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哈佛东方新秀
10726800000031

第31章 海雯一开始学电脑,我就要她一定先学好指法

7、海雯一开始学电脑,我就要她一定先学好指法。我要求她学习也要练好基础功,一定要尽量按自己的节拍一次学会,一次学好

海雯一开始学电脑,我就要求她学习打字指法,练好基础功。我说打字练指法,现在你可能觉得很不习惯,而且打得很慢,但你还是要一个字符一个字符慢慢地按指法去练习,一旦你掌握了指法,你打字一定会比不学指法的同学打得快。现在多花一点功夫,你将终身受益。这也是我自己的经验。

我在国内时从事计算机工作多年,天天与键盘打交道,就是没去学指法打字。到美国后在电脑公司工作,发现其他同事打字输入速度都很快,才知道自己连最基本的功夫都没掌握,哪来的工作效率。

我要求海雯学习也是这样,一定要尽量按自己的节拍一次学会,一次学好。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课后时间去调整消化,而不是靠老师的作业、课后的补习和家长的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无法喘息,只能应付了事,如何能学好呢?

谈到有关补习问题,在美国的亚裔社区有很多的补习学校。在国内参加补习的人数可能就更多了。学校里上课老师讲1次,课后周末再补习1次。1件事为什么不1次做好,而要做两次、3次到N次呢?要是让N趋于无穷,那不累死人了。有些人认为反复多次有助于记忆和知识的巩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补再说,虽说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认为不是太有效率的方法。

2004年12月17日,我在《新世界时报》发表一篇题为《补习应量体裁衣》的文章来阐述我的观点:

前些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小孩学习的事,她上高中的女儿近来数学成绩下降,父母很焦急,给她找了一个数学补习班,督促她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希望她能有好成绩。问我有什么好建议?我说:关键是成绩下降的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乱吃药的后果可能没治好病却带来药物的副作用。

她认为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她的数学老师,所以上课无心听讲,回家作业做不好,成绩当然也不会好。上课对原理没搞清楚,作业就只好找例题去套。没有好套的题目,就伤脑筋了,要找参考书或问同学。

参加的补习班没有针对性,又增多了习题,再加上父母的压力,你说烦不烦呢?一个人老让他做他不喜欢的事,能做好吗?相反,如果他有兴趣就一定能做好。就像小孩玩电子游戏,用不着人教,他都能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就我个人观点,我最不喜欢做大量各种类型习题的补习班,讲究解题技巧、解题速度,这种题海战术我并不欣赏。那么,各种类型的习题做多了,解题的速度快了,考试的成绩上去了,有什么不好?

但是,我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考高分。常言说瞎猫也能逮着死耗子,如果老师或补习班给你创造一个遍地都是死老鼠的环境,瞎猫也能大行其道,大获丰收。一旦换了环境,瞎猫恐怕就碰不到死耗子了。

我常和朋友讲学看地图的例子。如果一个学生A拿到一张某个城市的地图,他开始专心研究这张地图,他可能把每条街、每条巷、每个主要建筑的位置,以至这个城市的边边角角都倒背如流,可谓胸有成竹,称得上是这个城市的活地图。如果把他放在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他绝对不会迷路,不可能找不到北。

另外一个学生B学的是地图的各种标记,比例尺,指南针的用法,如何用星相定位,他还学如何使用卫星定位仪,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去查找他的目的地。

现在考试的时候到了,考试的题目就是从这个城市的甲地如何到达这个城市的乙地。A学生当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今天的社会,一个一生都呆在一个城市从不出门的人,大概不会太多吧!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而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如果把学生A放到一个新的城市,他可能就真找不到北了。而学生B呢,我想适应能力要强些。当然如果只是培养市内出租车司机,学生A是好人选。

我认为学习还是要把基本的概念、定理等搞清楚为上策。这样题目千变万化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就像体育比赛,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不可能只参加比赛而不进行训练。运动员在赛场上瞬间的辉煌,却与场下基本功训练分不开,那种弹跳、速度、力量、耐力、韧性的基本功体能训练可能是最单调无味的,但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会知道这种训练是多么重要!

我女儿高中的历史老师Geraldine Hastings海斯婷是全美国最好的历史老师之一。《巴尔地摩太阳报》(Baltimore Sun)2003年12月9日的头版,还对这位老师做了专门的报道。她的历史课让学生准备资料把当年美国独立时的辩论过程搬上课堂。我女儿回来说,报纸报道中穿牛仔库、淡蓝色Tommy(汤米)T恤扮杰佛逊(Jefferson)的女学生就是她。她给你要读的参考书和要查找的资料很多,早在学校放暑假之前她就给下学期要上她课的学生指定了放假要阅读的参考书,有些美国学生觉得上她的课负担太重而不选修她的课。但是,上她课的学生觉得虽然很忙,但不会枯燥无味。

学生付出多,当然收获也更好。在美国上AP美国历史课的学生能通过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统考的学生(成绩3分以上)只有50%,而她教的班级是90%。

历史课许多人认为只有死记硬背的课程,她却使学生不会觉得乏味。其实,记忆也是必不可少,只是她尽量使学生好像经历过那个年代,如同演戏进入角色一样,然后的回忆总结过程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记下来。更加重要的是,她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学生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想学好这门课已是不在话下了。

小孩进入高中,学校的功课会多起来,校内外的活动也会增多。这就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提高做事效率。有些学生上课从不捣乱,只是拿一把铅笔转了五十分钟,或是埋头记了五十分钟的笔记,什么也没学进去,老师讲什么也不清楚。又如有些父母盯着小孩做作业,做不出来不让看电视,不准玩电脑。

让小孩坐在书桌前发呆,完全是让小孩在做无用功。我时常和我女儿说你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道理在哪里?错了没有关系,关键是知道错在哪里。

打个比方说,考试成绩一个考了80分,一个考了90分。考试后,考80分的学生马上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考90分的学生拿回卷后还不知道自己什么错了。我说,这80分比90分好。只要你知道错在哪里,80分与100分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觉得小孩参加补习班要有所选择,家长应有一个目标,是要补习,还是要提高,或是仅仅让他们多做些练习呢?如同买衣服,如果你的身材在市面上可以很容易地买到你合身的衣服,你大可不必去找裁缝花大钱定做。只有市面上没有很适合你尺码的服装时,才要找裁缝。这时一定要量体裁衣,否则花大钱,还是做一套不合身的衣服就太不值得了。

国内许多学生高考考了好几年,可每年的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又复习了1整年,而分数就是上不去呢?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夹生饭煮不熟的现象吧。我认为是因为学生连根本的基本概念都不是太清楚,看上去都懂了,就是不透彻,然后拼命地做练习。考试能考到与所做过的练习类似题目,当然好办,可高考命题不是你的老师出题,也不是老师都能猜得到的题,所以我想不如重新从生米煮起。先弄清楚每一个概念,任题目千变万化,总是在掌控之中。

我读中学的时候是非常时期,没几个人想念书,毕业后下乡插队才恢复高考。参加复习班,拼命做练习,就是考不到好分数。后来有幸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工作几年,发现中国顶级的研究生也不是有过人的脑袋,只是他们对基本概念、解题的道理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常对海雯说,我是从失败中过来的人,希望你能少走弯路。

比如讨论平面上的直线,随便拿一张纸在上面画一条直线,然后要你在黑板上画一条同样的直线,怎么画呢?凭什么说你黑板上画的直线和我纸上画的是一样呢?这就需要引入坐标系,用数学方程了。然后想想什么在决定直线往哪边斜,又有了斜率的概念。怎样才能证明是惟一的一条直线呢?除了知道斜率,还得至少知道一个点。或者知道两个以上的点直线,也就确定了惟一的直线。然后把这些点、线、方程、坐标、斜率等等概念搞清楚,回过头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严格定义。一条直线搞清楚了,再去讨论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时,除了相交、平行和重合还有什么呢?

国内许多老师不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然后加以引导,而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或死背一些概念和定义,然后给出大量习题去练习。

补习本该是锦上添花的事,如果把补习变成小孩的必需品,那么这种教育的合理性就要被质疑了。有时我想盲目地补习,就像把小孩当成了垃圾桶一样,倒进去的全是知识,但与垃圾却没有两样。就像电脑硬盘里存的文件太多,反而影响速度。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更加合理一些,他们不会把你的时间安排得让你喘不过气来,而很多课程让学生有选择权,即使是必修课也可选择在哪个学期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与老师或指导老师一起讨论所要学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节奏学习。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学到大学的AP课程。关键是自己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补习也是一样,要清楚是否必要,如何有效,而不是瞎猫抓死老鼠,逮着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