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样记忆最有效
10737800000050

第50章 利用联系顺记历史知识

在学习历史时,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区分教材中的那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而语法成分在表述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例如: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把这样的词叫作“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甄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从上例中可以看到,经过甄别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练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这其实是减轻负担和提高效率的极好途径。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时间、地点或是名称等方面的某一相同或相似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比如,只要记住“1861”这一关键年代,就易于联想起这一年在中、俄、美3国发生的3件不同的大事: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1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上述3件大事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发生在同一年就成为一个极好的触发点。

再如从唐末的5个农民起义政权的名称均以“大”字当头:唐末黄巢起义军政权—大齐;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军政权——大蜀;南宋初年钟相、杨么起义军政权——大楚;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所建政权——大顺;明末农民起义张自忠所建政权——大西;

历史年代是事件的时间标记,相关的历史事件间常常存在因果、影响等内在逻辑关系。如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均有条不紊地置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其顺序不容颠倒错乱,从而为记好历史年代提供了一把钥匙。可见,记忆历史年代与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互相促进的。例如:

同一年代中外历史联系记忆法:

1.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2.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海地宣布独立。

公元前后年代对称记忆法:

1.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1894年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2.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公元221年,三国时期蜀国建立。

3.公元前73年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建立

4.公元73年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同一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集合记忆:

例:元朝统一中国大事集:

1.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朝;

2.1276年元朝灭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联想、推算记忆:

例:中国现代史(1919——1927年的大事记)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建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

1922年 中共二大;

1923年 中共三大;二七惨案。

1924年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1925年 五卅运动;五卅惨案。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同年中外历史事件联系:

例:1861年美国内战开始;1941年皖南事变;俄国农奴制改革;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中国总理衙门建立;太平洋战争爆发;辛酉政变等。

距离记忆法:

例:相距一百年1689年《尼不楚条约》签订;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

相差十年:

例: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885年《中法条约》签订;1911年辛亥革命;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1921年中共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15年新文化运动。

两位重复(反复)年代:

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

数字换位:

例:1885年镇南关大捷;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

首位相同:

例: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几个相同的数字:

例:1115年女真建立金(3个1)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5个1)

颠倒式记忆:

例:184年黄巾起义;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趣味谐音记忆法:

例:383年淝水之战读记“三把伞”;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读记“撕就撕”吧;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68年可读记“一把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