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41

第41章 育人德为先教子先正己——浅谈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渝北中学 钟家洪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者的良好愿望,并不惜付出毕生心血而孜孜以求。在这种指导思想和行为方式下,的确诞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从这些成功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杰出人物其接受的良好家庭教育是其终身前进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家庭培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更是助其事业不断再攀新高的坚固基石。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专家预测,不管孩子禀赋有怎样的差异,良好人格和高尚道德都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人格低下的人,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家庭负责并被大家所认可的人才——不管其具备怎样渊博的学识或高超的技能。因此,家长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应该把孩子的道德培养摆在家庭教育的必需的、首要的地位来加以重视。在中学阶段,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方面,要重点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什么样的事情对自己的成长有坏处。在教育孩子怎样学习方面,要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育孩子怎样生活方面,要帮助孩子学会必要的生活知识,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通过一些点滴小事,帮助孩子明白做人的大道理,为今后成才播下美好品德的“种子”,即所谓“育人德为先”。

要做到“育人德为先”,父母自己必须做到“育人先正己”。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将给孩子一生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父母的诸多观念,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人格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家风”、“家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目的可能应该都是一致的,但具体观点和操作方法却是千差万别的。关于这点,我认为家长应做好以下3点:即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实践不断,给孩子创造实践机会;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家长,要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要有耐心、决心和教育机智,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追赶社会潮流,盲目随从。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必要时可以向一些专家咨询、请教,阅读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孩子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他们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基础知识,我们所要做的,是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不是某一侧面的片面发展。其次,要率先垂范,做孩子学习的典范。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成功之路都留下家庭教育的重要印迹。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的早期教育来源于他的母亲而非学校。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回忆他的早年家庭教育时说,对于他的整个思想产生影响的是他的父亲请人给他讲解的《孟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说,孩子是家长思想、行为的追随者。因此,家长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在家庭、在单位、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做孩子的典范。第三,实践不断,尊重孩子意愿。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也应享有自己应有的权利,家长做事既不能过于武断,对孩子采取命令或逼迫教育方法,又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而应做个有心人,正确认识社会的各种现象,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学会判断,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随地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家长平时要多留意,积极支持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倾听一些他们的意见,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做人准则通过实践传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