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95

第95章 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李颖自幼美丽聪慧,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是在父母和亲朋、邻里的宠爱赞美之中长大的。她一帆风顺地考入名牌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父母为她骄傲。

早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已发觉女儿任性、高傲,却仍然迁就、顺从她。她不想吃饭,全家又哄又劝;她从不做家务,母亲包揽一切;她说心烦,全家不敢看电视;她稍不顺心就大发雷霆,甚至打掉父亲戴着的眼镜。以她这种脾性,参加工作后,对环境和人际关系当然不能适从。但父母仍没有醒悟,却千方百计帮她调动工作。调动了3次她仍不满意,反而责骂父母无能。她一向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一次出国考察落选,她对入选的同事十分妒忌,一切怨恨全部泼向父母。父母想不到半辈子倾注的爱心却变成一场无尽头的责难,而且这种责难还将继续下去。父母此时才猛然醒悟,但悔之晚矣!

造成李颖这种漂亮的躯壳与自私的灵魂、高智力与低劣心理品质的畸形组合的,正是她的父母。李颖这一事例给了我们启示,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培养。

我国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目前在我国儿童中普遍存在怕苦、怕难、心理脆弱、不懂关心他人,独立性、创造性、合作交往能力较差等问题,这同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变革很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都要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优良的心理品质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环境与教育共同造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关键在于“早”字。7岁之前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优秀心理品质,防止不良行为的关键时期。李颖在这个关键时期也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是在父母身边和与父母密切接触中度过的。遗憾的是李颖一直在宠爱过多而要求太少的这种心理气氛、心理影响和家庭环境中成长,这些不良影响潜移默化,造成了她低劣的心理素质。作为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小开始抓好对孩子的健康心理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素质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不论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家长要以看“一个人”的眼光去对待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对待幼小的孩子可采用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等身体语言去满足孩子的正当心理需要,对待稍大一些的孩子可采用交谈的方式,以沟通教育者和孩子间的情感。

第二,积极创设给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在适当范围内,家长应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家长可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家长要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者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关心他人。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样在无意之中,孩子就会萌发关心集体、关心父母、关心同伴、乐意分享的优良品质。

另外,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