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10738700000012

第12章 课堂提问的程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发动机,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的准备工作

课堂提问的准备工作做得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教果。所以说,提前做好提问的工作,是教师有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良好的课堂提问,对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通过思考,学生能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使学到的知识得以消化,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在备课时提前做好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课堂的提问是否能对学生产生一些积极作用。比如:①提问能否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②提问能否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主要问题;③提问能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④教师的提问能否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⑤提问能否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沿着一条正确的路线考虑问题、探索问题;⑥教师提的问题是否富有启发性,能否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⑦提问能否起到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看法的作用;⑧师生之间通过提问互动,能否有效沟通双方的思想感情,增进师生相互合作的学习气氛。以上八条,都是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提前考虑到的。如果教师们在备课时遵循以上的八条作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就会充分地展现出它们的魅力。

课堂提问的步骤

课堂提问的步骤,也是要讲究一定技巧的,在实际提问过程,要考虑学生心理特点,一般应注意下列几个步骤:

①提出的问题,语言要简练明确,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的主题要求。教师提问时,要让全班学生都能够注意和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先不明确指定回答者,避免只限于被指定的学生参与提问答案的思考。

②教师提出问题要有暂停的时间,不要马上要求学生回答,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以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程度,来掌握问题的停留间隔。

③如果教师提前确定了回答的学生,态度上一定要亲切和蔼,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轻松地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不至于让该生太紧张。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路突然中断,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实际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提问技巧,这样才能使一堂课上得有滋有味。

课堂提问应做到“五优先”

先提问,后指名

教师在清楚地讲述完提出的问题后,要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然后再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先提问,后指名”的提问方式,会让全班的学生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先指名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则被指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积极思考问题,未被指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认为“这问题没有我的事,我不用再费脑筋了”,从而会使部分学生失去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遵循“先提问,后指名”的方式。

先思考,后回答

教师提问后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如果多数学生对问题“跃跃欲试”时,教师可再指名让某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内容、回答的语句不一定框限于教师预定的设想,但一定要鼓励学生有创见性答案。

先讨论,后结论

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老师不要立刻发表意见,可以让其他同学先补充、纠正问题的不足,对答案表示赞同、表示反对的同学也要让他们提交不同的答案或更佳的方案等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情况再作出最后结论。这样做的好处有:①增强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②让全体同学都参与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③使问题从各种角度得到剖析,使答案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④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钻研问题的毅力,很好地引导了他们思维的多样性及灵活性。

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先学生,后教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语气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所以说教师态度要温和,语言要亲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陈述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即使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稍有停顿,也要等学生把问题答完,实在回答不下去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发言。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思考,必要时适当给予引导或暗示。回答有错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或另外请其他同学纠正,在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小结。

先激励,后更正

对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即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肯定他积极回答的勇气。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也要重点表扬他正确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地方。对优等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教师当然要鼓励,但促其在更高层次上有所突破是第一位的,尽量避免让优等生表现出骄傲自满的神情,不能让优等生的框架“框”住了他。

课堂提问的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置境阶段

课堂教学要讲究一定的问题情境的。有时候,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再逐步转入提问,这样使得整个课堂都沉浸在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心灵、思想与情境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全心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果无疑是良好的。

置疑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问题陈述后,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可以再要求学生个别作答。

诱发阶段

在课堂提问时,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出回答。根据情况,教师也可查核一下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甚至还可以提示一下学生答题思路,以协助和促进学生回答。

评核阶段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包括:①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答案;②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并进行延伸和追问;③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并以不同的词句,提醒学生在答案中应注意的事项。教师用这样评核的方式,可以对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作有效的延伸。这对引导学生的多向思维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