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063

第63章 手不释卷,创造帝业

学习使人进步,这是人人尽知的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找点时间学习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做了皇帝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康熙执政61年,却能一直坚持学习,博览群书,这在中国诸多皇帝中是非常少见的。

康熙从小就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做了皇上后仍是如此,一生好学不倦。从中国的四书五经、辞章、历算等传统文化到西方的人文、地理、医学、几何等自然科学知识,他无不进行研读,尤其对儒家的经史子集更是情有独钟。他的御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古今书籍,其中有好多是他亲自主持编纂的,如《数理精蕴》、《康熙字典》、《律旨正义》等等。正如他在《庭训格言》中所叙:“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犹手不释卷。诚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靡可以寡过。”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附庸风雅、炫耀知识,而是“于典籍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实现于今。”身为一国之君,他为求治国之道,使自己少犯过错,常以古今义理自悦,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

康熙认为:在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如果不钻研儒家思想,不通晓“帝王之学”,便不能有效地治理天下。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即便是严冬酷暑,他都能坚持学习。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他下令将朱熹的灵牌入祀孔庙,让其进入“十哲”之列。他以理学为其制定政策、驾驭群臣、教育百姓的理论基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重用了一批理学名儒。如重用理学家李光地,责成他编成了《朱子全书》和《性理精义》,鼓吹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和“忠孝节悌”等理学要义。

对于外来文化,康熙也是持积极态度的。对于自明末开始传人中国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于只要不犯法度而又精通科技的西洋人,他都积极加以任用。

他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启蒙教师。在那段时期内,他学到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他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仅自己学习,而且还积极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为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

除此以外,康熙对音乐、美术也很感兴趣。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回忆,康熙曾经学习过西洋乐理,并且能够演奏西洋乐器。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参加的科学院,还曾经举办过西方美术作品展览。

康熙勤奋好学、读书不倦的精神,不仅给了他文治武功的能力,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功业卓著的政治家,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