取士,但唐代的士大夫仍因袭旧的传统,十分看重门第。唐朝皇帝姓李,就攀老子李耳为祖;杜甫就认晋代名人杜预为祖,族出不明的李白亦自称出于陇西,就连系出龟兹族的白居易,匈奴族的刘禹锡,鲜卑族的元稹等,也毫无例外地在汉、魏世家中找到了相当阔气的祖宗,何况柳宗元是货真价实的门阀贵族出身呢!一说河东柳氏,无人不晓;而如说万年柳氏,则大概无人知晓了,所以柳宗元亦以自己的族望称,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河东人。世人也因此称他为“柳河东”。他死后,他的挚友刘禹锡为其编辑了文集,名为《柳河东集》。随着其文集的广泛流布,大名鼎鼎的柳河东便广为后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