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样记忆最有效
10737800000040

第40章 利用与人讨论的时候记忆

作为家长,你们一定也有过这种经验,读初、高中的时候,考试前几天,几位好友常常聚在某个同学家里一起研究功课,有时某人提的问题产生了异议,大家就开始热烈的进行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发表意见,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需要记忆的功课并理解了功课的内容。回想过去的这种经验,想起来真令人怀念。

的确,用这个办法,可以达到弥补各人拿手与不拿手的科目,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也能做出来了。因为相互提出解答和观念,经过彻底讨论之后,能明白解题的过程,印象自然十分深刻,不会忘记。利用解题的过程中,相互刺激,有时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而彻底地融会贯通,这样所得的知识,是踏实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能自由的活用。

而且在和众人讨论的过程中,也能获得其他的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也可以两三个人,各拿英文单词卡,来比赛记忆,由一个人问,另外的人回答,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而且,尚未完全记好的单词,也能借此机会确认。

仅靠自己一个人,想要记忆书本的全部知识是有限的,故需把笔记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背诵,有时耗费很大的功夫,效果却不一定显著。能两三个人相互弥补,取长补短,效果会好得多。事实上,利用群体,以开学习会或读书会的方式来学习,确实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不过,讨论会的人数不可太多,因为如此一来,就有人没有发言的机会,两个或三四个人一起讨论效果最佳,若超过这个人数,必定会由一个人霸占主导权,而比较不爱说话的人就没有机会发言了。

因此人数太多时,占有主导权者,也须考虑给不爱说话者有发言的机会。

有时,自己想写自己的意见,或是想对大家发表意见,到半途却又忘了自己要说什么或想写什么。主题变得四分五裂,乱七八糟,这正显示出自己并没有完全了解真正的旨意,充其量仅仅不过是片断的思考罢了。可见,光是脑中思考事情是靠不住的,所以,一定要一面训练自己书写意见的能力,一面训练自己说话或发言的能力,否则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所有。

我们一边读历史一边读传记,可以把片断而抽象的历史连贯起来,达到记忆目的的同时也和朋友进行了交谈,交换了知识情报。那些难以确实记牢的知识,以及缺乏自信的记忆都以通过这种谈话程序,而牢牢稳定在你的脑海中。

我们记忆由自己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非常主观。例如自己刚刚选购的皮鞋,在无法接受第三者的评价以前,不知道是否合适美观,一直要穿到脚上,你的朋友才会品头论足,告诉你这双鞋子合不合适。一种新吸收的知识,经过和朋友交谈的结果,才能证明这种知识是否正确。而且不论是否正确,交谈之后都会加强印象,而且知道了其中的是非道理。

现在一些学生在读书时,不论做什么功课都采取孤立状态,因此所获得的学问和知识,很少有说出口外使用的机会。如此,使自己就有如在墙角的幼苗,得不到阳光雨露、大自然的精华,而长得瘦弱枯黄。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经常找知心好友聊天,交换最近的读书心得,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即使是模糊不清的记忆,经过如此谈话之后,也会变成确实的知识。

即使读相同的功课,每个人的理解情况也会不同。例如你记得模模糊糊的东西,你朋友却知之甚详,相反也是如此,由于此种讨论,都可互相弥补自己的弱点,补充自己的新知识,整理自己的旧东西。“所谓记忆,愈使用愈确实”,这是读书的一大原则,和同学、朋友讨论读书心得,最能加强你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