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10720000000011

第11章 放纵腐败

梁国的敌人是谁?如果你回答鲜卑人。萧衍会笑而不语。公元317年建康成为都城到公元547年(梁武帝太清元年)整整二百三十年,你见过北方骑兵的一只马蹄到过建康城吗?凡是解答过这个问题的人都不会认为你的答案正确。

事实上,每个王国的统治者心知肚明,他们最大的敌人是国民。一个人无法管理一个国家,必须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成为贵族,贵族若想常保富贵势必帮君主去统治王国。当贵族集团势力过于庞大时会威胁王权。韩非子的那本厚厚的书即是帮助君主防范贵族们的欺骗。梁国的门阀势力庞大,他们掌握着土地,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怎么收拾他们?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在于,如果不能做到比敌人更强大,那么就让敌人比你更弱小。萧衍得意地望着梁国贵族们一天比一天堕落,一天比一天不学无术,一天比一天像女人。《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如是形容梁朝士族:“贵游子弟,多不学无术,没有勤奋工作的人,上班点过名走人,经常请病假。每个人都非常注重仪表,喷香水,刮脸蛋,做美容,开名车,穿高齿屐,坐棋子方褥,背倚华丽的靠垫。举止潇洒,望若神仙。求官考公务员、赴宴作诗一律找人代替。”

贵族们越腐败,越堕落,萧衍越开心,一群女人如何与我争天下。

放纵腐败,使官僚和贵族们变成绵羊无力与自己对抗,从萧衍与大臣的对话中可以窥到端倪。大臣贺琛写过一份奏章,洋洋洒洒,指出国家存在的弊端,大致讲了四件事:

第一,贪污。许多官员贪婪,横征暴敛,中央派下去的监察官与地方官联手搜刮老百姓。

第二,节俭。官员们为什么贪污,因为追求奢侈的生活,互相攀比。百两黄金不够支付一顿饭的花费,其实吃不上,都浪费了。再者包养女人,养女人开销巨大。官员们养成奢靡的习惯,不当官以后仍然挥霍,钱却不够用。大家会想,当官的时候为什么不多贪呢。国家应该提倡节俭,只有形成节俭风气才能抑止贪腐。

第三,分权。陛下您管得太多了,各部门都直接向您奏事,谁都能和您说上话,有些小人对上欺骗您,对下作威作福。

第四,精减机构。部门开销很大,该革除的革除,该削减的削减,该合并的合并,不必要的工程该下马的下马,整天劳役老百姓如何能富民强国。

应该说,贺琛所讲的四件事是历朝历代公认的难以解决的顽疾。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如果把第一条换成房地产。萧衍看后,大怒,逐一进行答复,言词犀利。

“朕有天下四十余年,每天耳闻目睹太多这样的上书。你和他们说得一点区别都没有。不过图个虚名而已,只为有一天向人炫耀自己的正直,‘该说得都说了,皇帝不采纳。’你为什么不指出来某某人贪污,某某人奸诈,某某人渔猎百姓。你说出来,我查办。我怎么知道官员和贵族们吃什么饭,养几个女人。总不至于让我派人挨家挨户去查吧,那是扰民。莫不成说我浪费?除了公宴,我不吃国家的酒食有许多年。你说应该节俭。我住的地方四十平米,勉强放下一张床。为治理国家忙得每天吃一顿饭,有时不知道白天、黑夜,累得十围的腰围只剩二尺多点,腰带做证。

你说我不该事必躬亲,我把国政交给谁?秦二世把国家大事委托赵高,元后把一切托付王莽,结果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王莽改朝换代,怎么能效法他们呢!你说精减机构,减那些个部门,裁那些个人?哪些工程不急?什么税可以不收?你认为朝廷有错误,于是自以为是,你应该想一想导致错误的原因!

你搞个具体章程出来,我把你的高见批转尚书省,向全国颁布,希望到时候人人讲仁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从此国富民强。”

萧衍不想改变帝国的一切,整个官僚阶层的腐化堕落反倒衬托出萧衍的勤奋与俭朴,没办法,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治国,狮子只能付出更多。没人能够否认江南的繁荣。萧衍时代的江南一改东晋以来战火不断的历史,四十年江表无事,江南达到盛世顶点。中国“南贫北富”的局面悄然转变,财富中心由中原移向南方。

繁荣不代表平安。太康之治后有八王之乱,开元盛世后有安史之乱,乾隆盛世后有英国人。把国民调教成听话的小绵羊,正好做饿狼口中的美餐。安禄山和英国炮舰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青衫侯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