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91

第91章 用金钱奖励来促学习好吗

孩子上初中了,不少当父母的已不可能像小学时那样辅导孩子了,郑雷的父母也不例外。郑雷上中学后,感到比上小学自由多了。父母管得少了,老师也不怎么管了。然而他学习缺乏自觉性,学习也就没有在小学时那么认真了,自然成绩也就逐渐下降。可是,他跟父母要零用钱的次数却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大。父母只是干着急,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郑雷又向父亲要20元,说是同学生日,要买礼物。父亲无可奈何地打开抽屉,从当日拿回的奖金中抽出了20元。当他拿着钱要给郑雷时,突然灵机一动,说:“这是从我这个月的奖金中给你的,今后你还要钱,就必须拿出好成绩来。得100分奖10元,90分奖8元,80分奖5元。80分以下无奖。你听清楚了吗?”

郑雷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郑雷走后,母亲有点怀疑地对父亲说:“你这样不太合适吧?”父亲说:“这叫按市场规律办事,质优价高,多劳多得。”

事后的一两周里,一直不见郑雷来讨零用钱。后来,郑雷却不断拿作业本上的成绩来领奖了。有时是5元,有时是8元,也有时候是10元,看来郑雷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了。一个月里,父亲要给他三四十元。母亲怕给的钱太多,父亲则说:“划得来,这叫教育投资,少喝一次茶也就省回来了。大人不必操心,孩子又有了进步,懂得了金钱的价值。”

然而,期末考试后发下来的成绩册里,郑雷不仅没有一科得优良,而且还有3科不及格。父亲这时才大吃一惊。

原来,郑雷常花钱去请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吃东西,让他们把作业给自己抄。有时甚至“买”作业来抄。他就是用这种“经商”来换得平日的好成绩,换来了奖金。

在市场经济中,以金钱刺激提高劳动效率,调动人的积极性已成为一种手段。在学习上也有以奖学金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措施。但是,这种金钱鼓励、金钱刺激是建立在自觉劳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的,郑雷的平时成绩并非自己刻苦学习的成果,而是一种“非正当”手段获得的成绩。当父亲的不加辨别地给予奖励,实际上是鼓励他的“非正当”行为。

更重要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成绩,而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做人,以便以后能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就业的需要。否则,光有成绩,也会变成“高分低能”的人。学习成绩要持久稳定地提高或保持优良成绩,首先要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不是把学习当成是“爸爸要我学”“老师要我学”。其次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优良成绩。当父母的,不一定能在学科方面给予子女辅导,但却应该在学习的价值观、学习态度上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