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故事练口才
10729800000358

第358章 把梳子卖给和尚

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

负责人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

10日期到。

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一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指责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甲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乙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乙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每座庙前得需要10把,因此就买下了10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丙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这还不算完,好戏跟在后头。住持希望向丙再多买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于是,该公司以高薪聘请丙为营销主管,年薪30万元。

把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但丙确实做到了,而且还卖了很多。丙的成功就在于他抛弃了梳子除了梳头的实用功能外,还看到了其他的附加功能,再加上站在客户的位置进行合理地劝说,最终赢得了这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