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知识手册
10723600000036

第36章 尿频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新增的聋儿中,有近半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加强儿童的听力保健,谨慎使用一些以氨基糖甙类药物为代表的耳毒性药物,以免因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儿童听力损伤。

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等。有关数据显示,在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占12.97%,药物中毒占11.92%,家庭遗传占9.08%,发育畸形占6.95%,妊娠期疾病占2.8%,地方病、产钳外伤、噪音等均占不到1%。

可见,耳毒性药物已成为造成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以及部分抗肿瘤的药物和利尿剂等均对耳朵有毒副作用,可能引起耳聋等听觉疾病。由于儿童用药时剂量、浓度都与成人不同,所以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非用不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用药期间要随时了解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和途径。在使用耳毒性药物之前及过程中,对药物的峰谷浓度及听力进行监测也是必要的,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

儿童药源性耳聋常为双侧性、永久性损害。特别是幼儿,由于不会诉说或表达不准确,待家长发现时,语言发育已经受损害,不仅致聋而且致哑,给儿童、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儿童药源性耳聋重在预防,要防止滥用对位听神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绝不能将这类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同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研究表明,药源性耳聋听力损害的程度和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及疗程大致成正比,两种或多种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损害的几率增高。给药途径的选择也很重要,椎管内给药的危害性最大,其次为静脉给药、肌肉给药和皮肤损伤后表面给药,口服相对安全,因而能口服时不要肌注或静滴。作为医务人员,在给儿童使用具有可疑耳毒性的药物前,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家庭中有药物耳聋史,特别是属于母系遗传者更应谨慎,尽量不用。

为了防止和减少耳毒性反应,在临床应用可疑耳毒性药物时,医务人员和家长在用药期间要密切配合,注意观察,并进行听力监测,有条件时应定期进行血药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治疗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早期积极治疗可收到一定效果。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过程中进行监测,发现有听力下降迹象时,早期使用维生素A25000U、维生素B类、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等,这些药物均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生素A还可促进神经上皮的生长,经上述治疗,听力多可保持稳定,不再继续下降。

婴幼儿患病机会多,有时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剂量偏大,加上患儿体弱,发生耳毒性药物中毒的机会多于成人。小儿耳聋自己不会诉说,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尽早发现,及早给予神经营养类药物,有时可加激素治疗。对于婴幼儿更应积极治疗,因为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期,治愈的希望更大。

对于使用常规剂量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听力进行性下降者,要给予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持续用药3~6个月,6个月后用药间隔加长,直到听力稳定为止。对于积累型中毒者,一般仅有高频听力损失,症状比较轻,用药治疗后,有的患者可有部分恢复。中草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如黄精、苍术、骨碎补、枸杞子、桑椹、黄芪、女贞子、丹参等。

近年研究认为,损伤的耳蜗生理功能有可能恢复,药物可从内耳的淋巴液及耳蜗细胞上的通道排泄,耳蜗毛细胞的亚微结构可以修复,血管纹具有可逆性变化,毛细胞有望再生。这一发现为药物中毒性聋的治疗展示了美好前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和听力趋于稳定的耳聋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言语康复,这对小儿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因聋致哑。

目前效果肯定的康复措施主要有3种。一个是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另一个是植入人工耳蜗。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可将患者听力提高到接近正常人水平,从而为学习语言奠定基础。还有一个是对无能力植入人工耳蜗的极重度聋人,可通过配戴听觉替代装置振触觉器提高社会交流能力。以上几种康复措施皆需要配合听力训练和言语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

近年,由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遵照循证医学的观点达成共识,鉴于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代表的耳毒性药物在临床作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疗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完全禁用,可能会贻误病情。但其耳毒性作用明显,故应慎用。“慎用”首先是详细了解患儿家族史。因为据研究,药物中毒性耳聋有家庭遗传性。因此,高危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非用不可时,要向家长说明原因,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在使用耳毒性药物之前和过程中,对药物的峰谷浓度及听力进行监测是必要的,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立即停药。

耳毒性药物所致听力障碍在早期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耳聋基本上是不可逆转的。因而,专家强调指出,耳毒性药物致聋,关键在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