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中国经济学
10729000000021

第21章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要互相交换产品,才能满足各自的需要,决定了相互交换的必要性;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即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了它们互相交换必须遵循对等转让、互不吃亏的原则,即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这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社会条件。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但有商品经济和市场,不等于就有市场经济。只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从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出现后直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前,那种建立在手工生产力、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在自然经济的夹缝中存在,并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形式的简单商品经济,并不能称作市场经济。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以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发达商品经济,才产生了市场经济。这说明,市场经济的产生要比商品经济晚得多,商品经济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市场经济的产生则是17世纪以后,至今不到300年的历史。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统一性的经济范畴。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指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指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二是两者相对应的概念不同。商品经济通常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提出来的,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它说明人类社会发展在自然经济之后,要有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只有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之后,才能进入产品经济阶段。而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则是否定商品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肯定市场经济就是对计划经济的否定。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市场活动的主体就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自主权利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交换关系。由于商品生产者要通过市场实现其经济利益,所以他们才关心市场价格,接受价格机制的调节;由于商品生产者之间是平等交换和平等竞争的关系,价格才能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涨落,而价格的变化又调节资源的配置,从而影响供求关系。这样就在竞争、供求、价格、资源配置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即形成市场机制,否则市场机制就无从发挥作用。(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存在依据。市场机制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和推动资源配置的,而商品生产者衡量利益得失的依据是由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所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对生产经营者有利或不利的信号,实际上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性质与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相比也发生了变化,它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商品经济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并且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界限,普遍延伸到世界经济交往的关系之中,形成了世界市场;市场体系日益复杂和完善,不仅有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因此,由市场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条件已经具备,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自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经过了近300年的发展,其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1.古典市场经济。古典市场经济也称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它是指建立在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以自由放任为主要特征,完全采取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运行方式。这种经济体制形成于 17 世纪到18世纪中叶,鼎盛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这一时期,经济学文献中还没有出现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只是后来,20 世纪初,经济学家在分析和研究这一鼎盛时期的自由放任经济时,才把这时的经济体制称为市场经济,从此市场经济的概念才被普遍使用。古典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也是它的低级阶级,因此,具有不可克服的弊端。例如,崇尚市场调节,排斥计划调节;崇尚效率,忽视公平;崇尚企业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经济效益;唯价值独尊,把使用价值降到从属地位;强调自由竞争,反对联合;强调分权,反对集权。古典市场经济的弊端导致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混乱,使资本主义生产危机四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典市场经济必然被现代市场经济所代替,这是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力水平及由此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以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与国有化为基础,采取宏观计划调控的商品经济运行方式。现代市场经济是继古典市场经济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又一新阶段。较之古典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竞争与联合、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公平与效率、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高度统一的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两种市场经济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出现。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根据当前世界的实际和性质,又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类型。

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自然资源条件存在差异,国内政治情况有别,各国进行宏观调控的范围、力度、层次、方式不同,因而各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就不同。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自由企业式市场经济模式

自由企业式市场经济模式广泛存在于美国等北美国家以及英国等西欧国家。这种模式强调高度的个人自由,国家对私人企业采取最少的干预,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市场、高度的冒险和丰厚的利润并存。具体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财产的私有和经营方向的充分自由。在自由企业式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公民都可以有自己的房屋、企业等财产,个人可以自由地开设和经营企业,企业有选择经营产品和服务的自由。二是私人企业分散决策,不设统一的协调机构。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网络和价格信号调整生产经营方向、规模和结构,政府和任何组织都无权干预私人企业内部的事务。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表明自己的欲望和偏好。三是重视短期行为,缺乏战略眼光。四是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节,但一般没有全国性的指导性计划和产业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国不再继续推行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而是改为实行庞大的财政预算和政府的广泛干预。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手段主要局限于财政、货币、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而不实行计划调节。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政府一般不会参与或干涉,主要通过制定有关的法规约束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

(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主要存在于原联邦德国及西欧大陆国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追求的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以提高经济增长率。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市场上的自由与社会平衡相结合。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开放的、自由的,但不允许市场过程的参与者随意决定自己的经济活动形式,国家担负着影响整个经济运行框架和经济活动秩序的重任,实行市场自由与社会平衡相结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相结合。二是保护竞争,限制垄断。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价格是市场运行的主要调节器,而价格又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只有保护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自由竞争会形成垄断,从而阻碍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原联邦德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及时限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保证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三是实行一套社会保障和福利措施,扶助失业人员和老弱病残者,以保证“公平分配”和“社会安全”。同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还注意扶持中小企业,培养形成“中产阶级”,避免出现社会矛盾冲突,使竞争秩序得以稳定。四是政府对经济实行间接控制。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主要是通过民间经济组织来协调政府和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社团式市场经济模式

社团式市场经济模式流行于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一些国家。这种模式能把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与经济高效率结合起来,以便获得更高增长速度和国际竞争能力。这种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有:一是经济活动有长远眼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对物价、重要物质和资金的分配、劳动力的安排都实行了统一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起,它们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日本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年度经济预测、国土开发及地区开发计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表明它们已经把经济计划当作实现长远目标的工具,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资源短缺、战争创伤严重,不制定和实施长远经济计划就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二是政策向企业倾斜。政府不仅作为保护者在保护本国经济和企业不受外国竞争排斥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而且作为指导者和合作者,在私人决策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的一系列决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着保护企业的利益,易于被企业接受。三是“官民一体”的产业协调发展体制。政府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设有专门的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对产业结构进行协调,而且只要最高决策集团做出决定,各级政府机关必须积极执行,各种经济团体在加强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方面起着桥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这种桥梁对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官”和“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政府对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指导。四是企业制度向集团化、系列化、组合化方向发展。在日本,数百万个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由于生产和流通联系的需要,各个企业都按照自己的特点,在相互之间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结合起来,使企业的集团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另外,日本的大企业还普遍实行了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薪制,为勤奋工作的人员的晋升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强化了职工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

当今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都是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而也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如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比一般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范围更广、力度更大。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殊国情决定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是社会利益的总代表。因此,国家不仅要对市场竞争制度、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及市场分配结果和社会发展过程进行强有力的干预,而且还要代表全社会的总体利益自觉地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领域之间各种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以保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客观要求。显而易见,没有强大而有效的国家干预与调节,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自动实现这个目标的。

2.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包含了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干预和调节。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动和优化,存在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和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引发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在对外贸易中又处于缺乏优势的地位。这就要求国家运用各种调节手段,促进经济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际竞争力。经验证明,没有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发展中国家很难单纯依靠市场的作用自动完成经济发展过程,无法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同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也在客观上要求国家在这些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传统计划经济转换而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大试验,世界上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通过国家对体制转换秩序的调节以保持转换过程的有序性,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还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实现有效兼容的问题,这也需要国家自始至终对市场运行的基础、运行过程及运行结果进行有力的干预和调节。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特有的,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于各种现代市场经济手段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