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96

第96章 怎样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在少年儿童中,互相嫉妒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学习好的、当干部的同学在学校里是孤立的。有时学习好的同学在临考前发现书包被人偷走,住宿的同学在被子里发现一根缝衣针……这些都是某些孩子在嫉妒心理支配下做出的行为。

嫉妒心强的孩子有很多种表现:有的是想在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唯我独尊,在集体游戏时,他非当主角不可,要是别人当了主角,他就不高兴;有的因别人有高档玩具或有高档衣服,心里憋气,向父母发脾气;有的因为别人受了表扬而自己不愉快……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是通过“比较作用”,感到他人之长使自己受贬损,于是力图用贬低他人的方法来保护自己,这是消极心理的表现。嫉妒,有害自己身心健康。一个人若常常嫉妒别人,他的心理必然处于紧张状态,而其内心的冲突得不到缓解宣泄,会导致大脑神经高度兴奋,引起神经紧张、胃肠痉挛、消化液的分泌受抑制等,从而产生头痛、食欲不振以及心情烦躁等症状。

心理学研究表明,嫉妒心理是儿童情绪发育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人之常情”,在良好的家教环境里,它会自生自灭,但有一部分孩子会因家教不当而隐藏在性格之中,使自己常受折磨,不能健康成长。

克服嫉妒,学会宽容,是健康人格的必备素质。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和减轻嫉妒心理呢?第一,培养正确认识自己的自我观念。首先要肯定孩子好胜争强的愿望,其次要积极帮助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还要鼓励孩子虚心向别人学习。谦虚不是自卑,而是自我确认,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家长要从提高孩子自我认识入手,克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泄愤行为。

第二,培养热诚、公众、合群的集体观念。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友好相处;教育孩子正确评价自己,防止目中无人、孤僻自大;要正确看待他人之长和不足,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长处就不愉快,见到别人的不足就高兴。要培养孩子“佩服他人—学习他人—超越他人”的平等竞争态度。有句谚语说得好:“心眼坏的人没有一分钟快活。”一般说来,抛弃妒意中的愤恨成分,嫉妒就变成了羡慕。羡慕则能赞美别人,激励自己。

第三,培养自尊,克服自卑。家长要教育孩子一切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不要盲目攀比。父母要教育孩子谦虚、平和,让孩子的性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如果家长溺爱孩子,什么要求都满足他,那么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见到别人拥有就会心怀不满,嫉妒别人。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只有家长自己克服嫉妒心理,宽宏大量,才能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要多多理解和宽容,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