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拔罐疗法治百病
10735800000018

第18章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改变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寒凝、血热、气滞或肾虚不固、脾虚失统等所致。

“症状”月经周期或先或后或无定期;经量或过多或过少;经色或鲜红或淡红;经质或清稀或夹有血块等。

“疗法”

配穴方一关元、三阴交。月经先期配归来;月经后期配天枢、气海;月经先后无定期配膈俞、肝俞、乳根、归来、血海;倒经配气海、归来、二间、合谷、血海、行间。

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月经先期用泻法;月经后期用补法;月经先后无定期和倒经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后拔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

效果:通常1个疗程内即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主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脾俞、肾俞。配穴:隐白。

方法:采用灸罐法,先在主穴拔罐15分钟,起罐后,加艾条悬灸。气海、关元、三阴交每日施术1次;脾俞、肾俞穴隔日1次。连治3~4日。效果不佳加灸隐白。

主治:月经过多(肾虚不固或脾虚失统型)。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在每逢月经来潮时开始治疗。

配穴方三关元、三阴交。经行先期配归来、行间、中封;经行后期配天枢、气海、足三里;经行先后无定期配期门、肝俞、血海;月经量多配子宫、华佗夹脊穴、隐白;月经量少配肾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华佗夹脊穴行走罐法,行间、隐白行点刺放血法。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月经不调。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高渌纹经验。

配穴方四分2组:一为肾俞、脾俞。三阴交、期门;二为肝俞、关元、气海俞、气海。

方法:每次选1组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或虚证用罐后加温灸,亦可用留针拔罐法;实证用刺络拔罐法。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月经不调。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每于经前5日开始施术,行经期间及月经干净后2日内停止治疗。每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即可见效或恢复正常。

配穴方五分2组:一为八髎、膈俞、期门、关元;二为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

方法:每次选用1组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或随症用针刺后拔罐法;或用刺络拔罐法,罐后加温灸。八髎穴先用走罐法,然后扣在次髎上,余用留罐法。每于经后1周施治,月经来潮后停止治疗。隔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月经后期。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2—3个疗程即可恢复正常。

附记:保持乐观、节饮食、避寒温,有利于巩固疗效。

配穴方六肾俞、气海俞、腰阳关、关元俞、膀胱俞、腰俞、关元、三阴交(交替)。

方法:每次选其中2~3穴行留针罐法,或梅花针罐法、挑罐法,其余穴位行单纯拔罐法。若属虚寒体质或寒实类型者,宜选用艾灸、姜艾灸罐法或敷姜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隔2~3日施术1次,行经期间及月经干净后2日内停止治疗。每周期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连治3~6个月经周期即恢复正常。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月经恢复正常后,仍应继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配穴方七督脉的命门至腰俞,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至次髎,任脉的气海至中极。

方法: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局部涂适量润滑油,用闪火法将罐吸于腹部,然后沿任脉来回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止。起罐后擦干介质,令患者俯卧,用同法在督脉的命门至腰俞、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至次髎来回推拉火罐,每次10~20分钟,视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每自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

效果: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附记:引自《医学笔记》。

配穴方八气海、三阴交。月经先期加肝俞、肾俞;经迟加血海、归来;月经前后无定期加肾俞、脾俞;月经过多加肝俞、脾俞、命门;月经过少加脾俞、胃俞、大椎。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患者仰卧,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火罐拔于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翻身俯卧,拔背腰部,操作同前。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

效果: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医学笔记》。每个月经周期拔罐1个疗程,待月经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1~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行经前后出现小腹部胀痛。

“病因”多因寒湿凝滞,或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肝肾木足所致。

“症状”多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或伴腹胀。

大抵痛在经前,属寒凝气滞;痛在经期,属气滞血瘀;痛在经后,属气血两虚或肝肾不足。

“疗法”

配穴方一关元、归来(双)、三阴交(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经前痛或经后痛罐后加温灸。隔姜灸关元、归来(双)各3壮,艾条悬灸三阴交(双)。经期痛用针刺后(用泻法)拔罐,或刺络拔罐法。每日或隔日1次。均于月经来潮之前4日开始施术1周,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主治:痛经。

效果:多年使用,治验颇多,一般1~2疗程即愈。

配穴方二关元、三阴交。经前或经期腹痛配膈俞、膻中、气海、血海、阿是穴;经后腹痛配天枢、归来。

方法:经前或经期腹痛用留针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经后腹痛用灸罐法(即拔罐后加温灸)。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于经前4日开始,连治4~5日。

主治:痛经。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2~3疗程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注意腹部保暖、保持精神舒畅很重要。

配穴方三主穴:关元、三阴交、归来、神阙、天枢;配穴:脾俞、肝俞、八髂、肾俞、气海、足三里。

方法:每次取主穴3~4个,配穴2~3个,均拔罐15~20分钟,除神阙穴用单纯拔罐法外,其余诸穴随证配用其他疗法。如为经前或经后腹痛,可于罐后加温灸(三阴交用悬灸,余穴隔姜灸);如为经期腹痛,罐前针刺或刺络,留针拔罐(神阙穴不针)。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经血来潮停止治疗。

主治:痛经。

效果:临床多年,疗效满意,一般1~2个月经周期可见效或痊愈。

配穴方四次髎、关元、三阴交、水道。气滞血瘀者,配气海、太冲;寒湿凝滞者,配肾俞、神阙、大赫;气血虚弱者,配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膈俞。

方法:实证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虚证用拔罐后加温灸法。留罐10~15分钟,神阙穴不针,太冲穴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痛经。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于经前5日开始,连治5日,一般1疗程即效,2~3个疗程即愈。

配穴方五腰骶脊椎两侧各旁开0.5寸和1.5寸处。

方法:采用走罐法(依法走罐)。虚证、寒凝证用罐后加温灸,或用食盐炒热熨敷;实证,罐前先用梅花针叩刺3~5遍后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于经前5日开始,连治4~5日。

主治:痛经。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2~3疗程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六分3组:一为天枢、关元、水道;二为神阙、肝俞、三阴交;三为脾俞、肾俞、气海。

方法: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留罐10~15min。虚寒证罐后加灸,实证罐前先刺络,或针刺后再拔罐,每日1次。于经前施治,连治5~7日。

主治:痛经。

效果:临床多年,均有良效。

附记:程功文经验。

配穴方七分4组:一为关元、水道;二为中极、归来;三为神阙、天枢;四为三阴交、气海。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每次任选用1组穴,留罐15~20分钟。或随症用针刺后拔罐法,刺络拔罐法,或罐后加温灸法。每日1次,于经前施治,连治4~5日。

主治:痛经。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笔者临床验证,施治时间,一般实证在经后10日开始治疗;虚证在经前3~5日开始治疗。经期停止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连治5~10日为1治疗周期。如未愈,次月再行第二次,如此调治,疗效甚佳。

配穴方八中极、关元、次髎。气滞血瘀型加气海、血海;寒凝胞中型加大赫;气血虚弱型加气海、脾俞、膈俞、足三里;湿热下注型加脾俞;肝肾虚损型加肝俞、肾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患者仰卧或俯卧,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大小适中的玻璃火罐10只备甩。用闪火法将火罐拔于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于经前5日起开始治疗。

主治:痛经。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连治3个月经周期多可恢复正常。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

配穴方九任脉的气海至中极穴,双子宫穴、腰骶部、肾俞穴。

方法:采用走罐法。患者仰卧,在中极、关元、气海、子宫穴处涂润滑介质,行旋转走罐法10分钟。起罐后抹去介质,翻身俯卧,在腰骶部及肾俞穴区域涂润滑介质,先上下顺行走罐10分钟,再在肾俞穴处行旋转走罐5分钟,起罐后擦去介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痛经。

效果: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一般于经前5日开始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配穴方十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方法:采用出针走罐法。在经期或经前3~6日施术。先以毫针从肾俞下斜刺透气海俞,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出针后在双侧肾俞穴至大肠俞段走罐8~10次,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紫充血为度。若出现明显丹痧者,也可选4~5点行挑痧法。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4日,或用挑罐法,在经期前3~5日施术,留罐15分钟。每月1次,连续施术4~5个周期。

主治:痛经。

效果:屡用有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崩漏

崩漏,古称经乱之甚。同属不规则子宫出血。凡经血量多而阵下,为崩;量少而持续不止,或止而又来,淋漓不断的为漏。因多并见,故统称崩漏。现代医学称之为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官出血。本病多发于妇女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

“病因”多因血热、血瘀或肝肾虚热或心脾气虚而致冲任失调所致。或因脾肾阳虚而起。

“症状”出血量多,或时多时少,或淋漓不断,日久不止;经色紫暗伴有血块。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气海、中极、关元。配穴:肝郁气滞配大敦;心脾气虚配隐白;肝脾失调配大敦、隐白。

方法:主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主穴罐后加温灸,配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崩漏。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

配穴方二血海、隐白。肝不藏血配大敦、行间;气不摄血配人中、内关、中冲、百会、大敦;冲任虚寒配关元、归来、三阴交。

方法:诸穴中,血海、内关、归来、三阴交,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肝不藏血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针后拔罐;气不摄血和冲任虚弱用补法),针后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行间、人中、中冲、只针不拔罐。隐白、百会、大敦,针后加灸不拔罐。以上各法均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主治:崩漏。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三脾俞、肾俞、命门、气海、神阙。

方法:先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再隔盐灸神阙穴。其方法是用食盐、生地黄炭各等份,共研细末,每取5g填于患者脐孔内(略高于皮肤表面),然后将艾炷置于盐药面上,点燃灸治。每次灸治时间,要求到阴道停止出血为度。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日久淋漓不止。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次,最多2~3次即愈。

配穴方四八髎、带脉、冲门、气海。

方法: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或药罐法,留罐10~15分钟。八髎穴亦可用走罐(或用梅花针叩刺后走罐)至皮肤潮红为度,最后将罐扣于中髎穴上,每日1次。

主治:崩漏。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五神阙、八髎。

方法:先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八髎穴亦可用走罐法。起罐后,神阙穴加隔盐灸(方法同上)。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崩漏。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3~5次即愈。

附记:程功文经验。

配穴方六分两组:①关元、中极、天枢、脾俞、肾俞、足三里(交替);②气海、大巨、肝俞、腰阳关、血海、三阴交(交替)。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罐法、梅花针罐法等。每次选1组穴位,交替使用。若属虚寒体质的选气海、关元、中极、肾俞、腰阳关、足三里等穴,施行艾灸或姜艾灸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待症状明显改善后,改隔日施术1次。

主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用1次见效,最多5~7次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若出血量很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宜加隐白穴,施行艾条温和灸30分钟。待经血完全干净,其余症状也基本消除,遂改为每3日1次,行单纯拔罐法,连治数次,以巩固疗效。

配穴方七①关元、中极、脾俞、肾俞、足三里;②气海、大巨、肝俞、腰阳关、血海、三阴交。

方法:采用单罐、针罐或刺罐、灸罐法。上列两组方交替使用。一般用单纯拔罐法,证实者用针罐或刺罐,虚寒者用单纯艾灸或姜艾灸后拔罐,留罐10~20分钟,血量多可加灸隐白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日。

主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张莉经验。

配穴方八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次髂、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关元、子宫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血海、三阴交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次髂、肾俞两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效果:屡用效佳,多1~3次见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

带下症

带下症,古有五色带之名,尤以白带为多见。

“病因”多因脾虚湿热,或寒湿困脾而致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所致。

“症状”阴道分泌物量多,色白,质稀、气腥,或色黄、质稠如涕如脓,且连绵不断。

“疗法”

配穴方一肾俞、白环俞、次髂、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

方法:按症施术。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下症(白带、黄带)。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疗程即效或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带脉、三阴交。白带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丘髎;黄带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赤白带配气海、关元、上髎。

方法:除隐白外,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白带用补法,黄带用泻法,赤白带用平补平泻法),刺后拔罐15~20分钟。如为白带,罐后加灸。隐白只针刺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下症。

效果:多年使用,每收良效。

配穴方三小肠俞、次髂、带脉、关元。湿热型配三阴交、阴陵泉;寒湿型配肾俞、命门;阴痒配蠡沟。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留罐20分钟。寒湿型者罐后加温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下症(白带、黄带或黄白带)。

效果:临床多年,效果颇佳。

配穴方四主穴:十七椎下、腰眼;配穴:八髎。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带下症。

效果:治验甚多,总有效率为97.5%,其中治愈率为70%。

附记:引自《陕西中医》。一般2~3次即效,5~8次可愈。

配穴方五分3组:①关元、中极、归来;②气海俞、脾俞、次髎;③带脉、三阴交、白环俞。

方法:每次选1组穴,3组穴交替使用,或随症取穴。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寒湿热型用留针拔罐法。均留罐15~20分钟,罐后可加灸3壮,每日1次。

主治:带下症。

效果:临床多年,疗效显著。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六肚脐及其上下左右各旁开2横指处(共5点),关元及其左右旁开2横指处(共3点),命门及其左右旁开2横指处(共3点),命门以下每隔2横指处为1点(共4点),此外还有足三里、三阴交、带脉。

方法:采用抽气贮水拔罐法,亦可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每3日治疗1次。

主治:带下症。

效果:屡用屡验。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以上穴位可每次全取,也可分组交替使用。

配穴方七腰骶部、八髎、带脉。

方法:实证,先在应拔部位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刺后走罐,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将罐扣拔在腰眼、次髎、带脉穴上,留罐15分钟。虚症用单纯走罐法,虚证不针刺,走罐后,在次髎、腰眼、带脉穴加温灸。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下症。

效果: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附记:程功文经验。若配用熏洗疗法,疗效更著。

配穴方八肾俞、次髎、白环俞、三阴交(交替)。阴痒者,加曲泉;大便秘结者,加丰隆;神疲体倦者,加足三里。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或梅花针罐法。若病久,带下稀薄,色白气腥,伴腰酸软和头晕体倦者,宜选用各种灸罐法,或温姜(蒜)汁罐法、温针灸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1~3日施术1次。

或先从肾俞至白环俞段行涂蒜汁密排罐法,然后再于其余穴位上行毫针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1~3日施术1次。

主治:带下症(白带)。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一般连治20次左右后痊愈。

附记:引自《医学笔记》。

配穴方九气海、气海两旁开约3寸处、中极、水道、大肠俞、白环俞、足三里(交替)、三阴交(交替)。

方法:采用温水罐法(大肠俞至白环俞采用密排温水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带下症。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用1个疗程见效,2个疗程后痊愈。

附记:引自《医学笔记》。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本病多见于受孕40余天后妊娠妇女。

“病因”多因三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所致。若夹肝热或痰湿,其证更重。

“症状”一般在受孕40余日后出现恶心、呕吐,甚则随食随吐,多日不愈。且多伴有形寒、体倦、嗜酸、择食等全身性虚弱状态。

“疗法”

配穴方一大椎、胃俞、厥阴俞、中脘。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妊娠恶阻。

效果:屡用多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连治3~5次。

配穴方二脾俞、三焦俞、期门、章门、意舍、建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留罐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妊娠恶阻。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个疗程即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三分两组:一为上脘、中脘、下脘。二为建里、水分、日月。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妊娠恶阻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四中脘、厥阴俞、内关。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妊娠恶阻,兼治胃炎、呕吐、胃脘痛。

效果: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配穴方五中脘、建里、三焦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在饭前5~10分钟拔罐,食后15~20分钟起罐,每日1次。

主治:妊娠恶阻。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配穴方六分两组:一为风池、肝俞、大肠俞、次髂、膻中、不容、中注;二为天柱、胆俞、小肠俞、中髂、中庭、承满、带脉。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或取前4穴),用毫针做中刺激,留针拔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主治:妊娠恶阻。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七足太阳膀胱经从肝俞至三焦俞区域。

方法:采用走罐法。患者俯卧,在所选背部穴位处涂润滑油,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罐拔于肝俞穴上,沿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推拉火罐至三焦俞穴处,循环往复,10~15分钟后起罐,擦干皮肤上的介质,以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佳。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妊娠呕吐。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连治1~2疗程即获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八脾俞、肝俞、胃俞、内关。脾胃虚弱者加足三里、中脘;肝胃不和者加期门、太冲。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火罐拔于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视病情较重选择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妊娠恶阻。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妇女盆腔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受细菌感染后引起的慢性炎症。

“病因”多因寒湿凝滞或气滞血瘀所致,且兼夹湿热为多。常由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转化而成。如湿热偏重,或积瘀化热,或夹肝热,又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

“症状”下腹部胀痛或隐痛,性生活后腹痛更甚。小腹有块肿,常伴有腰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脉弦细或沉细,苔薄腻。有的可引起继发性不孕症。

“疗法”

配穴方一分两组:一为肾俞、关元俞、腰阳关、上髎;二为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一般先取第一组穴,以毫针用热补法针刺,针后再拔罐,留罐15~30分钟,隔日1次。待腰腹痛基本消失后,再取第二组穴。按上法针后拔罐(寒湿偏甚罐后加温灸),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盆腔炎。

效果:屡用有效,连治3~4个月多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分4组:一为关元、章门、期门;二为白环俞、肝俞、肾俞;三为中极、血海、脾俞;四为身柱、大椎、三阴交。

方法:按症施治。寒证用留针拔罐法,罐后加温灸;热证用刺络拔罐法。均留罐15~20分钟,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盆腔炎。

效果:屡用多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须久治,方有良效。

配穴方三阿是穴(肿块处和压痛点)、关元、天枢(双)。月经紊乱配腰俞、次髎;白带增多配肾俞、脾俞、带脉、气海俞;腰痛配腰俞、腰眼、环跳、殷门。

方法:寒证用留针拔罐法,罐后加温灸;热证用刺络拔罐法。均留罐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盆腔炎。

效果:治验甚多,疗效尚属满意。

附记:贵在坚持,久治必效。若能配合药物内服外治,疗效更捷。

配穴方四肾俞、腰眼、腰阳关、八髂、关元、曲骨、气海、归来、三阴交、足三里。配穴:月经多者,加血海;痛经者,加地机;白带多者,加阴陵泉;发热恶寒、低热者,加大椎、曲池。

方法:①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温水罐法、敷姜(蒜)罐法、涂云香精等药液罐法,通常在腰骶部穴位上置罐8~10个。若发热者,在大椎或曲池穴位上施行刺络拔罐法。起罐后,再于腹部及下肢穴位上置罐6~8个。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施术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采用出针拔罐法。先在腰骶部和腹部的穴位中寻找压痛或酸胀敏感点数个(发热恶寒加大椎),以毫针刺入,留针20分钟,出针后拔罐10~15分钟。其余的四肢穴位宜与腰、腹部穴位同时针刺,但不可拔罐。每日或隔日施术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采用刺络拔罐法。每次在腰骶部和腰部寻找敏感穴位数个,或将处方的穴位分成4组,每次取1组穴,先用三棱针点刺各3~4下,留罐10~20分钟。每1~3日施术1次,6次为1个疗程。④采用挑罐法和单纯罐法。每次选2~4个穴位,先行挑罐法,然后再于其他穴位上行单纯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周1~2次,挑完处方上所有穴位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日(本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⑤采用灸罐法。将处方上所有穴位分成2组,交替使用,每次选1组穴。先在每个穴位上行艾灸约20分钟,或蒜艾灸5~7壮后再拔罐,留罐lO~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主治:急、慢性盆腔炎。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用本法治疗盆腔炎,对急性者只作辅助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有缓解症状作用;对慢性者,可单用本疗法治疗,但必须坚持治疗,其效始著。

配穴方五分2组。①关元、气海、归来、阴陵泉;②次髎、肾俞、肝俞。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1组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适当大小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吸拔于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盆腔炎。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

配穴方六腰骶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下腹部(任脉、足少阴肾经为主)。

方法:采用走罐法。患者俯卧,暴露腰骶部,局部涂适量的润滑油,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肾俞穴上,然后沿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在腰骶部推拉火罐。10~15分钟后起罐,以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佳。起罐后擦掉皮肤上的油迹,翻身仰卧,用同样的方法在下腹部走罐,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盆腔炎。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若同时配合药物外治法,于起罐后贴敷在所选穴位上,可提高治疗效果。方用干姜、白芥子、制乳香、制没药各30g,炮山甲(代)50g,蟾酥10g。共研细末,以凉开水调和成硬币大小药饼,再用姜汁或蒜汁滴于穴位上,然后把药饼置于神阙、关元、归来穴位上,用敷料胶布固定,早、晚在敷贴部位上热敷30分钟,2日换药1次(可重调再敷上),10次为1个疗程。

配穴方七归来、水道、肾俞、命门、气海俞、阳关、关元俞、膀胱俞、上髂、次髂。下腹疼痛主选归来、水道等,腰痛主选命门、肾俞、气海俞、上髂、次髎等,有炎性包块选局部穴位。

方法:采用药罐法。选用活血化瘀祛痰通阳中药(如炒干姜30g,泽兰20g,肉桂15g,白芥子3~15g,麻黄30g,生半夏20g,生附子20g,红娘子5g,冰片1g,共研细末)。每取药末适量,水调和做成薄饼,放于罐口,贴于穴位上然后拔罐,留罐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中间隔3~5日。

主治:慢性盆腔炎。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张莉经验。

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属中医“带下病”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湿热下注,或寒瘀留滞,或加之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所致,或由急性宫颈炎转化而成。

“症状”白带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伴有宫颈糜烂或息肉形成等。

“疗法”

配穴方一肾俞、腰阳关、腰眼、八髂。湿热下注加胆俞、阳陵泉;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寒瘀热滞加气海、膈俞、血海,肾阳虚衰加命门、志室、三阴交。

方法:采用各种灸罐法,留罐10~15分钟。其中湿热下注型用针罐法。每1~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

主治:慢性宫颈炎。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张莉经验。

配穴方二十七椎下、腰眼、八髎周围络脉。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其中,八髎周围络脉用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刺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穴出血1~3ml。每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型)。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笔者师授经验。

配穴方三肾俞、脾俞、腰眼、足三里、八髎。

方法:采用罐后加灸法。足三里穴用坐罐法,留罐10~15分钟;余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潮红为度,罐后用艾条各温和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慢性宫颈炎(虚寒型)。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笔者经验。

子宫脱垂(阴挺)

子宫脱垂,命名甚多,如阴挺、阴脱、阴痔等。是指子宫向阴道外脱出。

“病因”多因产后或产育过多,耗损肾气,胞脉弛松;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或肝经湿热下注等因所致。在过劳、剧咳、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常可引起反复发作。

“症状”子宫脱垂,可反复发作,或伴有小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腰腿酸软,小便次数增多,阴道局部糜烂,分泌物增多等。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气海、关元、中极、归来。配穴:百会。

方法:主穴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闪罐法,留罐20分钟,或闪罐15~20下;配穴艾灸3~5壮(不拔罐)。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阴挺。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一般2~3个疗程见效,8~10个疗程多可痊愈。

配穴方二主穴:分两组。一为气海、大赫、维道、子宫;二为身柱、脾俞、命门、肾俞。配穴:百会。

方法:主穴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每次任选用1组穴,留罐15~20分钟;配穴艾灸3~5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效果:坚持治疗,每获痊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三主穴:神阙、气海、中极、归来;配穴:百会。

方法:主穴先拔罐20分钟,起罐后隔药艾灸3~5壮。隔药灸方法为,用黄芪30g,升麻15g,枳壳10g,柴胡5g,共研细末。每穴位取药末5g置于皮肤上(药层面积应略大于艾炷),将艾炷放置药层上,点燃灸3~5壮。配穴只灸不拔罐。每2~3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效果: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附记:灸治时,艾炷刚一接触皮肤即易之,严防灼伤皮肤。

配穴方四主穴:上髂、腰眼、肾俞、子宫;配穴、百会。

方法:主穴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20分钟;配穴艾灸3~5壮,每日或隔2~3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也可用于肾下垂。

效果:屡用效佳。久治多愈。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

配穴方五分两组。一为第12胸椎至骶尾椎中线及两侧膀胱经内循线;二为天枢、中极、胞肓、脾俞。

方法:第一组穴用梅花针叩刺或用三棱针点刺后依法拔走罐,至皮肤潮红为度;第二组穴用单纯拔罐法,或罐后加灸,或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效果:多年使用,一般2~3疗程可获痊愈。

附记:应避免过劳;防风寒,忌食辛辣燥烈之物,注意小腹保暖、节房事,有利于巩固疗效。若能配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水煎内服,效果更佳。

产后尿失禁

“病因”产后尿失禁,多因膀胱损伤,或中气不足,肾阳亏虚,膀胱开合失司所致。

“症状”产后尿失禁。

“疗法”

配穴方一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中极、脾俞、肾俞。

方法:先用留针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20分钟。起罐后加艾条悬灸5~10分钟,隔日1次。

主治:产后尿失禁。

效果:屡用效佳。通常1~2次即效或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每次取3~4个穴,亦可全取。

配穴方二神阙、中极、曲骨、肾俞、小肠俞、脾俞。

方法:先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分钟。起罐后,神阙穴加敷脐疗法;其余诸穴加艾灸。每日1次。敷脐法为,吴茱萸、益智仁各15g,五倍子、肉桂、小茴香各10g,煅龙牡6g,共研细末。每取5~10g药物,用面粉1~2g和匀,加米醋调匀成稠糊状,做成药饼,贴于肚脐上,外以胶布覆盖固定,待脐孔发痒时,即去掉药饼。

主治:产后尿失禁。

效果: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1~2次即愈。

产后腰、腿、腹痛

“病因”产后腰、腿痛或腹痛、身痛,多因分娩时失血过多而致产后内虚,筋脉失养;或产后瘀阻,气血运行失畅,或产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肌肤郁闭,因而不通则痛。产后损伤或劳损亦可引起。

“症状”产后腰、腿、痛或腹痛、身痛。

“疗法”

配穴方一肾俞、脾俞、腰俞、腰阳关、环跳、冲门、委中、阴陵泉、足至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每次选用4~5个穴位,留罐15~20分钟。罐后亦可加艾炷灸3~5壮(用艾条悬灸亦可)。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腰、腿痛。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个疗程见效,3~5个疗程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神阙、中脘、足三里。产后瘀阻型加阿是穴(压痛点)。

方法:一般用灸罐法,先拔罐,留罐20分钟。起罐后,加艾炷灸3~5壮。如为产后瘀阻型,l中脘、足三里、阿是穴用刺络拔罐法,即先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再拔罐(神阙穴不针)。每日1次。

主治:产后腹痛。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次即愈。

配穴方三神阙、关元。

方法:采用灸罐法,即先拔罐,留罐20分钟,起罐后再加温灸3~5壮。每日1次。

主治:产后肚、腹痛。

效果:通常1~2次即愈。

附记:程功文经验:

配穴方四大椎、肺俞、神阙、足三里。

方法:采用灸罐法,即先拔罐20分钟,起罐后加艾条悬灸5~10分钟,每日1次。

主治:产后身痛。

效果:一般1~2次即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五关元、归来、腰骶部两侧压痛点,足三里(交替)。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罐法。若小腹冷痛、拒按者,宜采用艾灸罐法或姜艾灸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主治:产后宫缩痛(又名儿枕痛)。

效果:屡用效佳,多1次见效,2~3次痛止。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产后缺乳

产妇哺乳期间,乳汁分泌过少或全无,即称缺乳。

“病因”乳汁由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运行受阻,可致缺乳。

“症状”产后缺乳,抑或乳房胀痛,乳汁不行,可伴有心悸、气短、胸腹胀满等。

“疗法”

配穴方一膻中、乳根、通里、肩井。气血双亏型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公孙;肝郁气滞型配列缺、后溪、肝俞、期门。

方法:气血双亏型,主穴用单纯拔罐法;配穴于拔罐后加温灸或用留针拔罐法(其中公孙、列缺只针不拔罐)。肝郁气滞型,主穴用单纯拔罐法;配穴先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罐。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产后缺乳。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一般5~10次后乳汁即可通畅。

配穴方二膻中、少泽。胃气不足配膺窗、乳根、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肝气郁滞配屋翳、膺窗、乳根、肝俞、阿是穴。

方法:用针刺后拔罐法(少泽只针不拔罐)。拔罐前先用毫针刺(胃气不足者用补法,肝气郁滞者用平补平泻法),针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

主治:乳汁不足。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三乳根、膻中。气血双亏型配脾俞、肾俞、足三里、少泽;肝气郁滞型配肝俞、期门、太冲。

方法:气血双亏型用灸罐法,即先拔罐,留罐20分钟。起罐后加艾条悬灸5~10分钟,每日1次。肝气郁滞型用针刺后拔罐法,即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针后再拔罐20分钟,隔日1次。少泽穴针后加灸,太冲穴只针刺,不拔罐。

主治:产后少乳。

效果:屡用屡验,多治良效。

配穴方四膻中、乳根、膏肓、少泽。胃气不足者配中脘、足三里、脾俞、肾俞;肝气郁滞者配肝俞、胆俞、期门、太冲。

方法:主穴,膻中、乳根、膏肓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分钟;少泽只针或灸,不拔罐。配穴,胃气不足型,罐后加灸;肝气郁滞型,罐前加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太冲只针或灸,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产后缺乳。

效果:临床多年,疗效颇佳。

配穴方五天宗、肩井、膏肓、乳根、膻中。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20分钟。或先按摩10分钟,再拔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少乳。

效果:屡用多效。一般2~5个疗程即效。

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六膻中、乳根、少泽、肩井。食欲差者,加脾俞、胃俞;血虚气弱型者,加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型者,加肝俞、期门或太冲、内关。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毫针罐法、梅花针罐法(血虚气弱型者,梅花针宜轻叩;肝郁气滞型者宜重叩),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日。其中少泽穴行三棱针点刺或毫针浅刺,留针20分钟。

主治:产后缺乳。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是指产后子宫底高过脐或在子宫前方扪及膨隆的膀胱,6~8小时小便不通而言。

“病因”多因气血俱亏,膀胱和三焦气化失调所致。或因滞产受胎儿压迫泌尿系器官时间过长所引起。

“症状”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疼痛。

“疗法”

配穴方一中极、气海、水分、下髂、次髂、阴陵泉、三阴交。

方法:每次选用4~5个穴位,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分钟,每日1~2次。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效果:屡用效佳,多1次即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方法:先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再自脐正中开始至耻骨联合处,沿腹中线来回灸治;同时温灸三阴交、阴陵泉局部,每日1次。

主治:产后尿闭。

效果:一般治疗1次,最多2次即通。

配穴方三水道、水分。

方法:先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min。起罐后,用芒硝6g,分成2份,分贴敷于穴位上,小便通后,即去掉。

主治:产后尿闭,兼治癃闭。

效果:屡用效佳,通常1次即通。

配穴方四气海、气海两旁约3寸处、中极、关元俞、次髎、下髎、足三里(交替)、三阴交(交替)。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温姜汁罐法、涂云香精或薄荷油罐法等,留罐10~15分钟。其中,中极穴先以毫针沿皮下平行刺1~1.5寸,再刺下肢2穴(足三里、三阴交)。留针20分钟,针后不拔罐。

主治:产后尿潴留。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次即通。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五①神阙穴;②关元穴。

方法:方①用灸罐法。将少许食盐填入脐内,把数根葱白捣烂如泥后填上,以艾炷置于其上灸5~6壮,然后再拔罐10~15分钟。方②用涂药闪罐法。于穴位上先涂薄荷油、姜汁或葱头汁等,然后缓慢闪罐10~30次,以局部出现紫红为度。

以上两组穴,任选1组穴,见效即止。

主治:产后尿潴留。

效果:屡用效佳,多1次即通。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若无效者,即改用他法。在拔罐时,反复用勺舀水从高处缓慢倒到桶(盆)里,以水流声刺激患者的尿意,可提高疗效。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从中年到老年阶段(女性一般是45~55岁,男性50~60岁)体内代谢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症候群。以妇女为多见。

“病因”多因肾虚、阴虚肝旺或脾肾不足所致。

“症状”月经异常(如月经频至,月经稀发,月经先后不定期或崩漏等),多伴有阵发性面部潮热、自汗、心悸、抑郁、心烦易怒、眩晕、血压升高、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形寒肢冷、纳呆腹胀、皮肤干燥或瘙痒、倦息乏力、水肿、夜尿多。

“疗法”

配穴方一分两组。一为大椎、三阴交、心俞、脾俞;二为风池、阳陵泉、肝俞、肾俞。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留罐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阴虚肝旺型)。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个疗程即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肾虚或脾肾不足型用灸罐法,效果亦佳。

配穴方二心俞、膈俞、肾俞、肝俞、内关。

方法:采用点按拔罐法。先在应拔部位点压,按摩3~5分钟,然后拔罐,留罐20~2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效果:屡用皆效。

配穴方三背部夹脊(大椎至骶尾端)中线两侧旁开各0.5寸和1.5寸处。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重症3遍,轻症2遍)至微出血为度,然后依法用走罐法至皮肤紫红为度。3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效果:临床多年验证,效果甚佳。

附记:阳虚型加灸神阙穴5壮,每日1次。或取胸至骶段全程,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用单纯走罐法,至局部皮肤紫红色起丹痧为度。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用治更年期综合征及神经衰弱,效果亦佳。

配穴方四大椎、膈俞、神门、心俞、内关。肾阴虚型配肾俞、三阴交;肾阳虚型配气海、命门;脾虚者配脾俞、中脘;肝气不舒配肝俞、厥阴俞、期门。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阴虚用针刺后拔罐法;阳虚用罐后加温灸。留罐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五分4组。一为大椎、心俞、膈俞;二为身柱、气海俞、肾俞;三为肝俞、期门、脾俞;四为中极、气海、命门。

方法:阳虚型,先用单纯拔罐法,罐后加温灸;阴虚火旺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均留罐20分钟。每次选用1组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效果: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治疗期间,若能配合汤剂内治,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节制房事,则效果更好。

配穴方六关元、内关、三阴交、次髎、脾俞、肝俞、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关元、内关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三阴交、次髂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脾俞、肝俞、肾俞3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2~3次。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发生于行经期,见经后即消失的一种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多因七情内伤,精神紧张所致。

“症状”精神紧张,情绪不安。乳房胀痛、腹痛、腹胀、水肿、体重增加,月经紊乱,头痛、眩晕、呕吐、性欲增加、阴道发痒等。每于经前1~14日发生,见经后即消失。

“疗法”

配穴方一关元、三阴交、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关元、三阴交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内关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心俞、肝俞、肾俞3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经前、经期每日1次,其他时间每周2次。于经前1~14日开始治疗。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效果: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若能配合心理治疗,则疗效更佳。

配穴方二关元、中极、中脘、内关、三阴交、心俞、脾俞、肝俞、肾俞。

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关元、中极、三阴交3穴用闪罐法,反复闪拔10余次;取中脘、内关两穴用坐罐法,留罐10~15分钟;取心俞、脾俞、肝俞、肾俞4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经前,经期每日1次,其他时间2~3日1次。于经前1~14日开始治疗。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笔者经验。若先用梅花针轻、中度叩刺后再拔罐,则疗效更佳。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止”。一般妇女分娩后,胞宫内残留的余血和浊液(统称恶露),于产后2周左右即可排尽,若超过此段时间仍淋漓不断者,即称“恶露不绝”。

“病因”致因虽多,概括有三:“气虚、痰阻、血热”是也。

“症状”产后恶露淋漓不断,日久不绝。

“疗法”

配穴方第1腰椎至骶尾部脊柱中央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方法:采用走罐法或密排罐法。走罐至皮肤潮红,或用密排罐,留罐10~15分钟,走罐或排罐后,在命门、十七椎、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穴位上各闪罐5~6次。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用1~2疗程即获痊愈。

附记:引自《医学笔记》。若兼有发热恶寒者,加配大椎穴行刺络拔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