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哈佛东方新秀
10726800000030

第30章 海雯喜欢旅游,旅游看世界,让她能够学习更谦逊,体认到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海雯和我都喜欢旅游,她在接受《世界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对她的影响很重要——旅游看世界,让她能够学习更谦逊,体认到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海雯小时候,我每年都会带她去游乐园,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新泽西州的大冒险乐园,都能陪她潇洒走一回。去得多了,再到加州的迪斯尼乐园和香港的海洋公园,大人就受不了这种刺激游戏,只好一边坐着。长大后她就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去,一大早出发,到晚上游乐园关门才肯离去。

暑假也是旅游的旺季,因为学生放假,美国的公司一般也都安排员工这时分批休假,全家出游的人也就多了。航空公司也会在这段时间提高票价,海边的旅馆更是常常爆满,各大游乐园更不用说了,成群结队的学生在那里尽享欢乐而刺激的美好时光。胆子大也是美国小孩的特点,不论男孩女孩,到了游乐园个个都是生龙活虎。不管是高空过山车,还是蝙蝠侠倒挂金刚全敢上。

在美国的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而且被经常提及的是对孩子勇气的培养。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是每一个做父母的经常虑及的。有的仅仅是担心孩子安危,过分地强调危险性,为防万一却牺牲了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父母阻止孩子去探索新事物,熟悉新环境,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的机会。

在美国主要州际高速公路上,每到一个州境内,大多会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里面有餐馆、洗手间、礼品店和许多免费的地图、景点名胜介绍以及旅馆饭店的位置和优惠券等等。每到一个州,我们都习惯性地先到游客服务中心(Wellcome Center)拿一点免费的资料和宣传品。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去看科学馆、博物馆。

几年前,我带海雯参观纽约市的大都会博物馆,那里还收藏有郑板桥画的竹子,我说郑板桥竹子画得好,只因为他胸有成竹。后来海雯不但把国画如何画竹介绍给老美同学,也知道如何胸有成竹地去应对考试。她就能很好地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运用于实践。美国各地有很多博物馆,而且大多是非营利机构,全靠私人基金赞助和政府一点补贴,但对小孩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却很有益处。这点比我在国内旅游时常遇到烧香拜佛或是推销拜祭产品要好。

我在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在“广州科普论坛”上,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震撼人心,报道标题为《国人科学素养落后二三十年》,报道指出:

在前日揭幕的“广州科普论坛”上,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资料带来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数字——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然而,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

这项由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尽管与上世纪90年代的0.3%相比,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

与科学素养低形成反差的是,中国人的迷信程度,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几乎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迷信活动,国人对各类迷信活动的参与程度之高,可以从上述的惊人数字中窥见。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王渝生研究员认为,中国人的迷信普及远胜于科学普及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国家过去对科学普及没有确立一个完善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忽视了科普对公民素养的重大意义。2003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人均三级财政科普经费还不足0.2元,目前中国内地最好的科普场馆,规模还不及台湾省规模前三甲的科普场馆。每40个中国内地公民中,仅有一个受过科普教育,而在日本,每两个公民中就有一个参观过科普场馆。

我不知道以上统计数据是否夸大其词,但我相信不是无中生有。这几年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多了不少,出门旅游的人也不再是少数。看山看水,陶冶心胸,是不错的选择。但我总觉得很多地方宗教迷信色彩太浓,有时总觉得有骗钱之嫌。

2002年,我们参加中旅的旅行团去四川旅游。那一天我们被合并到与一个小学教师的旅行团同做一辆大巴到峨眉山,到了峨眉山又插进一个当地的导游,就给我们介绍如何烧香拜佛才是“正规方式方法”,又是天赐良机,正好有什么著名法师今天在为信众“开光”,当然就是要买个玉佛,赐以生命,保佑平安。我们两位虔诚的人民教师立马行动排队等候“赐福”,最后到了团队离开的时间,我们全车其他的四十几位团员,为此等候了50分钟之多。

每个人的信仰、兴趣不同,无可非议,但让其他人也要付出时间似乎就不太应该了。国内旅游,我认为应提供更多的人文历史或地理地貌的讲解,尤其是对青少年旅游者,政府更应努力去建设更多的博物馆、科学馆和纪念馆来提高国民的素质。

美国首都华盛顿离我们家很近,开车45分钟。有时周末想吃顿比较地道的中国菜,都会跑到华盛顿的中国城或郊区中国人较多的社区吃饭。华盛顿有一点好的地方是,不论参观国会还是白宫,都是免费的,而且还能参观印钞厂。

华盛顿有很多博物馆,艺术馆、太空馆应有尽有,全是免费参观。只是“9·11”后多了许多安检,尤其是白宫、国会这种政府部门,每天限制参观的人数,有时要排上大半天的队等候。

高中时,海雯的学校组织到纽约参观博物馆和到百老汇看演出,回来就吹牛说:她们差不多50名学生包了一部巴士去纽约,在洛克菲勒中心分四五个人一组自由活动,很多老美学生找不到北,她们的小组路上拣了好几组的同学,最后一半的同学加入到她们的小组,她成了领队兼导游。

2003年夏天,我们到新奥尔良(New Orleans),这个城市处在密西西比河的下游,地势低,地下全是水,连人死后都无法埋在地下,所以就有了为死人建房子的做法。每个坟墓就像一座小房子,久而久之就形成墓群,而又具有地方特点,也就成了旅游景点。除了白天可以参观外,晚上也是参观热点。一个穿着怪模怪样的导游,提着一盏油灯,牵着一条狗,带着一大帮游客去夜游坟地。青少年特别喜欢。

中国人觉得晚上上坟地会碰见鬼,老美不信这一套。美国小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就不会有怕鬼之说。每年10月的最后一天为鬼节,很多人家门口都点上蕃瓜灯,摆上各式各样的吊死鬼什么的,小孩也穿上卡通服,扮成小鬼到各家要糖果。小时候海雯就特别喜欢鬼节,每年鬼节总能要回一大包的各式糖果。

纽约市的格林维治村(Greenwich Villege),每年都有鬼的大游行,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全上街头,不过他们每年的游行活动都有一定的主题。记得有一年是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其中一个创意令我至今难忘:一个青春美女,穿着一件时髦的皮草大衣,看上去十分迷人,但当她敞开大衣时,里面是鲜血淋漓,使你顿时感到恶心。

在此之前,我们参观了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纪念馆,又到了可口可乐博物馆,在那里你可以放开大肚,畅饮可口可乐公司的各种饮料和在全世界各地的不同品味,还参观了CNN电视公司总部大楼,了解电视新闻的制做过程。再西行到德州的休士顿,坐在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中心指挥室内,由宙航中心的工程师介绍登月过程,那时的中心计算机系统只与今天美国一个中学的计算机系统相当。

2004年暑假,海雯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上课,我们只有利用暑假最后的一周时间到芝加哥,主要是海雯要到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参观和面谈。芝加哥市区的湖边地带有一块博物馆园区,集中了天文、大地、水族、科学、工业、历史和艺术等各种博物馆,我们在那里一整天也仅仅参观了一小部分。有意思的是,正好那时有中国清朝皇宫展,想不到在芝加哥见到老祖宗的龙袍皇冠。

我认为旅游对小孩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都有好处。所谓见多识广,对了解学习各地的地理气候和人文历史都有帮助。海雯至今已经到过美国50个州的至少25个州以上,还去过加拿大,新马泰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