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10718700000039

第39章 如何了解信念

面对一件事情,你是积极地行动还是被动地任凭事情发展?对于他人的看法,你是坚持己见还是听从他人的说服?你怎样看待婚姻中的问题?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呢……如果你对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本节就将带你走上探究自己的信念之旅。

一、量表评定法

目前对信念的测量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量表评定法。量表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理论,编写若干描述信念某一方面的题目,然后让个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通过个体得分的高低判断个体持有的信念状况。能够有效测量积极向上和消极被动信念的量表主要有:罗特(Rotter)于1996年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米勒、勒弗考特和韦尔(Miller,Lefcourt &; Ware,1983)编制的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肖汉仕等人(2007)编制的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坎皮斯、莱曼和普伦蒂斯(Campis,Lyman&Prentice-Dunn,1986)编制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等等。下面对这些量表进行简要介绍。

(一)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

心理控制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愉快、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另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一种假想的内心状态。心理控制源简单地说就是对事件结果的解释,如有些人可能认为事情的结果是与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的,而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只是运气的好坏造成的,也可能有人认为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心理控制源主要分为内控和外控两种,内控是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事情的结果,事情的结局与个人的能力、努力相一致;外控是指事情的结局不是由个人努力能够决定的,是由于运气或任务难度造成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考察个体对待事情的看法。

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包括29个项目(其中有6个插入题),每个项目都包括一个内控性和外控性的陈述,要求被试从中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一种陈述。

插入题的分数不计入总分,只对外控性陈述的选择进行计分,量表中画线字母的句子为外控性陈述,每选择一个记1分,分数范围在0~23之间,量表的总分得到的是外控性的分数,你来试试,不妨了解一下自己是内控还是外控倾向。

(二)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

主要用于评定个体对婚姻成败的心理控制源取向,内容涉及婚姻生活的6个主要因素:性功能的行使及情感性行为;交流;婚姻的满足感;彼此相容性;婚姻中愉快与不快体验;子女与抚养子女。该量表包含的44个条目,分别从能力、努力、机遇或运气及无法控制的背景特征4个方面对婚姻中积极和消极体验提出了因果解释。

该量表采用六级计分,1代表完全同意,6为完全不同意,2~5则介于完全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之间。根据句子陈述与自己观点的符合程度从1~6中进行选择。

量表中能力、努力、机遇或运气及背景方面的项目分别有12,10,7,15个项目,内控性条目以反问计分,因此量表总分反映了外控性的高低,分数介于44~264之间。分数越低,外控性越强,对婚姻的满意度越低,与配偶的亲密性也越差;而内控性越强,在解决婚姻中的问题时表现得越活跃,越有成效。当然,内控和外控的好坏并不是绝对的,外控性过强就会在婚姻出现问题时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内控性过强则当婚姻中产生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可能会危害婚姻的和谐,而此时如果归于外部偶然的因素就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婚姻。了解了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控制倾向,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完美地经营自己的婚姻。

(三)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

为了评定我国中学生信念的合理性程度,以便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肖汉仕等人(2007)对湖南省4所中学的737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编制了中学生非理性信念评定量表(MIBS)。该量表共有40个项目,包括欲求绝对性、感知歪曲性、思维非理性和应付非理智性4个分量表,欲求绝对性是指过高而不切合实际的期望与追求;感知歪曲性是对客观现实歪曲的感觉与知觉;思维非理性包括非逻辑的判断与推理、消极预测、单向归因等;应付非理智性是对现实问题与情绪困扰的无效、消极或冲动性的应付意向或行为倾向。

请你不要过多考虑,只要根据你平时的真实想法,或者假如遇到所说的情形时,内心里自动出现的想法进行选择,在相应的格里打勾。

该量表从很赞成到很反对采用五级评定,很反对记0分,较反对记1分,说不定记2分,较赞成记3分,很赞成记4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60分。4个分量表中每个分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有2个条目是正性项目要反向计分,最后计算你在所有题项上的分数之和。一般而言,分数越低,表明信念的非理性程度越高。用该量表可以看出你是否有一些不合理的、不现实的看法。

(四)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出发,评定了父母对教育子女成功与失败的看法,评定的内容涉及责任感、成效及对控制的看法3个方面。包含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的控制、运气或控制及父母的控制5个因子。量表中的条目简单易懂,与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该量表以五级评分,共包含47个项目,前10题为教育成效因子,11~20题为父母的责任因子,21~27题测量的是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28~37题测量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38~47题测量的是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内控性项目采用反向计分,因此量表的总分得到的是外控性的分数。一般来讲,分数越高,外控性越强,则在教育子女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将子女的问题归于外界因素就不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任由问题的发展;内控性强则可以积极主动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内控性过强则将教育子女的成败都归于自身也是不妥的,应该从自身和子女两者的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司法心理学中的信念效用

大家可能都看过《女人不再沉默》这部电视剧,被称为“国内第一例有关性骚扰的案件”。在现实生活中,近些年来对于性骚扰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对于性骚扰性质的理解,许多心理学的案件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它的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性骚扰,行为的标准是什么,对这种信念的评价对于理解性骚扰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应运而生,发展了两种测量方法:一个是洛特等人(B。Lottet al,1982)编制的“性骚扰耐受力量表”(Tolerance for Sexual Harassment Inventory);另一个是佩罗特(A。R。Perot,1992)等人编制的“性骚扰信念量表”(Beliefs about Sexual Harassment)。

二、二十问法

二十问法是一种开放式问卷,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即让被试根据要求写出或说出10个或20个有关问题的答案。

指导语:现在我分别问你10次“我的过去是……”“我的现在是……”“我的将来是……”,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回答,如“我的过去是美好的”“我的过去是痛苦的”“我的过去是一个梦”等等。请你把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或说)出来,不必有什么顾虑,也不要多加考虑,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回答每个问题的时间为10秒,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

请回顾一下你的答案,根据回答的词语性质,将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回答的词语按照要求,把相同性质的词语总数填写在。

结果的统计:

该测验没有特定的评分程序,结果的分析可从回答的质和量上加以考察。从量上来分析,词语总数最多的,可能表明你对这个方面倾注的注意力较多;词语最少的,可能表明你对这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很关注。从质上来分析,从词语的性质来看,如果对某一方面(过去、现在或将来)描述的词语大多是积极或中性的,表明你对其持肯定的态度;反之则表明你对那一段时间并不是很满意或很憧憬,甚至是否定的。你可以尝试着做一下,看看自己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倾向。

隐喻分析法——挖掘你的时间信念

隐喻是将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语义概念投射于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和人们的认知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抽象思维方式,如“知识就是力量”“理想是灯,信念是帆”等,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如用“人生是____”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信念;“知识是____”可知一个人对待知识的态度和看法等等。隐喻作为一种表征和反思的工具,在信念的认知研究中也是切实可行的,它主要用于研究某一具体方面的信念。

不同的时间隐喻体现了个体不同的时间观念和对时间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和行为,影响个体人生态度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发展和行为的选择。一个认为时间很宝贵的人,就会积极主动地做事,不会在碌碌无为中虚度光阴。牛顿忙于科学研究而废寝忘食,孔子慨叹“逝者如斯夫”,所以时间信念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不必考虑回答的对错,也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去考虑该怎样回答,只要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的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即可。

我们自己都可以判断出哪种看法是说明要珍惜时间,哪种说法不是。请回顾一下你的答案,如果你认为时间是很重要的,如“时间就是金钱”、“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等,那么你已经意识到了时间的宝贵。如果你还没有明白时间的重要性,那么从现在开始做起还来得及。

有人说时间像捧在手心里的水,若不及时加以利用,它就会流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就像一个谜,人们总是猜不透它,曾以为时间是无穷尽的,可是当我们庸庸碌碌地把大部分的时间抛在了身后才幡然醒悟,自己竟由一个时间的“富翁”变成了一个时间的“乞丐”。其实我们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的“富人”,俄国雷巴克夫曾说过:“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因此,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科学地管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