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63

第63章 兵进河南

武成帝高湛以为逃过一劫,谁知不到半年,北周军卷土重来。这一次突厥人挑事儿,木杆可汗觉得上次出兵太丢面子,不是因为坐壁上观,而是因为匹马不剩,十万匹战马全部冻死,抢的那些牛羊、奴隶,半路也都冻死了。损失太大啦,木杆可汗派使者联络北周国再次伐齐,失去的东西必须抢回来。

与突厥有过一次合作的杨忠对突厥人大大的不满,骨子里瞧不起这些野蛮人。他对周武帝宇文邕说,中原人过于迷信突厥人,什么狼性,什么不可战胜,突厥使者自吹自擂,我们跟着敲边鼓,将士们望风畏惧,自己先把自己人吓死。突厥士兵不得人心,打硬仗得不到奖赏,所以只顾抢东西。说得算的人太多,上次打晋阳来了仨可汗,谁听谁的呀。而且突厥人没有法令,不讲纪律,何谓不可战胜!突厥人貌视强大,收拾他们太容易了。依我之见,将到我国吹牛的突厥使者统统斩首,振奋国人的士气。

杨忠一针见血看到突厥人的缺点,宇文邕即使相信也不能这么干,北周最大的敌人是北齐,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不可节外生枝。于是,柱国大将军杨忠再一次出塞接应突厥人。

武成帝高湛又害怕了,赶紧把宇文护的老母亲送到长安求和。老妈收下,仗还是要打的。否则做为北周国执政大臣怎么向皇帝和臣僚们交待,怎么向草原上那群狼们交待。

这一次宇文邕和宇文护不听杨忠的大话了,兵力增加五倍,二十四军府兵,外加秦、陇、巴、蜀地方部队和羌胡之兵,总兵力二十万人。宇文护坐镇潼关亲自指挥,兵分三路,柱国大将军尉迟迥担任主力,总督宇文宪、达奚武、王雄诸部十万大军进攻洛阳,大将军权景宣兵进悬瓠,少师杨檦攻打轵关,改变上次取山西的战略,意图一举拿下河南。

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曾经以一万二千人南下伐蜀,兵不血刃全取蜀地是他最大的战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平蜀看上去值得大书一笔,不过那是因为萧纪率蜀军主力东下攻打荆州时趁虚得来,神奇色彩也就减少一半。

北周大军一上来气势汹汹,三路军队进展顺利,中路军尉迟迥兵围洛阳,右路军权景宣打下悬瓠,左路军杨檦一路顺风,杀过太行山。

武成帝高湛急忙调兵遣将,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明月救洛阳,太尉娄睿迎击杨檦。娄睿白捡了一个大便宜。老将军杨檦心高气傲,自出道以来不知道什么叫失败,他的军队在东西魏大战中每战都是胜利者。玉璧之战高欢曾经安排侯景从河南出击牵制西魏军,迎战者即杨檦。侯景撤退的时候砍树木堵塞了六十里路还怕杨檦发彪追上来。这一回杨檦又发彪,长驱直入,深入敌境不设防,不派侦察兵,中了齐军埋伏,全军覆没,杨檦投降。北周朝廷人性化管理,没有因为杨檦做了叛徒罪及子孙,相反杨檦的儿子接替父亲的爵位。

左路军虽然失败,周军气势依然旺盛,二十万军队不在乎损失几万人马。尉迟迥亲自攻城,分派宇文宪、达奚武、王雄三将屯兵邙山阻挡北齐援兵。高长恭和斛律明月畏惧周军强大,不敢前进。别看斛律明月笑话人家段婆,关键时刻离不开段孝先。高湛向段韶问计:“洛阳被围一个月了,我想派你去解围,又怕突厥人趁机进攻晋阳。”段韶一笑,突厥人就会打游击抢东西,不敢打大仗,也不会打大仗,根本不必管他。突厥人是皮肤病,周人是心脏病、脑溢血,必须赶快治。高湛放下心来,说道:“正合朕意。”什么正合朕意,高湛那是左右摇摆,段韶才是态度坚决。

段韶点起一千精骑,从晋阳出发,日夜兼程,五天渡过黄河与斛律明月和高长恭会师。第二天率三百骑兵登上邙山观察周军形势。段韶一行人等走到太和谷与周军相遇。周军大营扎得颇有章法,背丘结营。段韶立刻有了破敌之计,下令集结诸军。齐军各支部队涌上邙山,段韶分派兵众,自为左军,斛律光为右军,高长恭为中军。齐军在山上,周军在山下,双方摆下阵式,大战一触即发。

段韶下令部队从山头发起冲锋。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大家有点熟悉这个战法,《三国演义》记载马谡在街亭打张郃用过,但他输了。段韶不是马谡,不仅熟读兵书,而且身经百战,他当然知道众寡悬殊,再加上敌人有准备,即使在高处也未必冲得垮敌阵。第一次冲锋是佯动,受挫后齐军开始败退。

山地作战适合步兵,于是周军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向山头发起冲锋。段韶且战且退,将周兵引入山谷。等周军的气势消退,阵形也散了。段韶下令北齐骑兵全体下马参加步战,此时地势的优势显现出来,齐军如同下山猛虎,一个反冲锋,打得周军找不到北。周军大败,坠落山谷和溪流者数之不尽。北齐军重新上马,冲下邙山,杀入周军大营。

这一场战役让一个人大放异彩,名垂青史,不是克敌致胜的段韶,也不是秀了一把射雕绝技的斛律明月,而是绝世美男兰陵王高长恭。

§§第十六章 明月照铁面

高长恭是高澄第四个儿子,生卒年不详,从排行推算,时年不会超过25岁。他之所以在古今拥有众多粉丝,穿越文不断,既非武功绝世,亦非谋略出众,而是他女性化的容颜。《北齐书》、《北史》并载“(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墓志》赞叹:“风调开爽,器彩韶澈,若彼高鸿,摩天霄而远翥。”故而唐代小说将高长恭描绘为“美妇人”。倘若仅仅貌美如花,亦不过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而已,高长恭的美丽绽放于千军万马之中,铁甲寒刀之际。

美丽与女人相伴。战争残酷,刀剑无情,战场是男人们竞技的舞台,原本与美丽无缘,高长恭改变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