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犹太人的赚钱魔法书
10738500000045

第45章 理性的思维方式

9.3.1 有节制的生活才有真正的快乐

《犹太法典》上写着:有四种尺度可以用来衡量人,那便是金钱、醇酒、女人以及对时间的态度,这四种尺度标准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却不可以沉迷于其中。

“只有有节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犹太人的这种观念,使得他们把对享受的态度,看成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的尺度。犹太人这种处事有度的态度,表现在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显得有些过分地节俭,甚至有些吝啬。

犹太人出门买东西,不管花费多少,不管东西便宜或是贵,都一定要有账单。所以许多犹太人到一些地方,看到一般餐厅中只报账而没有账单的情况,就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分化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阶层。尽管他们中有许多人成了大实业家,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但犹太人还是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低调的生活态度。他们的生活信条是决不会骄傲自满,永远是克制的,有节制的生活。正统的犹太人,他们恪尽职守,他们有坚定的信仰,而且生活俭朴,甚至简朴到过分的地步,简直有点苦修的意味。

犹太人认为:“金钱可能是个慈悲的主人,同时也是能干的庸人。”“赚钱不难,用钱不易。”“有钱是好事,但是知道如何使用更好。”

有一位妇女老是向她的朋友抱怨自己的先生太会花钱,不懂得节制,以致于到现在还住在原来的一幢破旧的房子里,一遇到雨天就碰上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窘况,但也只能无可奈何。然而先生知道了,当然也有话要说:他认为自己每天已经很辛苦地在工作了,一个月少说也赚了三四千,弄不清楚为何家里钱还是不够用。其实,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生活态度上。

犹太人对小孩从小就灌输金钱的重要性,如何合理使用金钱。他们会送股票给刚满周岁的小孩,这是他们民族的惯例,尤其是生活在北美的犹太人。小孩三岁时,父母就会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五岁时,让他们知道钱币可以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七岁时,能看懂商品标签的价格,并加深“钱能换物”的理财观念;八岁时,教他们可以通过打工赚钱,并把钱存在银行里;十一岁到十二岁,要他们看穿电视广告的假象,并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的术语。

石油巨富洛克菲勒让他的孩子们学着记账,他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觉必须记下当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小汽车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地一一记录。而且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查看孩子们的记录,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让孩子们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那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就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就从下次的劳动报酬中扣除5美分。洛克菲勒的这种询问孩子花销,但是绝对不干涉的政策,让孩子们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他们的父亲看。

洛克菲勒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他在厨房里摆放了6个杯子,杯壁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杯子里面装的则是孩子们一周用的方块糖。如果哪个孩子过多地贪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块糖的时候,他则只有喝苦咖啡了。如果想要得到糖,那就只有等到下周父母的发放了。经过这样的几次训练,孩子们都知道了有节制的生活是有好处的,而如果随便消费自己的东西,消费完了等待的就只有苦味了。

犹太人这些早期的有关财富的教育让孩子们很早就知道通过节制才能知道怎么投资、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这为他们日后的成功积攒了重要的经验。

省钱,并不是为了当守财奴。账本显示,老洛克菲勒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二十岁时,捐献的比率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他还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密西根湖湖岸的一家学校,将它建设成为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家族的捐献至今已超过十亿美元。而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消除全世界各地的疾病与文盲。

9.3.2 跟犹太人做生意,一回生,二回还是生

犹太人认为,在商业活动中,人与人都是以利益维系的,人的良知和道德往往会被金钱所扭曲。一旦轻信别人,就可能倾家荡产,甚至是呼告无门。“每次都是初交”的生意经,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细细推敲却令人深思。

《塔木德》上说:“生意毕竟是生意,容不得‘温情脉脉’,否则第一次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有位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去餐馆吃饭。趁等菜之际,画家便取出笔和纸张,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不一会儿,速写画好。画家递给日本商人看,惟妙惟肖。

这时,犹太画家转过身来面对日本商人,又开始在纸上勾勾画画,还不时向他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通常画家在估计各部位比例时,都用这种简易方法。日本商人一见这架势,知道这回是在给他画速写了,便一动不动地坐了约有10分钟。

“好了,画完了。”

日本商人迫不及待地凑过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画家画的根本不是自己,而是犹太画家左手大拇指的速写。日本商人又羞又恼:“我特意摆好姿势,你却捉弄人。”

犹太画家却笑着对他说:“看来,你跟犹太商人还是很有大不同。”

受思维定势,人们常常以为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精明的犹太商人则不然,在他们的生意经里,明确写着一条:“每次都是初交。”

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犹太商人也绝不会因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松对这次生意的各项条件、要求的审视。他们习惯于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独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触的商务伙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伙伴。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利用上次的经验而掉以轻心,相反还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戒备防止对方可能的一切手脚,同时可以保证自己第一次辛辛苦苦争取得到的赢利,不至于在第二次生意中因为顾念前情而作出的让步断送。犹太人深知,生意中一些关键的问题往往会因为人们的漫不经心被忽略,直到事情的结果出来,大失所望甚至绝望之余,才不无懊悔地觉察到自己的疏忽。

犹太人格言说:“自己不去思考和判断,就等于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保管。”

9.3.3 不可感情用事

犹太人的谈判方式和风格,和通常我们常见的谈判风格完全不一样。他们有着堪称卓越的谈判战略和谈判观念,恰到好处地将机智、幽默及风趣穿插其间,时常能把一次极为困难的谈判处理得尽善尽美。犹太式谈判的基础是综合性的人生观,他们的谈判特点是:融入人性、富有弹性、随机应变、攻心为上。

犹太人认为,最不适合参与谈判的就是那些感情容易冲动的人。情绪不稳定不但容易延误谈判的进程,白白浪费时间,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更容易导致谈判破裂,徒劳无功。如果一个人带着感情进入谈判,那么时常会造成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因此在谈判过程中,无论多么激动,也绝不能流露出来。否则,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在谈判时,要冷静地回答对方。不管对方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样的反对意见,都要镇定自如、轻松愉快地解答,而且还要条理清楚、有根有据,不可感情用事或带有愤怒、责备的口吻。不然,既难以说服别人,也难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破坏了融洽的谈判气氛。

不过,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有时候利用一下“感情”也是必须的。谈判中十有八九,是其中一方落入被感情左右的陷阱而吃亏。特别是“双赢”这个字眼,让太多的人在商业谈判中轻易地妥协了。

曼哈林从事的是机械制造业,他在长岛拉到一位客户,并且把产品的图样给客户过目。当一切都已谈妥,产品也开始生产的时候,这位客户忽然抱怨产品不好,一会儿太大,一会儿太宽,一会儿太短……到处都不符合他的标准,于是他便打电话给曼哈林,声明拒绝接受那些已经生产的产品。

曼哈林在听他了的话之后说:我仔细检查过那些产品,完全符合标准。但他知道关键在于那位客户误解了自己的产品,于是到长岛亲自和他讨论,当曼哈林走进他的办公室时,他气愤地握拳大喊:“你要怎么处理这些货品?”而曼哈林却冷静地说:“我们会照着你的要求而行,你是买主,当然应该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请给我们一张你要求的图样,我们宁愿损失2000美元也会照着你坚持的样子去做,可是你一定要负责,你一定要付款。”这时候那个客户冷静了下来,最后说道:“好吧,继续生产,但如果有任何一点差错,我就不给钱,老天爷也帮不了忙。”

结果一切都进行得很圆满,在同一季中,曼哈林又接到了他的两份订单。当那个客户开始对曼哈林握拳大喊,并且辱骂他的一刹那,曼哈林真恨不得跟客户大吵一架,但是他最后控制住了自己。因为他知道,如果和客户进行辩驳,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激怒客户,甚至还可能会闹到法院,这样一来,既损失了钱又失去了一位客户,很可能最后没得生意做。

曼哈林从这件事情中领悟到:做事、特别是做生意时,绝对不能感情用事,去计较无谓的面子,而是要抓住关键问题不放,只要客户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准备要付款时,你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犹太人常说:生意中感情用事是没有一点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