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36

第36章 课堂提问要温故知新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便是“新”与“旧”的关系,孔子认为,只有教育学生全面地把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学术进展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可见,新旧知识间本来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架设桥梁式提问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有些学生的学习就像在玉米田里掰玉米的小熊一样,拿到前面的玉米就忘了后面的玉米。结果到最后,并不是没有掰到过玉米,而是它总是只看到前面的玉米,所以就失去了后面的玉米。虽然它掰下了很多玉米,却因为学习不得要领,也不会积累,更不会思考经历过的事,结果最后只得到了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玉米。这种“小熊掰玉米”的情况,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怎样将所学知识积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方法,学到最后,认识还是停留在原地,没有多大提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改掉“小熊掰玉米”这一不良习惯,有意识地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架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纠正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很好地发挥旧知识的作用呢?在此,桥梁式提问便“应运而生了”。在教授新知识中,教师适当地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当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时,桥梁式提问就会在它们当中搭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不太好理解的知识点,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施架设桥梁法的具体方法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构化了的知识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记忆,而不至于发生扭曲、淡忘的现象。为使学生们合理地形成知识结构,教师们可以用问题架起知识的桥梁。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学生运用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一种熟悉感,也能极大地加强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度。

不断累积知识含量

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条件。有些人常常把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知识水平高低的标准,这绝对是错误的标准。因为单纯的知识含量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结构水平及实际运用价值,知识不仅要记忆,更需要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知识体系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旧知识便起到了辅助加深理解新知识的作用。

加强新旧知识的不断更新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激活学生所有的知识记忆,从而让问题把新旧知识的内涵相互联系起来,在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每次接触新知识的同时又及时地复习了旧知识,减小了旧知识被遗忘、搁置的可能性。

此外,老师在运用架设桥梁法的提问方法时,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用问题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时,要提前熟悉所有的课程,并带领学生做好课前相关知识的整理、复习工作,以便于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理解汲取新知识,同时也避免教师在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时,学生不会因为回想不出任何相关内容而产生尴尬与困惑的情绪。

(2)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架设桥梁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旧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记忆,而且在学习中还可以将新旧知识点拿来作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增加了新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3)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出旧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并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质量。

(4)教师要巧设提问,创设问题情景,同时提问要紧扣主题,随时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5)教师的教学活动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旧知识的原理进行思维推理的方法上,进一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运用掌握的旧知识是推理的根据、理由和出发点,而新知识则是推理的结果、论断和归宿。能够架起新旧知识相互关联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还能使旧知识有条不紊地在大脑里储存,使学生懂得如何疏理自己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提高知识数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质量,同时,也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因而,学会积累和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使学生更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而教师则是学生们忠实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