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25

第25章 跳出包围圈

侯景谋士徐思玉看透萧正德这个人,一个敢想敢做无所畏惧的家伙,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造反派。侯景联络萧正德,许诺立萧正德为皇帝。强盗遇上土匪,臭味相投。萧正德比侯景还着急,写信忽悠侯景赶快起兵,越快越好,没有万一,只有一万,你在外,我在内,大事肯定成功。

所以,当五路梁军分四路杀来之时侯景并不慌乱。王伟献计避实击虚,直取建康。长江自古号称天险。曹操兵败赤壁,太武帝拓跋焘数十万铁骑临江叹息,难迈大江一步。侯景区区数百名骑兵,不到一万步兵,想过长江痴人说梦。但是,拓跋焘骑兵虽多没有船只,侯景有船。萧正德有船,侯景就有船。曹操的失败,在于敌人有所准备,侯景行动必须快,快到敌人尚未封锁江面已然渡江。

眼下之计,先跳出五路梁军的包围圈。王伟再献妙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然后再声东击西。

侯景的叛乱属于超级大冒险。刘裕京口建义时尚有恢复晋朝的响亮口号,有一定的号召力。再者刘裕击败孙恩在百姓和军队中有声望。侯景不过丧家之犬,走投无路来到梁国,人生地不熟,江南百姓如何肯跟侯景造反,何况侯景不是汉人,而是北方的羯人。

只要走错一步棋,满盘皆输。难以想像的是,侯景每一步军事行动都走对了。寿阳城自然有朝廷的密探。侯景先做出死守寿阳的假象,然后以打猎为名率兵出寿阳,人们毫无察觉。大家发现出城的侯景不再回来,产生疑惑,侯景扬言南下攻取合肥。

合肥是鄱阳王萧范的地盘,精兵锐卒尽在城中。侯景打合肥纯粹找死。未等人们回过味来,侯景率军突袭谯州(今安徽滁州)。谯州守将萧泰猝不及防,城破被擒。侯景一举跳出梁军包围圈。侯景继续发力,兵进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守将庄铁有所防备,夜袭侯景。庄铁毕竟不是久经战阵的侯景的对手,偷袭失手后投降。庄铁的建议证实王伟奇袭建康计划的可行性。梁朝太平的时间太长了,五十年,长江天险防守薄弱,大江之上只有王质的三千水军,至关重要的采石渡口竟然无兵防卫。

侯景的军队赶往大江,江面出现数十艘大船,那是临贺王萧正德的接应船。侯景没发现梁朝水军的一只战船,江面宁静得可怕。侯景派出士兵驾小舟侦察。侦察兵渡过长江,折返回报:“王质的水军从采石撤退了。”

侯景拔出长剑差一点砍下侦察员的脑袋。

起兵叛魏以来,侯景一直倒楣,运气非常差,十万军队越打越少,最后只剩八百人。叛变梁朝,侯景运气出奇的好,从八百人慢慢发展到一万多。每走一步似乎都有上天护佑。强占寿阳,萧衍不怪罪;壮大自身,萧衍不起疑;成功跳出梁朝大军的包围圈;得到萧正德渡江的船只;长江上唯一一支水军竟然不战自退。侯景不相信迷信,只相信实力。运气太好,说明不正常。侯景起疑心,怀疑侦察兵胆小怕事,根本未过长江,故意欺骗。侯景令侦察兵再次渡江,务必折一根树枝来。

江东树枝到手,不由侯景不信。不到岸边折不到树枝,侯景确信大江之上没有敌人,喜出望外,现在可以说,胜利在望!

侯景接连施展出妙招,而萧衍则是昏招叠出。虽然朝廷受到侯景欺骗,对叛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缺乏预判,但是各地仍不断将叛军动向情报送往建康。侯景向长江方向挺进之际,萧衍仍然未能明确判断出侯景的军事意图。

梁朝中央官员没打过仗,也不会打仗,只有羊侃有资格与萧衍讨论军事议题。萧衍向羊侃征求意见。羊侃建议速派两千人马占据采石渡,修筑防线,向邵陵王下达袭取寿阳的命令。羊侃的应对之策算得上狠毒,直接端掉侯景老巢,釜底抽薪。叛军前进不得,后退无路。这些刚刚组建起来的乌合之众只能解散。

一向果断的萧衍此时犹豫起来。朱异提出反对意见:“侯景必无渡江之志。”侯景不渡江向长江出击做什么,莫非到江边几日游?谁都听得出朱异的话毫无道理,偏偏萧衍认可。

有人认为萧衍晚年昏愦,侯景献地两年来所做的一切可以证明;也有人认为萧衍过于轻视侯景。对于真正的军事家来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萧衍可以公然宣称折根木棍揍侯景的屁股,但在军事战术上不能不小心谨慎。邵陵王萧纶奉命出征时萧衍做过最高指示:“侯景小竖,颇习行阵,未可以一战即殄,当以岁月图之。”对付久经战争考验的侯景,不能指望一战而胜,依靠军队和物质的优势拖垮敌人,这是萧衍的战略思想。十倍于敌人的军队,百倍于敌人的土地和资源,萧衍做出持久战姿态,表明非常重视侯景,惧怕侯景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

侯景当然不可能来江边旅游,那么只有三种解释。一是无目的逃窜;二是渡江袭击建康;三是急于决战,诱使梁军主动出击。无目的逃窜字眼用在身经百战的侯景身上,那是一种侮辱,决不可能。渡江袭击建康,萧衍认为也无可能。长江不是陆地,不是城镇,说过就过。侯景无船,即便抢些渔船,岂是梁国水军的对手。侯景放弃陆战优势,与梁军争胜于大江,那是极端的军事冒险。萧衍判定侯景在玩引蛇出洞的把戏,渡江乃是佯动,诱使梁军主动进攻,各个击破。若依羊侃对策,五路梁军不再协调统一,到达寿阳势必有先有后,正中侯景诡计。

勇于承当责任是奸臣优良品质之一。优秀的领导不会轻易表明态度。世事无常,谁又能确定自己永远正确。一旦错了,贻笑千古。岳飞不是秦桧可以杀死的,但秦桧杀掉他,替宋高宗赵构背了上千年的黑锅。洞察萧衍心理的朱异揽过责任。无论日后侯景渡与不渡,我都没有错。这也是秦桧敢于用“莫须有”罪名除掉岳飞的原因。当然,拿秦桧杀岳飞的卑鄙无耻举动来比朱异的军事战术选择不很恰当。但是,历史和人心深处千般雷同,读史使人明智不是说说而已。

熟悉北方鲜卑人不畏死亡冒险精神的羊侃叹息道:“我们败了!”

未能迅速攻击寿阳,萧衍错过消灭侯景最佳时机。但是,萧衍不会坐视侯景军队向江边移动不加理会,尤其历阳发生战斗之后。朝廷任命萧正德坐镇丹阳郡,负责建康及长江防务,同时下令王质的水军向采石方向巡逻,屯驻采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