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知识手册
10723600000048

第48章 五行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这是古人观察自然所得出来的一个朴素的唯物概念,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类基础物质。后来又发展了这种认识。

五行说的基本精神包含着一切事物“相生”、“相克”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五行说在伦理上的特点。在“生”与“克”的基础上,又以制化、相秉、相侮来进一步说明事物的复杂变化。

(1)相生规律:“生”是含有资生、助长的意义。五行之中,都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称做“相生”。

五行相生的规律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环生生化化,无有终时。它的彼此间的关系,可理解为一种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五行相生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也就是母子关系。以水为例,生我者“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木”,则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2)相克规律:“克”是含有制、胜的意思。五行中,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的关系,这种关系称做“相克”。

五行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互相制约,循环不已无有终时。在正常情况下相克,也是一种维持平衡的力量。如五行相克太过,则会起反作用,产生异常变化。

在五行相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的联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那么,土就是木之“所胜”,金就是木之“所不胜”。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相生、相克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制约的,这样才能保持相互间正常的平衡状态。

(3)“相秉”和“相侮”的关系,则属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秉”是秉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也就是恃强凌弱。相秉,就是过度的相克,它的规律和相克是一致的。例如,木气太旺,便要去秉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原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它的次序和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如木气不足、土气很旺上就会反过来侮木。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应用在祖国医学中,作为一种说理的工具,应用十分广泛,而且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主要运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五行的各种个别的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把自然界各种现象和人体的脏腑组织,按照它们的个别特性、形态、功能及表现等各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那一行中,分成了五大类,按类作系统的归纳,这样就把各种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复杂现象,理出了一个头绪来,从而可以说明人体内脏之间的联系、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和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例如肝脏性喜舒展条达柔和,故把肝比做木;心阳能温煦全身,故把心比做火;脾能化生精微,故把脾比做土;肺气清肃下降,故把肺比做金;肾藏精主水,故把肾比做水(见下表)。

(2)运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说明人体内部脏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滋生、促进或相互制约、克制的关系。如从上表纵的方向看,就有五行生克的关系。如肾(水)之精可以养肝(木)、肝(木)藏血可以接济心(火)、脾(土)化生水态的精微以充养肺(金)、肺(金)清肃下行以滋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气,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例子,例如肝气郁结,可以影响到脾胃而使之得病,这是木旺可以克土,例如有一种胃病有呕吐酸水等症状,就是木克土,肝犯胃的结果,治疗时单治胃无效,必须同时抑制和疏泄肝气。又如有些长期咳嗽的肺痨患者,表现有面色萎黄,肌肉瘦削、食欲不振等症,在治疗时,中医不治其肺,而主要治疗其脾胃,这就是应用土能生金的理论,因脾胃属土,肺属金,所以用培土生金的方法治疗,不但可以使其食欲恢复,形体好转,就是肺部病灶和咳嗽也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