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108

第108章 分数,可以决定一切吗?

孩子读书学习要经历许多次的测验、考试,会有许许多多的分数,这是十分正常的事。然而,有的家长却把孩子的分数当成了“命根”。笔者愚见,首先,不要把分数等同于智商,即分数高不一定智商就好,分数低不一定智商就差。智商,不单只是分数,不单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发展的智力和培养能力,还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所以,分数只是智商里某一方面的反映,而不是孩子智商的全部。

第二,对分数要做具体的分析。孩子得了高分数,固然应该赞扬;当孩子的分数并不理想,但已比过去进步时,也应给予鼓励。高分数未必说明孩子学习能力就高,要看考题的难易程度,要看孩子是在死记硬背的题目中拿分多呢,还是在分析题、解答题中取分多。

孩子得了低分数时,棒打和责骂无济于事,最好的办法是同孩子一起找出低分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分数的高低也同心理素质有关,同测验考试时的“竞技状态”有关:紧张不紧张?怕不怕困难?紧张了会看错题目,怕困难就会随便放弃一些考题。

第三,分数并非最重要。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应该的,孩子得了好分数应该肯定,但称赞不应拘泥于得到好分数,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一些家长把分数看成“至高无上”,逼孩子一定要取得好分数,往往因此“逼”出恶果来。一些孩子离家出走、逃学甚至自杀,多是由于成绩不好而被家长“逼”成的。这是教训,我们应当吸取。

尽管华罗庚、张广厚小时候的数学成绩不好,后来却成了赫赫有名的数学家。俄国的普希金在儿童时代数学也不好,但老师不嫌弃他,使普希金放下了包袱,不仅在数学上有进步,而且发展了他的文学天赋,成了俄罗斯的大诗人。我国清代的蒲松龄四次考试落第,毫不气馁,选择了另一条路,写了脍灸人口的《聊斋志异》,成为著名的文学家。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分啊分,但愿不再成为家长们的“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