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107

第107章 考试前后的家长

考试前,孩子紧张,家长也紧张,甚至比孩子更紧张。每天总是督促孩子去复习功课,甚至全家都不看电视来保证不干扰孩子的复习。还要做好后勤,早餐要有牛奶、鸡蛋,保证营养,顿顿饭要煲汤、炖品,晚上还要准备夜宵。有的家长还要买许多补剂、补丸,让孩子吃了更聪明,头脑更清醒,能连续作战。这个期间的孩子一不许出门玩,二不许看电视、娱乐,三不许12点以前睡觉……只许关在家里,高待遇地软禁。孩子本来就紧张,家长的紧张再转移到他们身上,就加倍的紧张。弓拉得太紧就会断,孩子太过紧张反而考不好。

孩子在考试前的紧张主要在于缺乏自信,怕考试成绩不佳。家长此时不应再给孩子加重心理压力,而是要给予鼓励,激发自信心,减轻紧张感。这时可以鼓励孩子:平时你学得不错,这次只要集中精力复习,一定会比平日考得更好。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平时你太分心了,所以成绩不太好。这次只要努力把平日未学好的部分补上去,再全面复习,就一定会比平日有所进步。

最错误的做法就是给孩子定“指标”,规定要达到多少分。定高了,孩子会感到力不从心而“放弃”努力;定低了,孩子就无所谓了。而且分数的高低除了孩子的因素外,还有试题深浅的不同、考场上心理状态的表现等因素,定了指标只会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所以,只要孩子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平时的学习状况给予指导。如哪些学科、哪些内容属于孩子的“薄弱环节”,自己或请人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或在孩子制订复习计划时,指导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前松后紧,临时抱佛脚。这样使孩子复习时做到有计划、有重点,能主动地进行复习,从而增强信心。

孩子在复习和考试期间,增加营养是必要的。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精力更充沛,就给予“进补”,服食什么保健品、兴奋品等,这种补法往往适得其反。孩子正是血气方刚的青春期,而补品往往是燥热性质的,吃多了反而心烦意乱,甚至流鼻血。一些所谓“吃了就可以得100分”的保健品,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如果吃了就能得100分,所有吃此药的孩子不都可以成为天才了?许多所谓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保健品,总是带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人脑过于兴奋就会变为抑制,复习期间不保证充分的休息,以药物刺激大脑的兴奋,当大脑疲劳过度时就会自动抑制,从而导致孩子在考场上晕倒。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有实例的。

复习期间要抓紧时间,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还必须保证必要的休息。除了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外,有节制地看看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做点简单的家务来调节一下也是必要的。无休止地疲劳性地复习3个小时,往往比不上休息后精力充沛地复习1个小时更有效。所以当孩子持续地复习时,家长要给予一定的调节。只是督促孩子无休止地紧张复习,不仅会使孩子的复习效率降低,当他们压力过大又非常疲乏之时,往往消极地甚至公然地对抗,失去复习的效果。

考完试,孩子心情一方面是轻松,另一方面是更紧张。轻松是终于考完了,而紧张则是担心成绩不佳。如果成绩好,当然皆大欢喜。如果成绩不好,家长应该怎么办?

有的家长会痛骂孩子不争气、不努力,甚至采取惩罚性手段;有的家长则唉声叹气地埋怨孩子;有的则是一言不发地闷闷不乐……这些家长不理解在这个时候最伤心的是孩子。家长的责备、埋怨无疑对他们是雪上加霜。有的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因此而离家出走,甚至以自杀来解脱这种压力。一般孩子则会产生畏惧考试的心理,自己花了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得来的是令人不满意的成绩。他会认为自己“笨”,不是读书的“料”,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孩子的成绩不令人满意时,家长起码要掩饰自己的不满心情,不加重孩子的失望情绪。在近期孩子的心情不佳时不再提及考试之事,等到孩子冷静下来时再跟孩子一起分析成绩和试卷:成绩不佳主要是自己的水平问题,还是复习时不够全面的问题;是自己不懂,还是粗心大意;跟以前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通过分析,也许会感到成绩虽不佳还是有进步;不是自己水平低、没能力,而是考试时太紧张而失误;发现自己的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在今后学习中要特别加以注意之处。通过分析,孩子就可以摆脱考试带来的阴影,增强学习的信心,从失败中得到教训。这种抗挫折的心理不仅在学习期间是重要的品质,以后到社会上工作时更需要这种心理品质。对于成绩较好的孩子也应该进行这样的指导,以免他们盲目自满。应该给他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制订新的计划,明确努力的方向。

家长对孩子的考试不闻不问是不对的,而过于紧张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只有冷静地采取恰如其分的做法才能对孩子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