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006

第6章 为理想不计得失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拼搏,舍己为国,建立了丰功伟绩。

孙中山先生最初选择的是医生职业,他希望用精湛的医术来解救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可残酷的现实使他意识到,人民不单单有身体上的痛楚,更饱受国家动荡不安的折磨,因而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医师都最多只能减轻身体的病痛,而不能解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和人民。因此,孙中山先生认为,要拯救中国,必须先改革中国的政治。

孙中山在给退职的洋务派官僚、同乡郑藻如写的一封长信中提出了“兴农桑、禁鸦片、普及教育”的改良主张,并且建议郑藻如在香山县做试点,然后慢慢地推广到全国各地。

1894年夏,受新兴维新思想的影响,孙中山仔细斟酌后决定上书当局,在完成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后,他亲自跑遍天津,目的就是当面向李鸿章陈述自己的主张,企盼他的大力支持。李鸿章虽然最终看了他的《上李鸿章书》,但没有接见孙中山,更没有采纳孙中山的建议。

这次碰壁,孙中山清楚地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不可能跟清政府沟通,也不可能改革中国的政治,于是他再次远渡重洋,到了美国檀香山,联络当地华侨,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建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孙中山准备借此机会发动起义。后因消息走漏,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1900年10月,孙中山发动惠州起义。这次起义人数多达两万,声势浩大,但因准备不足而宣告失败。但是孙中山并未放弃,不久后将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共同组成新的“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亲自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主要活动放在武装斗争上,亲自策划多起武装斗争,最终在武昌起义后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但是,短短的3个月后,孙中山迫不得已,将大总统的职位拱手让给袁世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有识之士的愤慨。孙中山从日本返回上海,主张武力推倒袁世凯,开始了反袁的“二次革命”,但是因为人心涣散,斗争很快失败。孙中山再一次被迫逃亡日本。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再次举起维护《临时约法》的革命大旗,他决定用一派军阀打击另一派军阀的势力,但是,那些军阀只不过是想借孙中山来保护自己的势力,根本没有“护法”的心思,“护法运动”很快宣告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将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三民主义”思想。

一年以后,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统治,他邀请孙中山去北京商讨如何解决时局问题。孙中山在北上途中,觉得肝部疼痛加剧,但是他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仍然与记者见面,倡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

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孙中山先生因肝癌逝世于北京。他在临终前,仍然没有忘记国家和人民,他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为国民革命艰苦奋斗四十年,“鞠躬尽瘁,不治家产”、“不重权位”、“不图回报”的舍己为国的崇高精神,赢得了无数后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