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10746200000040

第40章 推敲

“推敲”一词,人们常用:一指斟酌字句,二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但这一词的来历,却有一段韩愈和贾岛的有趣故事。

贾岛(779-843),字浪仙,河北范阳(今北京市附近)人,出身于寒门。三十岁之前,栖身于佛门,法名无本。他当和尚时,洛阳令有规定:僧人不许午后走出寺门。贾岛对此十分不满,有诗句云:“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韩愈爱其才,与之交往,教其为文,并劝他还俗参加进士考试。贾岛听了韩愈的话,还俗举进士,但屡试不第。年近花甲,始被任命为长江县(今四川省蓬西县)主簿,后人称其为贾长江。

贾岛能诗,风格怪癖、瘦硬,苏轼曾有“郊(孟郊)寒岛(贾岛)瘦”之说。韩愈对贾岛的诗非常赏识,相传曾赠诗给他:“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贾岛因此而名声益振。

贾岛是一位苦吟派诗人,长于锤炼字句,作诗一丝不苟。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中有“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他在这两句诗后又有一首小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两句诗琢磨了三年,要是靠写诗挣稿费糊口,岂不要饿掉大牙?不过,由此我们也足可看出他作诗的认真态度。他又有《题李凝幽居》一诗,以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而他与韩愈有关“推敲”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据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记载:“(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权知,暂时代理)京兆尹(长安市长),意气清严,威震紫陌(长安城的大街)。经第三对呵唱(喝道),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俱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责备),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宋人曾慥《类说》也有类似记载)贾岛因苦吟而忘乎所以,冲撞大官韩愈,韩愈不以贾岛为无礼而责难,而是“立马思之良久”,为其斟酌字句,并告之“敲”比“推”好。

另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载,一天,贾岛于驴上赋诗,以得“落叶满长安”来对“秋风吹渭水”而喜不自胜,无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被抓起来关了一夜。可见他是个惯犯,闹笑话不止一次。

因推敲字句而冲撞韩愈、刘栖楚的事是否实有,尚在两可之间,因为系野史、笔记所载,难以确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贾岛苦吟,韩愈爱才,韩愈能容人之过,助人推敲定稿。此事传为文坛佳话,此词成为典故,自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