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对海雯的一贯要求是,有问题要自己去面对,让她学会为人处事,让她吸取经验教训
海雯开车还不到半年,后车灯就撞坏了,吃了两张罚单。海雯自己去上法庭,我没理由插手,也不愿插手。我对海雯的一贯要求是,有问题要自己独立去面对。让她学会为人处事,让她吸取经验教训。
这事我开始还不太清楚,只听海雯母亲说她吃了警察的罚单。有一天,同时收到两张法院传票,都是在海雯名下,我才把信打开,平时我不会拆她的信。
一天要上两个法庭。一张大概是上课来不及,在停车标志前没有停车,另外一张是超速。因为她是新驾照,而且未满18岁,一犯错,不是吊销驾照也要进学习班,还要罚款,计点数。这样保险费又要涨,3年才能消除记录。
所以,把罚单的钱交了,还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上法庭。因为在美国你付了罚单的钱,表示你认错,如果你不付,就要上法庭说明理由。上法庭需要时间,所以如果没有计点的问题,一般交几十块钱的罚单,寄张支票去就算了结。
我说驾照要是吊销了,我把车子卖了,保险退了,我可省了一大笔钱。海雯也有自己的办法,她给法庭写信,请求把两张传票开庭的时间安排在同一天,然后到学校请了一天假上法庭。
运气还不错,警察没来。过去警察不到庭,算控方缺席,被告就赢了,不用负任何责任。现在不这样,法官一般会采用折中的办法,问你是否愿意交罚单的钱,而不给你计点数。如果你同意,交了钱就完事,不留下任何记录。否则,要再另选开庭时间,如果警察还不来,那你就彻底赢了。警察每天开的罚单多了,他也不可能每庭都到,罚款不会赚到警察的口袋里,警察缺庭是经常的事。海雯选择交钱了事,保住了驾照。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本来父辈创造了财富,子女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又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应使祖辈的事业更加发扬光大。但常常并非如此,就以当年在美国大名鼎鼎的王安电脑公司为例,当初可以与电脑巨人IBM并驾齐驱,但王安先生过世后,公司也就销声匿迹了。也并不一定下一代就是“败家子”,我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教育是否也有问题呢?而家族式管理,缺少继续奋斗的创新精神等等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呢?
这一点我认为美国人比较理性,许多有钱人在死后并没有把家产留给子女,而是捐给社会福利机构或一些慈善教育基金。他们不只是想为自己子孙造福,更为社会造福。他们认为子女应有自己谋生的能力,而不是靠吃祖宗的遗产,同时政府也对遗产征收高额的税率。
还有,美国的房地产税我觉得也应提倡。美国年年都要征收房地产税,而且是根据房地产当前价值做调整。打个比方说,你的房子升值了,你每年的房地产税也得跟着涨。这样一来,如果你老爸给你留下一幢一百万的房子,每年1~2%的税率(各地区的税率不一样),光税收也要一两万一年,再加上水电费、维修费等,如果儿女没本事,有好房子也住不起。因此,留给子孙遗产,不如培养子孙自己挣钱的本领。
美国家长也爱孩子,但从不娇纵孩子,不主动替孩子做事,从而增强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中国的许多家长关心、关怀小孩是无微不至,事事为子女着想,似乎子女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岂不知,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没有能力。
前些天,我的一位朋友给我讲她邻居的故事。她邻居也是中国人,很有钱,有一幢很大的房子。只有一个独生子,今年23岁,高中没有毕业,辍学在家多年,也不做工,靠父母养着,每日白天睡懒觉,晚上与几个哥们出去鬼混。父母叫他应学有所长或找份工作,也为将来想想。可他不干,他还说:“工作多无聊,简直在浪费青春美好时光,将来父母死了,大房子就是我的,怕什么呢?”真让父母伤透了心。可他的母亲还说,再给他两年时间看看,不然的话,就要赶他出门了。
许多父母总是以“你还小”为理由,拒绝或阻止孩子的独立行为,这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使其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包办无疑对小孩的成长没有好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只是家长们是否能够做到呢?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报纸上的这个故事:
一位母亲为他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呢?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呢?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所有关系和权力是吗?
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呢?”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她该怎么办呢?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的确,我们许多父母一切都先为孩子着想,总想背着孩子多走一程,即使孩子渐渐成人已背不动了,也要扶他们一把,却不知道他此时早已得了软骨症。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阿拉斯加鹿和狼的故事吧: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里,原来有很多鹿群,也有狼群。大家都喜欢鹿,不喜欢狼,当地人曾为保护鹿群而捕杀了狼群。此后,鹿群虽然一度有所增加,但由于有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使鹿群的运动量显著减少,并由此影响到鹿群体质的下降,鹿就不像鹿了,更像羊。后来当地人听取了生态学家的忠告,把狼“请”了回来,才使鹿群恢复了生机。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结局却又非常残酷的陷阱,而且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力。
中国人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像“给人以鱼,不如教人捕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只是千百年的传统观念,使许多人无法做到。
中国人对小孩的学习成绩比较看重。很多华人家庭只要小孩能念书,父母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小孩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一点与美国社会的标准是格格不入的。
早年我住纽约时,邻居有一对从马来西亚来的华侨。原先在马来西亚的政府部门工作,退休后的退休金足以让他们过上清闲的生活,但两位老人探亲来美国后就没有回去。老头在洗衣店工作,早晨天刚亮就到客人家门口收衣服,下午还要把洗干净的衣服送回客人家里,天黑才回家。老太太做保姆,一星期回来一次。我问为什么还这么苦干?他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加州上大学,他们在为儿子赚学费。
但也有部分中国人对子女教育无所谓,尤其一些人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十分严重。我认识一个华人家庭,一家三个小孩,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年纪相差无几。家庭收入不是太好,从中学开始,周末和假期两个姐姐就开始在中餐馆打工,高中毕业后也只上附近的社区大学,继续课余打工来支持家庭的开支。而弟弟到了高中快毕业也没打过一天工,而且全身名牌衣裤鞋帽。父母与姐姐只是愿弟弟能上个好大学,有出息。
中国人在美国开家庭式中餐馆的人数也不少,由于很多父母不太会讲英文,无法与客人沟通,一旦餐馆缺人,常常就会叫子女不要去上学,而女孩通常是首当其冲。
在管教孩子方面,大多数中国人来美国后,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的传统。美国的小孩相对独立,自理能力强,个个都比较大方。黑人和南美(母语多为西班牙语)的族裔,他们对小孩在学校的成绩就不像亚裔家庭那么重视。不论是假期还是课后,在黑人区的小孩都成群结队地在街上玩,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大概是运动明星。而他们的体能和天赋大概也更适合运动,所以,田径场以及NBA球场上大红大紫的运动明星多为黑人。
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旅行多是自己开车,每次外出旅行大多由海雯负责制定行程,预定房间。同时要先查找、阅读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地理相关书籍和文章。行程中看地图,指点江山多是海雯的专利,我们埋头开车就行,让她学会独立办事的能力。
尝试让孩子当家作主,这是美国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总认为孩子年纪太小,许多事情办不好,因此不愿放手让孩子做决定,惟恐孩子把事情办砸了。其实,越对孩子束手束脚,越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我认为,在旅游中让孩子当“导游”是个很不错的办法,既能培养他的组织领导能力,还能培养他的办事能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