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人员培训与开发
10719300000070

第70章 5 职业生涯的成功

9.5.1 职业生涯成功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观念中,所谓职业成功的定义往往只限于地位和财富的满足。于是,许多人为了达到社会观念中成功的标准而拼命工作。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或者没有一下子达到这一标准,甚至因为没有能够在所期望的时间以前达到这一标准,便灰心地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事实上,处于此情景中的人已经沦落为观念的奴隶。这种成功观是一种偏见。职业成功的定义不止一个,对不同的人来说,职业需求不同,职业目标各异,成功标准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获得高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职业为成功;有的人认为有一个薪资不低、安稳轻松的职业算是成功;有的人获得了很多金钱,于是有一种财富的满足感和职业成功感;还有的人把勤奋努力工作,取得成绩,看作成功;有的人事业辉煌,充满了工作成就感,也视为成功;还有的人认为由于自我的存在能帮助许多人,使他们高兴和感到满足,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就是成功。总的来说,个人职业生涯成功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个人的价值取向、能力、个人的特质与其所选择的职业正相适合,且在这一职业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顺心、顺利。

(2)个人有自我职业目标,无论是初就业便一直在某种职业岗位上,还是历经坎坷,发生多次职业流动或转移,最终个人既定职业目标得以实现,就是一种职业成功。

(3)在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出突出成绩,本人有一种自我满意感、成就感,或者得到组织、同事的认同也是一种职业的成功。

(4)勇于创新,敢于“另辟蹊径”,“不要总是顺着老路走,在没有路的地方去踏出一行新的脚印”。大凡这样的人,必是有所建树、有所成就者,所以这也是个人职业的成功。

德尔(C。Brooklyn Derr,1988)总结出公司员工有5类职业生涯成功方向:

进取型——使其达到集团和系统的最高地位。

安全型——追求认可、工作安全、尊敬和成为“圈内人”。

自由型——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控制,而不是被控制。

攀登型——得到刺激、挑战、冒险和“擦边”的机会。

平衡型——在工作、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之间取得均衡协调发展,以使工作不至于变得太耗精力或太乏味。

米歇尔·德维(Michael Driver,1979,1980,1982)在对多种公司的经理和人事专家进行调查后,根据他们的自我意识,系统地阐述了4种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

一些人将成功定义为一种螺旋型的东西,不断上升和自我完善(攀登型)。

一些扎实的人需要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安全型)。

还有一些是暂时的——他们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自由型)。

直线型的人视成功为升入企业或职业较高阶层(进取型)。

德维假设这些职业生涯观念来自于个人的思维习惯、动机和决策类型,并成为指导人们长期职业生涯选择的依据。

9.5.2 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雇员个人取得职业成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经济体制、政府政策等;有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例如组织的政策制度、组织的领导管理水平、组织文化与人际关系等;除此之外,还有雇员的个人因素,这是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综合国外学者们有关职业生涯成功因素的考察,可以将职业成功的因素大致归为四个层次:

(1)心理因素:职业使命(Hall&Chanlder,2005)、自我效能(Appelbaum Steven。H, Hare Alen,1996)、动机、人格特制等。

(2)能力素质因素:职业胜任力(Timothy A。Judge,1999)、专业知识和技能等。

(3)技巧策略因素:职业规划、目标设置等。

(4)组织和社会因素:种族、组织性质规模绩效、社会资源等(Timothy A。Judge,1995)。

以上四个层次,相比较而言,组织和社会层因素属于个体的职业成功外生变量,而其他因素是内生变量。

有学者从20世纪美国最成功的几百位名人的终生经验中提炼出17条职业成功条件:①积极的心态;②确定的目的;③多走些路;④正确的思考;⑤自我控制;⑥集体心理;⑦应用心理;⑧令人愉快的个性;⑨个人的首创精神;热情;瑏瑡集中注意力;协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创造性的见识;预算时间和金钱;保持身心健康;应用普遍规律的力量。

高度概括和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雇员欲获取职业成功,个人必须具备的决定性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是:信心、目标、行动。

(1)信心。要想做一个成功者,首先要一心想成为成功者,明白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一定要有坚定的意识和信念,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2)目标。确定总目标,又确定达到总目标的步步为营的具体目标。人生意义在于追求一个目标,人生就是不断打破现状,追求超越。一个人的职业人生尤其如此,必须瞄准顶峰目标,步步攀登,定可抵达巅峰。

(3)行动。这是获取职业成功的关键。如果不付诸行动,所谓信心、目标只是空谈。

下面是争得职业成功的必要活动:

(1)积极主动,坚持不懈,保持旺盛激情。不能坐等成功,必须付出极大努力和汗水,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锲而不舍,积极主动争取成功,脚踏实地采取可行步骤去发现、去把握、去争取,甚至去创造。

(2)适应形势与环境,不断有所创新。客观形势与环境,是个人职业成功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雇员个人面对经济政治形势、政策制度等大环境自然无能为力,但是可以不为其所左右,应当适应环境要求与变化,以自己的想法、新的生活、新的活动作为催化剂,继续个人的职业成长。与此同时,对自己周围的小环境,变不利为有利。

(3)把握机遇,有助于职业成功。在职业人生中,一般会出现几次转折关头或几次大的考验,这正是争取个人职业成功的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发现和挖掘机遇。

(4)有超前眼光。要有远见,有预见力,如果比别人早一步行动,就先占据了主动。

(5)善于利用时间。

9.5.3 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

1)职业生涯成功公式美国学者达姆洛斯提出了成功的公式。

可以看到,前面3个因素对人的成功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绝对必须的,即某一个以至两个因素缺少时,仍然能够使人成功。当然,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功的水平要大打折扣。

“目标”和“驱动力”两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因为某一个因素为0时,整个公式的数值也就为0,绝无成功可言。

指数b则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为0.在其大于1时,机会就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2)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体系

9.5.4 职业生涯成功的策略

第一,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一般来说,如果人们忠诚于某一职业或者专业,可通过长期积累形成优势,有利于降低压力,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如果忠诚于自己不适合的职业或者专业,那么就可能没有市场竞争力;如果适合自己,但职业本身的市场价值低,尽管有竞争力,但会降低市场价值。因此,选择适合自己能力、个性,并具有市场价值的职业或者专业非常重要。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形成受制于先天和后天的影响。特别对于成年人,许多人的能力和性格已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改变比较困难。比如,对于大多数30岁以上的人来说,要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外语能力,相对比较困难;对于动作技能一类的职业,如乐器演奏、体育活动,除了作为业余爱好外,很难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职业。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可以使人们确定努力方向,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有限时间和资源,促成职业目标的实现。而要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就应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符合SMART原则,即特定(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接受(acceptable)、现实(realistic)和规定时间表(time-bounded)。“特定”主要指针对职业生涯发展本身,比如评职称、攻读学位等,而不是其他泛泛的目标,如成名、成家等;“可衡量”要求具体,以便到时候可以检查实施效果,为了便于检查,需要制定客观指标,如升科长或者处长,发表多少篇论文等;“可接受”主要指自己对职业生涯目标有承诺,要下决心,不能摇摆;“现实”是指要保证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比如有家庭的,要适当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不可能像学生一样,把全部时间都用来提高自己,还需要处理好工作和自我发展的关系等;“规定时间表”则主要帮助自己对照检查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职业生涯管理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发展。

第二,不断学习,与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同步发展。知识经济的特点是产品更新周期短、速度快,是对全世界人力资源交流和整合的全球性竞争,最终是要求人们不断提高应变能力。过去,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适应起来比较容易,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享用一生。现在,与高科技直接联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与高科技联系相对不密切的职业也在发生变化,因为技术进步导致了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又导致了职业变化。知识经济就是强化知识的作用,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形成竞争优势,除了扬长还应注意避短,特别是弥补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交往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在职员工的学习和提高,如互动的网络学习、远程学习、在岗培训、业余培训等,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

第三,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人际关系网络,拓宽信息来源,敢于探索,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市场经济的显着特征就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既然也是一种资源,就需要开发利用,充分实现其价值。要取得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机会非常重要。过去,人们的工作比较稳定,大多数人“从一而终”,对职业信息关注比较少;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关注内部和外部职业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许多研究发现,熟人推荐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非常有效的办法。在组织内外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网络十分重要。人才在流动中增值。以前,组织的稳定性高,组织的未来很容易把握,组织只须关心自己承诺的措施和办法;现今,组织自身不稳定,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低成本,往往直接从外部劳动力市场招聘所需要的人员。据研究,从外部直接引进,相对于自己组织内部培养而言,成本比较低,而且见效快。只要自己有价值,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价值。盲目忠诚于某一特定组织,可能使自己失去发展动力和发展机会,导致知识技能老化,在该组织面临危机时成为牺牲品。许多下岗人员就是这种牺牲品。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关注机会外,还需要有探索新职业的勇气。有些职业受市场的影响,价值降低、竞争加剧,如果可能,只要有适合自己能力的、有前途的新职业,就应该主动调离。比如,过去学习计算机的,年纪大了学习能力差了,可以向管理类职业发展。因为对于管理职业,经验很重要,如果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影响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转换职业,形成新的竞争力。

第四,关心内部成就标准,学会接纳自己。受知识经济的影响,组织扁平化、组织兼并和融合,以及组织业务外包等,使得晋升成为许多人的困扰。对此,除了努力加入少数职位的竞争外,还需要有健康的心态。不论如何努力,不能获得晋升的总是绝大多数,这是客观现实。只要自己能维持已有的职位,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应该感到满足。否则,提职的压力和烦恼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最终也会影响工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