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55

第55章 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

编者语:据调查,78%的受访者表示与子女沟通时心情愉悦,17%的家长总是很无奈,出现困惑的也有5%。但是另一组数据却与之矛盾,只有12%的家长表示与孩子经常像朋友一样聊天;12%的家长因为性子急躁,没有耐心与子女交流;53%的家长则表示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根本无法沟通;还有23%的家长没有做出回答。既然交流时很高兴,为何却不能很好地沟通呢?很多为人父母者为横亘在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所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离家长更远。有的人埋怨自己的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这些毛病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

从孩子的服饰说起

如果哪一天孩子不再满意你为他(她)选购的衣服,他们渐渐注重起每天的穿着,并有了自己的一套服饰理念,请你不要困惑或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正从懵懂的孩童步入青春期。

青少年逐渐关注自己的外表,特别是对于服饰有了新的要求。他们有的会模仿自己偶像的服饰,有的会追求标新立异,有的则是保持“酷”的形象。这一切多半是为了得到同龄人的肯定和瞩目。他们较少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形象更和谐地融合于社会。

家长和青少年的眼光因年代隔阂,会有不同的审美观,也因此会对服饰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

当孩子的穿着不符父母口味时,父母不要太多虑,干预要适可而止。

当家长对孩子的服饰感到头痛时,应在找孩子谈之前做些基本的调查。很有可能家长的眼光“落伍”了。另外,孩子的服饰即使是新派超前,让家长有些看不惯,但仍要保持冷静,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毕竟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像有些孩子,他(她)是为了追求时髦、为了得到同学、朋友的认同才这样做的。他(她)用服饰的方法去达到目的,我们应该理解,即便我们未必同意这样的做法。当然理解不等于放纵,家长在处理此类问题上,不宜采取大声吼叫的粗暴方法,而采用“文火煲粥”的方法可能有利于两代人的交流。

我们家长有时太主观,而且往往习惯于站在一个高于孩子的位置,以绝对教育者的姿态来和孩子交流。如果我们采用等位思考的方式,以平视的角度来和孩子谈服饰的问题,这样孩子的态度会更积极一些,也容易接受家长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一旦注意到孩子的服饰变化,应尽快找机会和孩子交谈。可试着这样说:“啊,我儿子(女儿)真的长大了,和爸爸(妈妈)年轻时一样,喜欢穿时髦衣服。不过,今天的打扮好像不太适合你,有机会找几本杂志看看,相信会有合适你的服装。”其次,要抓住根本。如果孩子注重服饰只是想得到同学和朋友的好感,那我们就可告诉他,鲜亮的服饰只能吸引别人一时的目光和赞美,而一个人的学识和才华不仅能让自己享用一辈子,还会获得更多人的崇拜和尊敬。另外,要懂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道理。每个家长都走过十几岁的花季,不妨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用比较幽默、调侃,甚至自嘲的口吻讲给孩子听,暗喻外表很重要,学习更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和看法也发生着变化。家长要因势利导让孩子感悟到父母的好意,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新异服饰的接受能力。

从孩子穿着的变化以及家长对该问题的处理上,我们看到,父母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重要的是要避免争吵。如果关系紧张,父母和孩子的每次争吵都会加重原本僵持的关系。这就好比是一根琴弦,每争吵一次,就会绷紧一些,长此以往,琴弦一定会崩断。

在西方社会,与青少年孩子争吵是父母最头痛的事,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复杂化的普遍问题。在中国,虽然孩子长期受到尊老爱幼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今的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性都比较强,在家庭和社会中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比以前多很多,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不可调和时,如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点燃争吵的“导火线”。

争吵只会使局面越搞越僵,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争吵只是解一时之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有些家长可能会问,是不是为了避免和孩子争吵就不得不放任其自流。当然不是,孩子有了问题我们必须管,但管的时间、场合和方式很重要,要管就要管出效果。

目前父母与孩子争吵的中心是:学习和与朋友外出。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不仅是家中的绝对重心,还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在父母的期望值日益“看涨”的今天,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应该了解孩子所承受的压力,理解争吵有时也是一种发泄,是孩子舒散压力的一种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和争吵。所以,争吵后我们应当如何处理至关重要。在解决孩子之间的纠纷时人们常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比喻来劝解。如果要避免发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争吵,以及争吵后的不良连锁反应,我们就要考虑自己在矛盾、争吵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我们多为孩子着想,与孩子之间的争吵一定会大大减少,争吵中的副作用也会降低到最小程度。

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对父母来说,最根本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给孩子们自己所需要的空间。

作为家长必须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之进行真诚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一个重要课堂,在这个课堂里所学的东西将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影响。

——宋毅军

宋毅军本文作者宋毅军著有《直面沟通》一书。该书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结合作者长期在国外生活、工作的经验,比较了中西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的特点,力求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搭起一座心与心交融的桥梁,为家长和孩子打造一份精美的沟通套餐。书中融合了中西文化教育观点,详尽地剖析了现存于国内大多数家庭的教育状况,阐述了“沟通”在新新家庭的重要性。

宋毅军培养孩子的原则是:既反对把孩子培养成“不会游泳反而下水游泳”的人,也反对成为“会游泳而不下水救人”的人,结论自然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水性好又勇于救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