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拔罐疗法治百病
10735800000008

第8章 罐具

(一)罐具的种类

罐具种类很多,按临床使用,一般分为传统罐具和新型罐具两大类。传统罐具都是根据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兽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胶罐、金属罐6种,分别由兽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胶、金属(如铁、铝、铜等)制成。目前,在民间和基层医疗单位仍普遍使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种;兽角罐在边远山区还有少数人沿用;金属罐因导热快,太笨重,目前已被淘汰。

新型罐具又分为电热罐、磁疗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激光罐、离子渗入罐等多种,乃系近年来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研制而成,目前仍限于少数医疗部门使用,尚未全面推广,故不多作介绍。

(二)罐具的制作要求

1.竹罐(又称“竹筒”)竹罐,随排气方法不同,选材、制作也有区别。

(1)竹制火罐:因用火力排气,须选取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按竹节截断,一端留节作罐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做成中间略粗、两端稍细、形如腰鼓的圆柱形竹筒。口底要平整光滑,四周也要光滑,长8~10cm,罐口直径分别为3cm、4cm、5cm 3种。为美观耐用,可外涂彩色油漆。日久不用,可致竹罐过于干燥,甚至破裂漏气,故在使用前,先用温水浸泡几分钟,这样可保持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竹罐的优点是取材便利,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不易打破,携带方便,经济实惠;缺点是易于裂漏气,且不易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2)竹制煮罐:因用水或药液煮罐或蒸气排气,要选取色淡黄、微绿而质地坚实的竹管(绿竹过于幼嫩,含水多,纤维疏松,煮拂后,管壁过热,容易发生烫伤,且管壁柔嫩不耐用;年久的枯竹,管壁较脆,易裂,也不耐用)。制成长8~10cm,厚2~5mm,直径1.5~5cm大小的竹罐。每根竹竿的尖端至下端均可应用。其优缺点亦如上述。制作步骤如下:

①锯段:先将竹竿锯成一端有节,一端无节的管筒。其长度按要求而定。

②去皮:再用刀削去竹管外层的青皮。

③取圆:随即将竹管筒壁削成圆形。中间略粗,两端略细,形如腰鼓状的圆柱形竹筒。

④锉底:将管底(有节的一端)用锉锉平。

⑤做细:用玻璃片或细砂布(纸)磨削管壁。

⑥见光:用皮件或光滑的圆铁棍加压于管壁,使其光滑。但压力须适宜,切忌过大压破管筒。

⑦烫光:将管口(即竹管无节端)磨光或烫光(炉上放一光滑铁板)先将管口蘸少许油类物质,待铁板烧热后,将管口放于铁板上烫之,1~2分钟即可将管口烫光。

⑧煮罐:将竹管放于水中煮沸数十次,直至竹管能浮在水面上不沉为止。

⑨取膜:经多次煮沸,管壁内膜即自然分离,用镊子取出即可。

此外,竹罐使用后,要妥善保管。不用时不宜常浸在水中,也不宜风吹日晒或放在炉旁烘烤,以防管壁破裂。

2.陶瓷罐一般长4~9cm,直径3~8cm,中间略大,两端略小的腰子形圆柱状,口底平正,里外光滑(即里外上釉),厚薄适宜,切忌毛口或破损。此罐适用于火力排气法。其优点为是造价亦较低廉,但吸拔力大,易保管。缺点是体积重,不便携带,容易打破,无法观察罐内皮肤变化。

3.玻璃罐用耐热玻璃制成,腔大口小,罐口边缘略凸向外。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多用于火力排气法。特别适用于针刺后拔罐法。其优点是造型观,清晰透明,便于拔罐时在罐外观察皮肤的变化。缺点是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4.金属罐用铜或铁、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规格与型号要求一般与陶瓷罐、玻璃罐相似。用于火力排气法。其优点为消毒便利,不会破损。缺点是制造价格高,传热快,容易烫伤皮肤,无法观察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

5.橡胶罐用具有良好伸缩性能的橡胶制成。口径小至可用于耳穴,大到可容纳整个人体。其形状因临床需要各异。用于抽气排气法。优点是消毒便利,不破损,适用于耳、鼻、眼、头皮、腕踝部和稍凹凸不平等特殊部位拔罐。缺点是价格高,无法观察罐口内皮肤的变化。

6.塑料罐用耐热塑料压制而成。其规格型号与玻璃罐相似。优点是不易破损,方便携带。缺点是不能观察罐内变化,并易老化变形。

7.兽角罐是指用牛、羊等兽角制成。顶端磨成一孔。用于吸吮排气法。目前,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仍有用兽角拔罐的习惯。

以上所介绍的7种罐具,其中橡胶罐、塑料罐,乃系近年来研制而成韵新型罐具,其余5种为传统罐具。

在我国最普遍使用的是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种罐具。在民间,常以米筒代竹罐,玻璃罐头瓶、玻璃茶杯代替玻璃罐,瓷茶杯、瓷啤酒杯代替陶瓷罐用之,同样效佳。所以,对罐具一般不必拘泥,只要利用形状相似之器物代之亦可。

至于在传统罐具基础上,配合现代医疗技术研制成的新型罐具,因应用多限于医疗部门,在此从略,有条件的可参考有关专业书籍加以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