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人员培训与开发
10719300000076

第76章 3 职业生涯规划

张某,1989年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不知名的国企,6年后这家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大型企业,而张某也成为这家企业最年轻的高管人员。1996年,张某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离职,原因是另家企业出更高的年薪聘他。但是两年后,后来的这家公司因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濒临倒闭,张某被迫离开。2000年,张某又与朋友合作创业,结果在一年后企业亏损而又一次不得不离开。经过数次的职场变动后,张某陷入迷茫。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从猎头公司那里第一次听说了“职业生涯规划”一词。回顾过去,他发现自己第一次的职业变动是高薪吸引了他。曾经取得的优秀业绩让他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低估了职业变化的风险;第二次变动是因为自己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没有正视自己的不足,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张某在猎头的帮助下梳理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认识了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在年近不惑的时候,谨慎地选择了一家企业,重新走上了健康的职业发展之路。

张某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期因为没有做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而导致多次的职业失败。后来他及时懂得了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正确地对自身及环境等做出估量,又慎重地选择了职业,从而使自己重新走上了健康的职业发展之路。张某的前后对比,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3.1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在对自己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并且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施目标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和反馈与修正。

1)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指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己,即员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为人处世追求的价值目标;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个人潜质;熟悉自己的技能特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对“我能够做什么”形成一个合理的定位。

2)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基于正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设立更加具体的职业目标,对“我要做什么”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由于职业生涯跨越个人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在各时期的体能精力、技能经验和处事特点有明显差别,因而就整个个人职业生涯来说,目标设定可以是多层次、分阶段的。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挑战,愿意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追求不止一种职业,一个远大雄伟的目标一般要分解成若干个易于达到的阶段性目标。

3)目标实现策略

目标实现是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去争取达成的。他解决“我准备怎样做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业绩,超出现实工作之外前瞻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准备以及为平衡职业目标和非职业目标(生活目标、家庭目标)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目标实现的策略有很多,包括撰写求职简历、参加面试应聘、商议工资待遇、制定和完成工资目标、参加公司培训和发展计划、构建人际关系网、谋求晋升、参加业余时间的课程学习等都是目标实现的措施。

4)反馈与修正

反馈与修正是指在达成职业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人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才能更清楚、更透彻地自我认知和定位。实践表明,不少人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寻找之后,才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于哪个领域、哪个层面的工作。因此,反馈与修正也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环节。

10.3.2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2)挑战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3)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循环境的变化而作调整?

(4)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7)全程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8)具体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9)实际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实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便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10.3.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成才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可以发现所具有的潜质、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项,挖掘潜在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用人才。

2)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开发人才的有效手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社会的主体,而掌握和创造这些知识的恰恰就是人。现代许多管理学家认为,早期的传统产品属“集成资源”,而未来的产品则属“集成知识”。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通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

任何成功的企业,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员工。通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努力提供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一旦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成长就有了用之不竭的资源。

4)职业生涯规划使企业与员工双赢

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而个人人生梦想的实现也离不开企业这片用武之地。加强对组织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不仅与组织目标一致,而且还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这样,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可以使员工的个人奋斗与企业总的目标和发展计划相结合,同时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可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准备后备高级管理人才,最终达到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长远发展的互动双赢效果。

10.3.4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的总体计划和总轮廓的勾画,它为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个人自我评价

个人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水平、职业锚、兴趣和特长等进行分析评价,达到了解自己的目的。个人自我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成功与否。

个人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

通过不同方法的测试,全面了解自己,并以此为基础规划和设计自己。

(1)橱窗分析法。橱窗分析法是自我剖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家把对个人的了解比成一个橱窗。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橱窗放在一个直角坐标中加以分析。坐标的横轴正向表示别人知道,负向表示别人不知道;纵轴正向表示自己知道,负向表示自己不知道。

橱窗1称为“公开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是个人展现在外的部分。

橱窗2称为“隐私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是个人内在的私有秘密部分。

橱窗3称为“潜在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是有待开发的部分。

橱窗4称为“脊背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犹如一个人的背部,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很清楚。

“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类一般只发挥了大脑功能的一小部分。着名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Norbert

Wiener)指出,即使是那些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由此可见,认识与了解“潜在我”,是自我剖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脊背我”是正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只有你真心诚意地对待别人的意见,才能听到别人的真实评价。

(2)自我测试法。自我测试法是通过回答有关题目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测试题目由心理学家设定。通过这种测试,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有关情况。

自我测试的量表有很多,如性格测试、智力测试、记忆力测试、想像力测试、人际关系测试、行动能力测试等。

(3)计算机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是一种现代测试手段,科学性、准确性较高,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如人格测试方面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卡特尔人格测试;智力测试方面的威斯曼人员分类测验、高级人员测验;能力测试方面的机械能力测验、一般办事员测验、短期雇用测验等。

2)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主要是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则无法生存和生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不利的条件等。具体来说,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意义。

3)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指一个人渴望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结果。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的目标。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走向成功。

在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向哪一线路发展,也要做出选择。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行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做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问题: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4)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

员工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和路线之后,还需要有职业生涯的策略作保证。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如参加公司的教育、培训与轮岗、构建人际关系网、掌握额外的技能与知识等都是职业生涯的具体策略。职业生涯策略要具体、明确,以便定期检查落实的情况。

5)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和修正

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则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就要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馈和修正。修正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