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10726600000053

第53章 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

1.新生儿呕吐要区分常见病和先天畸形

(1)常见一般性疾病致呕吐

①咽下羊水。分娩时新生儿吞入较多羊水、产道分泌物、血液等,尚未进食就开始呕吐,吐出物为泡沫黏液,有时为棕红血样黏液,将咽下的东西吐净之后,呕吐随之而止。

②生理性呕吐。新生儿食管短,食管较松弛,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腹腔压力较高,一旦喂养过快、过慢或奶瓶呈水平均可造成吞气过多而引起呕吐。

③喂养不当。新生儿具有一定的吸吮、吞咽能力,但是早产儿比较差一些,喂奶后常发生吐奶,尤其当喂奶的量太多时,或喂养之后立即平卧,或过多翻动新生儿更易发生呕吐。所以,无论采取何种喂养方式,一定以多次、少量为原则。

④感染因素。新生儿发生感染,尤其是肠道感染时,呕吐是首先出现的症状。一些肠道外的感染,如肺炎、脐炎、皮肤感染、脑膜炎、肾盂肾炎、败血症等也可引起反射性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呕吐。

⑤中枢性呕吐。分娩时头颅产伤、颅内出血、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都可出现呕吐,此类患儿同时可伴有和神经系统有关的症状。

⑥药物反应。新生儿若服用了金霉素、红霉素及苦味强烈的药物等,容易刺激胃肠道而引起呕吐。一般在停用药之后呕吐即停止。

⑦幽门痉挛。其呕吐特点是呕吐时间不规则,呈间歇性,每次呕吐量不多。随着小儿的发育,呕吐可逐渐减轻,孩子发育不受影响。呕吐严重时需去医院就诊。

(2)先天畸形呕吐:新生儿呕吐常常由于喂养不当引起,但是如果反复呕吐或呕吐不止,则应考虑先天性畸形。

①先天性食管闭锁。多见于早产儿,表现为喂乳后呛咳,面色青紫,可有气喘、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类似肺炎的症状。患儿一般吃多少吐多少,伴有流口水。

②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出生后第一天可正常吃奶,1~2日后反复发生呕吐者多为十二指肠闭锁,出生2~3日后反复呕吐的多是小肠闭锁。表现为上腹膨隆,下腹软扁,在腹部可见到胃肠的形状及蠕动波;不排便,或排少许灰白色黏液,或排饭粒样便;呕吐物中有胆汁,有时还有胎粪。

③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患儿肛门完全闭锁,有的合并直肠前庭瘘、直肠会阴瘘或直肠阴道瘘,男婴还有直肠膀胱瘘等畸形。如新生儿进奶3~4日后不排便,出现腹胀和呕吐,呕吐物先为奶汁、胆汁,后为粪便。

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出生后头2周吃奶,2~3周后,吃奶不久便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中可有隔夜的奶,但无胆汁。呕吐症状可随月龄增长而加重,同时患儿体重逐渐下降。

⑤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先是腹胀,通常不排便,然后发生呕吐,初期呕吐物是奶汁、胆汁,之后可有粪便。

总之,新生儿呕吐,尤其是反复频繁的呕吐,父母千万不能小看,以免耽误病情。

2.新生儿食欲低下的原因

正常新生儿都有良好的食欲,因为他们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并且它们的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蠕动较快,肠内消化蛋白质、糖类及脂肪的能力已较完善。所以,一旦新生儿食欲明显低下时,常常为疾病所致,应引起父母高度的重视。

引起新生儿食欲低下的原因很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染:新生儿期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泌尿系感染等,临床常以食欲低下为前驱症状,除此而外,常伴有体温不升和黄疸等现象。

(2)消化系疾病:如新生儿肝炎、肠道感染等,食欲低下也是最常见的表现,同时常伴有呕吐、腹泻。

(3)心肺功能异常:如肺炎、心力衰竭等,除了青紫、气急外,食欲低下也是常见的表现。

(4)全身代谢障碍:如缺氧、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等,多表现为吃奶不好。

(5)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如各种抗生素等,对新生儿的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直接导致食欲低下。

(6)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氧、脑出血、破伤风等,由于神经系统病变使吸吮反射消失,影响吞咽而造成食欲低下。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食欲低下常常是全身疾病的表现,因此,积极寻找新生儿食欲低下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正确的加以处理。

3.新生儿大便是否正常的识别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会排大便,一般呈棕褐色或墨绿色,黏稠,没有臭味。这种粪便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内所含的胎儿皮脂等组成,所以称为胎粪。新生儿所有的胎粪在3日左右排清。有少数新生儿出生后两天两夜尚无胎粪排出,属于异常情况,应去医院检查看有无消化道畸形或其他原因。

随着母乳喂养的开始,新生儿的大便呈金黄色,黏度均匀如膏状,有时略带绿色,呈酸性反应,无明显臭味,每天排便2~4次。如果是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他们的大便色淡黄或土灰色,质较干不匀,常带奶瓣,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有臭味,每天排便1~2次。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量多,质柔软,有明显臭味,暗褐色。新生儿大便的次数可达每日4~5次,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神径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消化道的调节不够准确,还有他们的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够完善,当大便积聚在直肠时即可刺激新生儿产生便意感,随时引起排便。

以上情况是新生儿的正常大便,当然,如果喂养不当,加之新生儿的肠胃功能比较差,新生儿的大便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父母要时刻注意观察,并给予及时处理。

新生儿消化不良时的粪便为黄绿色,稀水状,或含有白色小凝块呈蛋花汤样,质不匀,次数多;肠炎时的粪便稀薄呈绿色,黏液较多,有臭味;腹泻严重时,粪块消失,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痢疾杆菌性肠炎可为脓血便;阻塞性黄疸时的粪便呈灰白色;便秘时的大便干结;饥饿时的大便呈暗褐色或暗绿色,次数较多,量少,有黏液。如果大便为绿色,表明糖摄入过多,可适当地减少糖类。如果出现血水样大便,并且伴有发热、腹胀、呕吐,则可能是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及时到医院。

4.宝宝溢奶当心胃食管反流

宝宝溢奶的现象十分常见,一些母亲认为是宝宝吃奶多了,消化不良的原因,就不把此当一回事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宝宝经常溢奶要当心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新生儿的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功能不全,无法有效地阻挡胃内容物的反流,尤其是在喂奶后,胃内容量增多,压力增大,则更容易反流。因而,新生儿出现溢奶,应该首先考虑是胃食管反流,其发生率偏高,尤其是早产儿多见。

胃食管反流一般被认为是生理性的,大部分患儿的症状可在12~18个月内消失。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且没有得到治疗,就可能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窒息,以及营养不良、体重不增加和贫血等。所以,对于胃食管反流应该早期发现并加以治疗。

在平时护理上也要多加注意。如选择合适的睡眠体位,恰当地抬高头部,并使头部保持侧位;喂奶时要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数,但每次不可喂得过饱。

5.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子宫内会吞入少量羊水,但对胃黏膜无刺激作用。如果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吞入的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均可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这种情况多见于难产史、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

(1)症状:这些新生儿常在出生后尚未开奶就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啡色血样物。开始喂奶后呕吐加重,吃奶即吐。但一般情况下无呛咳,也无发绀等症状。胎便排出正常,有时可排黑便,一般无其他异常体征。

(2)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轻者需暂时禁食,同时可给支持治疗,待咽下的羊水、产道内容物及血液吐净,呕吐也就停止了,通常在出生1~2日后自愈,这时再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重症者频繁呕吐,吐出物中带有胎粪或呈咖啡色时,必须禁食,且及时治疗。可以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洗1~2次后,呕吐即可停止。现在临床常采用吗丁啉和乳酸菌素片配合治疗法。吗丁啉可以增加胃蠕动而有利于胃排空,促进呕吐停止。乳酸菌素片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增进肠蠕动,以及能选择性地杀死消化道致病菌,保护有益菌生长和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等功能。两者协同作用,避免洗胃环节,使治疗更为简便。

6.新生儿腹胀的原因

(1)病因:正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精神状态好,不哭闹,触摸腹部时柔软,无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

(2)症状:新生儿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时还可见到小血管显露,触摸到肿块;有时还伴有黄疸,白色大便或柏油样大便,发热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表现。父母应尽快带宝宝到医院诊治。

(3)治疗

①新生儿腹胀了,首先要排除“生理性腹胀”,这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只要注意护理得当,如不要给新生儿吮空奶头;每次哺乳后,抱起他们并轻轻拍打其背部;乳母在哺乳期间少食产气较多的食物。

②如果腹胀伴有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甚至胆汁或粪样物,且大便秘结,小便量少,宝宝日渐消瘦,这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要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③如果新生儿几天不大便后出现腹胀、哭闹,可能是由于胎粪内积引起,可适当给予润肠通便的药物,一般排出胎粪后腹胀便可消失。因腹胀哭闹不止者,可用手轻轻按摩婴儿腹部,或用少量驱风油涂擦新生儿肚脐周围,均利于症状的缓解。

7.新生儿便秘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墨绿色、黏稠的胎粪,开奶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金黄色,较干燥,一天大便1~2次。若新生儿出生后超过48小时未排大便即可视为便秘。

(1)新生儿出现了便秘,首先要想到下列疾病

①新生儿巨结肠:新生儿出生后仅有少量胎粪排出,此后出现便秘并伴呕吐、腹胀。这时候需经灌肠,或手指伸入直肠后才有粪便排出,排便后腹胀减轻。

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新生儿除了便秘外,还会有严重的腹胀、喂养困难、反应迟钝、少哭,经常处于深睡状态,四肢冷、体温低,黄疸消退延迟。

③胎粪性肠梗阻:新生儿一出生后就出现呕吐,腹胀及便秘。这时要及时做X线摄片,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2)引起新生儿便秘的常见诱因

①新生儿在没有特殊刺激的情况下,肠道蠕动缓慢,水分吸收偏多。

②由于新生儿膳食种类局限,蛋白质较多,也很容易发生便秘。

③新生儿的胃肠道神经调节本身不健全,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④此外,个体解剖特征和功能特点与遗传素质有一定关系。

(3)新生儿便秘的处理方法

①多喝水,尤其是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在两次喂奶间适当加温开水。

②做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注意:力气要适当,尽量让新生儿感到舒服。

③如果多日未解大便,可用小儿开塞露或是肥皂条。但不要长期使用。

专家提醒:蜂蜜最好在宝宝满1岁以后食用,因为其内含肉毒杆菌,易损伤肠胃,所以1岁内宝宝不建议用。

8.新生儿胎粪性便秘

胎粪包括的成分非常丰富,有胃肠分泌液、胆汁、胰腺分泌液、各种消化酶、胎脂、角化上皮细胞、无机盐类,以及脂肪、胆红素等,特点为墨绿色、黏稠、不成形、无臭味。正常新生儿一般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如果72小时仍无胎粪排出或排出很少,伴有不安、呕吐、拒奶、腹胀等,这就是胎粪性便秘,又称胎粪栓塞。

新生儿胎粪性便秘是由于胎粪稠厚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排出量很少,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症状。出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给新生儿禁食,并及时把新生儿送往医院。一般用灌肠法促其排便,也可用开塞露,效果不错,一旦大量胎粪排出,症状即刻缓解,本症不会复发。

9.新生儿腹泻

一些新生儿刚吃几次母乳就拉稀了,甚至还伴有发热;或是母乳不够添了少量牛乳,就受不了,大便次数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这就是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肠胃道疾病,又称为新生儿消化不良、新生儿肠炎。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更低,并且消化功能和各系统功能的调节功能也比较差。

(1)病因:导致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可以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非感染性因素。

第一种,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导致许多病原菌引起的如细菌、病毒等进入新生儿口内而引起胃肠道感染。轻症的患儿表现为单纯的胃肠道症状,拉稀一日5~8次,同时还出现低烧、食奶差、呕吐、精神弱、轻度腹胀、哭闹、唇干、前囟门凹陷。最严重就是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开始时厌食、吐奶、腹胀,继之腹泻呈黄绿色水样大便,有击拍声,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左右,很快出现脱水症状。

第二种,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次数较少,一般无胶冻、脓血和奇臭。在新生儿患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肠道内,引起肠炎发生腹泻。

第三种,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或天气变化而引起的腹泻。一般喂养不当时大便次数增加,有不消化奶块或呈蛋花汤样粪便,但也无黏液和奇臭。天气变化如果受凉,可使肠到功能紊乱;如果气候炎热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2)症状:因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腹泻其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①喂养不当导致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加,有不消化奶块或呈蛋花汤样粪便,一般也无黏液和奇臭。

②大肠杆菌导致的腹泻。大便次数多,黄绿色水样带黏液、伴呕吐及发热、脱水症状明显,面色发灰,哭声低弱,精神委靡,体重锐减,尿少等,很快会出现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严重症状。

③秋冬季节,新生儿容易患“秋季腹泻”。是由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表现发热、呕吐、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大便为水样、稀薄、米汤样、黏液少,每次量多、无腥臭味,哭闹、烦躁不安。

④鼠伤寒沙门菌导致的腹泻。多见于早产儿、体重低的新生儿。这种腹泻传染性强,大便表现多样化,如大便呈黑绿色、黏稠,也有白色便、胶胨样便、稀水样便伴有明显腥臭味,一般伴有高热。

总之,新生儿腹泻会直接影响对营养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由于腹泻损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还会引起新生儿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代谢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3)新生儿腹泻的防治方法:新生儿一旦出现了腹泻,父母往往不知所措,在喂奶时给多了怕加重症状,少了又怕饿着宝宝。所以,新生儿腹泻期间科学的防治是很重要的。

①注意卫生。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注意母亲乳头的清洁,吃奶前用干净毛巾仔细擦洗乳头;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应注意奶具消毒,父母在配奶前先将双手洗净,剩奶丢弃,以免变质。

②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腹泻时,可以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以在喂奶前半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以稀释乳汁,然后再哺乳。

③采取一些饮食和补充营养的原则。如为了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帮助恢复消化功能,可以给新生儿适当口服淡盐水、维生素C等。

④注意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着凉。

一般来说,只要饮食卫生、有规律,腹泻是可以避免的。另外,对腹泻的患儿还要加强臀部护理,防止臀部皮肤糜烂感染。

10.新生儿便血

新生儿便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在出生第2~6天时,排黑粪,伴有脐部出血或呕血等,经维生素K注射治疗,2~3日痊愈。

(2)吞入血样羊水或产道内的血液:吸奶时吞入母亲乳头破裂渗血,新生儿大便可呈黑粪或血样。

(3)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起病急,以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及发热为主,重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出现中毒性肠麻痹,伴有腹胀,肠鸣音减弱。肛门指检多发现血便。

(4)肠套叠:大便呈果酱状,伴有哭吵、呕吐、腹部可摸到痞块。

(5)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时,也会出现便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