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样记忆最有效
10737800000035

第35章 透彻的理解是记忆的捷径

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青少年期则尤其不可容忍。在这些年龄期,死记硬背会成为一种幼稚病——它会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阶段,使他们智力迟钝,阻碍才能和爱好的形成。死记硬背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就其实质来说,这就是把教小孩子时特用的那些方法和方式,搬用到少年和青年的身上来,只注重表面的识记而不注重对所要学习内容的理解。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我们在上课时,能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比理解力低仅仅能够记忆课本条文的学生,更能够保持长久而正确的记忆。这就是说:能够理解,记忆也就能长久。

不要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灰心,应该反复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要记忆的东西。理解一件事,在记忆的感觉上好像在走远路,事实上,它却是培养记忆力最快的捷径。

动脑筋思考是理解记忆的核心,因为只有动脑筋思考才能达到理解。那么,怎样才算是理解了所记忆的材料或事物呢?就记忆一篇文章来讲,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能清楚了解文章的结构,即文章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起什么作用?各部分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不仅懂得文章的表面意义,而且也能懂得内在的意义,诸如弦外之音、讽刺与幽默所包含的意思等等。

(3)能解释文章所阐述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某一问题产生的后果,或说明某一问题的依据。

(4)能就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在没有理解所记忆的内容时学习者是体会不出什么问题的,或者是漫无边际的乱提问题,当然也就是很难回答问题。

真正做到加强理解要注意几个方面:

(1)要善于将头脑中的知识与所要记忆的知识相沟通,建立起新的联系。

(2)要善于利用头脑中的知识,利用已获得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或知识越是丰富和多样,就越有利于加深理解。

(3)要善于利用例子来说明问题。当然,在消化知识的开始阶段,所列举的例子可能是文章上的,但也不应以此为满足。应该开动脑筋,自己想出一些例子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做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必经之路。

(4)所记忆的内容要能在实践中应用。对理解了的知识不会应用,或者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这就不能说是真正理解了。真正的理解就在于能解决问题,善于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而且,应用的次数越多,也就越能加深理解。

总的来说,只有像以上所说的那样,先理解再去记忆,才能让新知识、新信息编入你大脑皮层的知识密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