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泥沙还是做河中之石?
河中之石,不陷于泥沙。
在河水之中,泥沙俱下,惟独有一些石头不为所动,依旧傲然立于河上。
泥沙因在河水之中而沉没,不被人们认识,更多的人们喜欢在岸上欣赏河水中的石头,并为之赞叹,自喻求强。
所以做人要像河水中的石头,傲然于江河中,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林则徐身处清末,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但他没有与世沉浮,他自有主见。
务实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成功者。
林则徐不随波逐流,不丧失主见,保持自己在社会当中的独立意识,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成就人生。
石头可以激起浪花,煞是好看,泥沙却积淤河下,后患无穷。
石头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而泥沙则不然,石头在河水中显出一种做人的姿态。石头,就是人坚强不摧的意志。而泥沙则恰恰相反。人应该是什么?人应该是河水中的石头,就像林则徐一样敢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与人群保持距离才能引导人群
不必高高在上也可以俯视众生。
做人要大气!如何大气?就是要在人群中卓尔不群。卓尔不群不是冷落人群,而恰恰要身处人群之中。在人群之中,但不要处处跟随人群,要走在人群的前头,领导人群。只有领导人群的人才会卓尔不群,才会在人群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卓尔不群不能离开人群,要靠人群来陪衬他,滋养他。
卓尔不群是林则徐一生的写照。清末官场盛行虚无浮华,官僚之间相互虚与委蛇,上下级迎送应酬。而林则徐则不然,进入官场之后,他就表现出与人不一样的地方,从不随波逐流。
林则徐在青年时期就立意培养自己的这种气质。正是将这种气质带进官场当中,使得林则徐在朝臣之中有如鹤立鸡群,并成为红极一时的清朝名臣。
没有个性中寓最强个性
不是英雄也可以雄起。
林则徐看似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其实他最有个性。个性有优劣好坏之分,做人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而不要压抑之。个性不是劣根性而是建设性,在众多个性中怎样显示自己的个性?很简单,就是没有个性。这亦就是卓尔不群的个性。
君子善隐。
或隐于山林,或隐于官场,都以无个性隐形,然后以极强个性做事。
林则徐为官的年代,群臣不振,贪污敛财,以此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即劣根性。而林则徐在这样的环境中,拿出不一样的个性——即是建设性。林则徐以自己的建设性对抗他们的劣根性,这才是真正的个性。
林则徐后来能够发起禁烟运动,从个体来说,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契机。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不但敢做,还大做特做。这明显是与现实较劲,这种超强个性来自他超强的意志。当一个人长期身处肮脏的环境,有朝一日他势必雄起,不惜一切代价与环境决裂,或者走,或者闹,林则徐选择了闹,他这把火闹得好。
登山的启示
人生如登山,不必屡屡回顾。
林则徐年轻时好学而自重。有一回,教书先生为了让学生知道不必读死书,便决定带着学生去郊游,到不算远的鼓山走一趟。
到了鼓山脚下,教书先生便与学生三三两两向山顶攀去。有的学生登山到半路上,因为太累了,没有力气便退下山去,有的则只停留在半山上,只管歇着不肯再攀。
还有的学生攀得极快,而后半程亦慢了下来,落在后面。
教书先生看着学生们攀山的各种表现,便皱了皱眉头。
这时,有一个学生,步子不紧不慢,但却稳重而有力地向山上爬。本来,这个学生是在后面,而此时,却走在了前头。这个学生正是林则徐。林则徐身后也有几个学生学着林则徐的样子向山顶爬去。
教书先生看着,心里快慰,欣然一笑。
林则徐并不表现自己,而是爬山的每一步都很认真。最后他与先生一起爬到了山顶。
这次爬山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与教书先生爬到山顶。山顶风景绝佳,雄壮而广阔,气势逼人。
教书先生见得此景不由感叹。忽然叫学生们每人以“山”和“海”两字做一对七言对联。学生们大都只是将面前的景色赞美了一番。
到了林则徐做联句,林则徐当即吟出:“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诗句表达出林则徐惊人的志向。教书先生闻之大悦,相信林则徐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认真是失败的克星
一成不变,变九成。
不少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别人认真。认真是人的品性,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认真是一把刀,把西瓜切开;
认真是一根绳子,把柴捆得结实;
认真是一滴胶水,将两张纸结实地粘在一起。
认真更是一种暗器,无形之中刺中敌人的心脏。
认真不断地变换,越变换越认真。在环境中改造自己,完美自己,唯一不变的是认真的天性。
所以怕天不如怕人,怕人不如怕认真。认真的人做事有意义,有成就,较真的人不怕输,一定要争出个名堂。这是好的,人因认真而成功。
林则徐很注意培养自己的认真的习惯,坚实地走完山上的每一步。而那些没爬上山的人,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地走完每一步,所以像断了链条的车子,停滞不前,这时认真就是一根车上的链条。
认真使事情具有连续性、可操作性,只有认真才能发现问题,于变中实现不变。以一成不变实现了变九成的构想。
细节是一种事业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林则徐在家书中告诫家人说:
要把细节当成一种事业,这就是务实,要利用自己走的每一步,做事循序渐进,才能更稳妥地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
在人生当中,干的每一件事,就像是垒一堵墙,每一块砖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同等重要,不能缺失任何一块,否则一堵结实坚固的墙,就会很快地残败。
每一块砖就是一个细节。做大事要以做很多个小事为基础,所以做小事的成败关乎大事的成败。
林则徐爬山就是依据这种原则,或许他可以不以爬山为自己的目标,但他认真走好每一步。
这样一步步都走得很好,每一个细节都不忽视,那么很自然地就会爬到山顶,爬向自己人生的顶峰,亦会因此而爬到别人的头上,做他们的领头人。
做人有很多种,做领头人并不是想做就可做的。做领头人要先做好自己,只有自己做好了,才会让别人欣赏。所以要做领头人。
从这件爬山的小事上已然预示着一个人的将来命运如何。因为现在走的每一步,砌的每一块砖,每一个细节都是为将来作准备的,是将来做事的基础,是将来做大事的能源,是不可小觑的,这就是细节,一个个决定人成败的细节。
读历史学谋略
强手才能救弱势
大杨树空心了还能活,只要有根。
一八三三年,年中国各地水灾严重,林则徐为灾情所牵,辗转难眠,决定继续上奏灾情。道光帝大为恼火,密令两江总督陶澍追查林则徐请求缓征税一事,但没想到林则徐得到陶澍支持,道光帝只好准奏。
此事据金安清的《林文忠公传》说:“疏稿自相传钞,远迩为之纸贵,小民闻之,皆嗟叹聚泣,庆更生。”林则徐为民请命,得到了中小地主及底层百姓的欢迎。上奏后,林则徐立即行动,凡百亩中有二三十亩受灾,则百亩全部缓征;查核户口,办理赈务;设立粥厂,实行“担粥法”赈济灾民,使老幼孤寡残疾者均能得到接济。此事在当时大快民心。冯桂芬追忆道:“大江南北数十州之远,亿万户之众,虽乡曲妇人孺子绝不知吏名氏者,独于公名氏甚熟,莫不知其为好官。”
用清廉廉价买大名
越清廉,分量越重。
林则徐做官清廉,是罕见的自律者,所以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世为官者。
水在清与浊之间,官也在清与浊之间,为官要么清廉,要么污浊,清者如清清的河水,浊者如一池水色乌黑的泥潭。而清与浊之间有何不同?泥潭里的水是死水,是不流动的,有私利的一面。
不肯把自己的_份资源与别人分享,那么只会烂在窝里,做人和做官皆是此理。
河里的水是流动的,具有包容性,也能清洁自己,所以它常常有新的力量。新的就是不死的。
所以为官要清,不为一己之私,包容万民。以民为本者,永垂青史。只知满足私欲者,必然死在自己的手里。
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连曾国藩都如此佩服林则徐,林则徐的为人可想而知。林则徐有“清廉”美名,没钱照样富可敌国,因为他心里有子民。
东晋桓温说:“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但显然臭名不及美名,恶名、贪污之名又怎及清廉、博爱之名?
林则徐用清廉廉价买得大名,后世如有真想出名者,当学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