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05

第5章 高欢反腐

东魏国腐败异常严重。东魏延续北魏制度不给官员发工资。高欢手下的鲜卑将领们出自六镇中下层镇民,他们从塞外边城来到中原跟随高欢打仗创业,双手空空,没有土地财产,做官后一味搜刮。

邺城有四贵,“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孙腾和司马子如是高欢在怀朔的好朋友;高岳是高欢的堂弟,军中高级将领;高隆之本不姓高,姓徐,从小养在姑父家里,跟着姑父改姓高。他不是六镇鲜卑,只因和高欢是战友,跟随高欢去晋州,一路打到洛阳,高欢认做弟弟。四贵和高欢姐夫尉景、江南大行台侯景贪得最多。尉景竟然让农夫们放下农活替自己打猎抓野兽敛财,为之死掉三百人。

高欢见姐夫闹得实在不像话,想找个机会警告一下。有一回,亲戚们吃过饭后一起看节目,那时没有电影电视,现场表演二人转,高欢最喜欢的演员石董桶领衔主演。

一边看戏,大家一边聊。妹夫厍狄干对高欢说:“您让我担任御史中尉吧!”高欢很奇怪,厍狄干官拜太傅,比御史中尉大许多呢。人们都希望往上爬,你怎么往下爬。厍狄干瞧了一眼尉景,恶狠狠说道:“我想做御史中尉,只为抓拿尉景这种大贪官。”

正在演戏的石董桶一步一摇,轻盈走到尉景身边,动手脱尉景的衣服。尉景莫名其妙,我又不是同性恋,扒我衣服作甚。不成想,又过来一位优伶,两人合力把尉景脱了个净光。当着众人的面赤身裸体,尉景恼羞成怒,大声喝道:“干嘛呢你们,要不要脸啦!”石董桶笑道:“您剥老百姓的衣服,董桶为啥不能剥您的衣服呢!”

众人哄堂大笑,高欢训诫道:“你就别再贪啦!” 谁知尉景抢过衣服,老着脸皮回答道:“我和你比,咱们谁过得好,我不过从老百姓身上弄俩钱花花,你弄到皇帝的头上了。”

高欢自始至终面带微笑,笑而不答。他确实是六镇鲜卑人当中最大的受益者,封王开府,合法享受人民的赋税,甚至把皇帝的利益一并划归帐下,那些鲜卑士兵们只不过刚刚解决温饱,还要替他出生入死。

鲜卑勋贵如是看待贪污,应该的,江山一起打下,有你就有我。上行下效,国家一片腐败。鲜卑勋贵的所作所为势必侵犯到汉化豪强的既得利益,土地财产没有法律保护,说不定哪一天让鲜卑贵族们搞去。在汉人豪强支持下,有识之士提议严法肃贪,以法治国。

霸府的存在和对外战争需要鲜卑武士,鲜卑武士需要贵族们去统领。高欢采取“和稀泥”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每个时代都有痛恨贪腐的清官,杜弼就是那个时代的清官翘楚。老百姓需要清官,世界需要正直无私的人,只有他们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公平。

杜弼崇拜高欢,崇拜到希望高欢受禅称帝。最有本事的人做皇帝原本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惜人们往往对真理视而不见。高欢听到杜弼大逆不道的话,高举手杖把他赶出屋外。皇帝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因为每一代皇帝都会反复教育小孩子们写这样一个字:“忠”。写得多了,大家也就铭刻于脑海,而不去想尽忠的对象是谁,是君主还是人民?

杜弼正直,而且诚实,不仅仅文采出众,甚至拥有军功。小关之战,高欢特意让他担任监军,辅助先锋窦泰,结果窦泰兵败自杀,他却逃回来。高欢十分不满,怒道:“你们带兵出发的时候我反复告诫。为什么不按照既定指示去做,你为什么不劝。”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只需将过错推到死人身上。杜弼不肯撒谎,平静地说道:“我是个刀笔小生,舞文弄墨尚可,没有战略远见。”高欢暴怒,差点杀掉杜弼,最终强行忍下来。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像高欢。杜弼正直的性格,轻率的言谈,在激流汹涌的南北朝,注定无法一生平平安安。

杜弼瞧不惯贪腐。高欢发现杜弼渐渐成为清流派领袖,时常发表一些义愤慷慨、不利团结的讲话。一天,高欢招手把杜弼喊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道:“杜弼啊,你过来,我告诉你,贪污腐败由来已久,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习俗。现在天下三分,将领们的家属好多在关西,黑獭常常派人来做他们工作。江东还有一个吴儿老翁萧衍,整天忙着搞文化建设,推广他的那套价值观,中原士大夫以为那里才是人类文明所在。我如果出手太重,武人投黑獭,文士投萧衍,人才流失,何以为国?”

杜弼不服,沙苑会战前夕再提“除内贼”。高欢问内贼是谁,杜弼道:“掠夺百姓的功勋权贵。”

为了让杜弼支持自己的决定,高欢的狡诈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

号角长鸣,铁骑奔涌,甲兵如山,刀矛似林,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片片寒光。两对甲兵弓满弦,刀出鞘,高举戈矛,组成一条夹道。

杜弼强装镇定地从刀林矛丛中穿行,杀气扑面而来,近在咫尺锋利的刀矛散发出的死亡气息令他不寒而栗。杜弼汗流浃背,从来没有接近死神这么近,只要刀刷地落下,或者弓弦一松,命就没了。

最漫长的道路莫过于战争之路,距离死亡如此之近,一步之遥。

高欢等杜弼心惊肉跳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随后说道:“将士们冒着刀林箭雨,百死一生,功劳还是大的,不能与普通人相比。”高欢嘴上如此说,心里明白贪腐终究会动摇国家根基,故而向杜弼许诺:“你别着急,我不会忘记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