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31

第31章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

教师们在提问时,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问的最佳时机,都要精心设计,细心斟酌,这样设计出来的提问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对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准确认知,难易适度

关于提问的适度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难易适度是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设计合适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在不同的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所差别,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出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与先后顺序,内容也应由易到难,提问时机也要把握好。对提问时机的把握,首先是要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考虑,老师要选择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知识点的切入点。

其次,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因为,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上课开始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而课尾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和麻痹的心理状态。

最后,问题数量要适度。也就是提问次数应适量,即教师们在提问时要简明扼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直插入主题的就不绕弯子,坚决摒弃“满堂问”的教学形式。

总之,课堂提问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遵循课堂提问的适度性原则。

提问的“适度”性,主要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心理特点来设计符合他们的问题,使问题更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让学生感到问题的高不可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提问的“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让所设计的问题不难但也不太容易,只要经过努力思索一下是能够想出来的。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提问才算提问的“适度”呢?

提问要有导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主题明确,简明扼要,否则教师提的问题学生将不好作答。比如,一位教师在教“面积”的概念前,先让学生复习“周长”的概念。这时教师会问:“课桌面的周长是哪个部分?课桌面是哪个部分?”由于这个问题提问的概念不明确,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都是用手一摸桌面了事,可见这种答问效果不太理想。

这个时候,教师发现本提问缺少导向性,主题也不明确,就把问题马上改为:“课桌面的周长是哪几条边的和?课桌面是哪个部分?”这个时候,由于提问非常具体,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就集中在“几条边”这个关键点上,很好地分清了“周长”与“课桌面”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答问的效率。

提问要有启发性

一个好的提问一定是富有启发性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简单化,一般来说,问题的设计在能引导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找到解题方法并由此加强对课文中心思想的进一步理解。

提问要有剖析性

要达到提问的剖析性效果,就要让学生先认真读课文,细心分析课文,深入领会其内涵,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达到了提问中的“剖析性”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提问要有展开性

问题的展开性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需要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解题方法,只有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时,问题的展开性才会凸显出来,才能从中找到答题的源头,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实现问题展开性所呈现的结果。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多积累教学经验,多借鉴名师的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多考虑在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哪类学生问、什么时间问等。只有充分重视问题设计的适度性与技巧性,并不断优化组合,才能使学生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新方法与新路子。

具体方法

要使课堂提问收到满意的效果,实施课堂提问的适度性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不仅要做到具有整体性、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还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那么,教师要怎样把所握提问的适时、适度、适量呢?

问题难度的控制方法

问题的难度如何控制呢?其实难度也就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来把握问题的难易适度呢?首先,从问题的内容上要求,必须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其次,提问要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及层次性。既要有一般水平的提问,也要有较高水平的提问;第三,提问的适度性。适度的提问就是指问题的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提问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地启发学生想问题,以期达到锻炼思维,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联系时,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因为,学生新旧知识无法衔接,而问题又是新旧知识的结合体,学生要答好这样的问题没有教师的引导是回答不好的。如果问题中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但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时,那么它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动员学生的积极思考最为有效,因为这样的问题难易适当,新旧知识以互为联系,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根据以上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之上,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逐一设计问题。

第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所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问题,应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来回答,使每一道问答都能起到开动学生脑筋的作用,让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在问题深度的设计上,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接受能力,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问题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

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时,教师借机切入问题,这就是教师的最佳提问时机。教师捕捉到这样的时机,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而问题一旦被解决,学生们就会有攻克堡垒后的快乐。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先点名后发问,或是发问后紧接着叫学生回答。这样会让学生不仅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教师个别点将,也会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在一般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根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叫学生回答。

教师们提问的时间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确定,切不可形成固定的僵化教学模式。教师通常要在讲课前进行“复习提问”。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就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对于不同的问题还要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既要考虑学生发言的机会均等,又要不给差生“出难题”,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如果给优生“出易题”,也会让他们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真功夫,而且还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高课堂提问的能力。

那么,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适量”性呢?有哪些方面的技巧吗?

一、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提问时机,选择最佳火候进行提问,这样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老师的提问不仅要少,而且要精,提问主题一定要切中要害。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教师不见得都能提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如果说非要提出那么几个问题,那么提出的问题必然有难有易、有大有小,则难难易易、大大小小的问题凑在一起一定会把主要问题淹没的,这样就只能混淆教学中的重点,忽视学生的认识作用。有时,这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的训练项目的整体把握及教材核心内容是否了然于胸,并考虑采用哪种方法和策略来提问,在什么时机提问,这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所要熟练掌握的。因此,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把握住时机,还要注意运用归纳和合并的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提问学生,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密度和广度。

此外,我们还必须指出,对于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要经过全面、深刻的讨论后,再拿到课堂上实施,并且问题的主题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真正成为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好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