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112

第112章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议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家们鉴于年轻一代的道德面貌与科学文化发展相背离的社会现象日趋严重,都在探讨物质文明发达的形势下,如何促进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设想和对策,其中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何谓非智力因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除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

眼下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偏向:他们望子成才,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其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软弱性、依赖性、冷漠自私等不良性格品质。他们对此熟视无睹,不以为然,以为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加上独生子女的优越条件和我国传统父母的牺牲精神,使一些孩子从小娇惯成性,有的家长宁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书读好,能成才。殊不知,这样娇惯孩子会使他们养成许多不良的性格,如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毅力、独立生活能力,习惯依赖他人。这样的孩子怎能成大器!

科学研究证明,儿童之间智力品质方面的差异比较小(95%的人智能在正常范围内,即智商指数为70—130),而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差异却很大。美国某心理学家对1000多名天才进行了3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他们的智力与成就之间并不总是成正比的,智力高的成就不一定都大。在成就辉煌与毫无建树的人当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个性、意志品质的优势。有成就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股劲头。

“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严重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当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较低。无远大理想,缺乏进取精神;怕吃苦,讲享受;感情冷漠,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兴趣贫乏,学习动机水平低;缺少顽强意志和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片面搞“智力投资”,不懂得也不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他们千方百计让子女进知名小学、重点中学,一旦不如所愿,便予埋怨、训斥,弄得孩子从此心灰意冷,心灵上笼罩着失败的阴影,自暴自弃,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前途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