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哈佛东方新秀
10726800000010

第10章 海雯三年级时英语还没有通过ESOL

5、海雯三年级时英语还没有通过ESOL,可见并没有什么天赋,直到期末,才获得ESOL结业证书,英语才达到一般美国学生水平

海雯在读三年级时,英语还没有通过ESOL。可见她并没有什么天赋。我知道那时海雯的英文成绩还没有达到一般美国学生的水平。直到三年级的期末,学校才发给ESOL的结业证书,说明海雯的英语才达到一般美国学生的水平。海雯由于语言障碍,读三年级那年连马里兰州的统考都没有参加,因为老师怕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成绩,而且ESOL的学生也可以不参加考试。

但海雯进步非常快,在五年级小学毕业时,海雯已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由于原来是ESOL学生,有些统考没有参加,不够资格拿总统教育优秀奖,但还是拿了总统教育进步奖。拿回了由当时克林顿总统签名的奖状,当然只是克林顿总统签名印章而已。她们小学100多名毕业生中,有7人获总统优秀奖或总统进步奖。

学生要不断上进,就要有一种鼓励的形式。说来也奇怪,学校考试从来不排名次,但美国的学校却用许多奖项来鼓励学生不断提高、更加优秀。其中最突出的就数总统优秀奖和总统进步奖了,学生获此奖项感觉是非常荣耀的。原来,学校考试不排名次,主要是他们认为学生分数仅仅是学生一个较小的方面,优秀的学生不仅包括考试分数,还包括其他许多因素。所以,美国教育向来就不重考分,更重素质。

在国内上学,全国学生都有统一的课本,老师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备课、教学,老师出考卷也在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叫照本宣科。

老师通过单元测验、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等来衡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进展和所掌握的情况等。这种教学有范围,学生容易准备,老师也可以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调整教学的方式和进度。没有课本,就没有边际,老师就不好上课了。常常看到国内电视新闻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有些学校为书本发愁的事。

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和统一的考试,把千千万万个性不同、天赋不同的孩子整齐划一地往一条路线上赶,那么,孩子还有什么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呢?

国内教学常把考试作为教育的目标,而忘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次,国内的电视新闻说,国内有个学校,请老外来教英语课。老外教学不按书本教,而是教学生日常生活要用的英语。结果统考考砸了。老外说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见到外国人都能上去对付几句。可家长、学校却不乐意,统考考不好,怎么上重点学校呢?谁能负起这个责任呢?结果合同期不到,就要解聘外籍教师。

还有一个笑话更有趣。说一个国内中学生移民到美国,第一天放学回家,父母问她,你的老师怎么样呢?女儿说不怎样,老师说的英语我都听不懂,我说英语他们也听不懂。我在中国的时候,我的老师讲英语我听得懂,我讲英语,英语老师也能听懂。哪像这个美国学校,老师的英语那么差劲。

美国不一样,美国小孩念书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没书念”,没有像中国那样有全国统一或全省统一的教材,主要由老师复印一些资料和练习给学生。这样,教师在传授内容上有很大的自主性。

当然,学校也会发给学生一两本参考书,但期未还要还给学校,下一年的学生还可以用。学校的参考书要保护好,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若有破损或丢失,就要照价赔偿。

老师的教学进度安排也相当灵活,圣诞节前老师就会讲圣诞节的传统、装饰圣诞树、制作圣诞卡。中国春节时,就会介绍一些东方的风俗,有时还会去叫几道中国菜,学一学筷子的用法。马丁·路德·金节就会介绍美国黑人运动的历史,等等。

老师也会根据时事新闻让学生讨论一些问题。有时还会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一本书,图图画画、手写打印都可以,写多写少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要有创意,写出、画出小孩自己的心声。还要有作者自我介绍,然后自己设计封面、装订等。

在中国,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大大的书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教材、练习册、作业本、课外阅书资料等,学生简直不堪重负。教育改革也曾一再呼吁给学生减负,但总是减不了。有的是减了增,明的减了,暗的增了。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书本中度过了,所有的生命活力都在书本中消耗掉了,孩子不再有快乐的童年。

尽管现在许多家长对刚上小学的孩子,就有做不完的功课而怨声载道。但想到现在社会竞争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时,又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别人,无法应对未来的竞争。很多家长都设法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的孩子,但愿将来成龙成凤。可惜也常常事与愿违,使父母困惑不己,只是恨铁不成钢。

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郊游(Field Trip)进行参观学习。有时也会邀请家长一同前往,同时做做义工,帮助开车和维持秩序。

我记得小时候在国内上学时,每当学校有活动时,我们都特别兴奋,上好闹钟,还要让家长别忘了早点叫醒,而实际上不到时间自己早都起来了。

现在国内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和学校都担心安全问题,以至于不愿组织这类活动,更不用说去农村参加劳动了。其实过分地担心无助于小孩的成长。不要以安全为由而拒绝有益的活动,就好比怕坐飞机不安全而拒绝乘坐飞机一样。

现在都进入商业社会了,学校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安全问题就不重要了。在美国,保险几乎是每个人生活中都要碰到的事,开车一定要买保险,买房子要保险,否则没有银行愿意贷款给你。还有商业保险、医疗保险、人寿保险等等。学校也一定要有保险,学生出了事,经济上有保险公司负责。

在国内,学校开家长会,家长统一时间一起到。美国不一样,学校会安排用1天的时间不让小学生上课,然后与家长预约不同的时间段,让家长到学校与老师讨论小孩的学习情况。时间只有十几、20分钟,因为下一个家长可能就等在后面。

在美国上小学比较轻松,我的总结是上课玩游戏,回家看电视,现在又多了互联网。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新增上网者的最大族群是2-5岁的幼童。

美国的小学并不要求和期望学生应付复杂的问题。有些做法我却比较推崇,尤其是比较重视课堂讨论、逻辑思考等。每个学生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再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而进一步完善,形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有一种模式的书呆子。

我认为小孩的逻辑思维训练非常重要。海雯小时候,有一回我母亲生日到我姐姐家过,海雯就打电话到我姐姐家,开口就是找我奶奶,搞得对方不清楚要找哪个奶奶。我说奶奶过生日到姑姑家,如果不加说明,那里的奶奶也许是表妹的奶奶。再说奶奶生日请来的客人大多数在她们家也都是奶奶。平时说话要清楚对方是谁,在什么环境下说什么话。写作文、写文章也一样,一定要知道读者是谁,才不会造成写少了别人不清楚、写多了又显得太口罗口罗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