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10717700000017

第17章 一个基地——贵阳孔学堂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培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国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积极推广中华文化。贵阳市兴建“孔学堂”,旨在传承和弘扬儒学文化,吸收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之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孔学文化与贵阳

贵阳与孔学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长期以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豫章书院、贵阳孔学堂等文化机构在传播孔学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传统国学、儒学在贵阳的传承和传扬。

2012年,贵阳市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及东部产业转移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速、质量提升、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然而,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文化仍然相当贫瘠,特别是缺少一批有影响力的用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文化平台。贵阳本土比较知名的阳明洞、甲秀楼、文昌阁等也只是明清时期留下的楼台亭阁而已,它们在功能和承载能力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文明传播方式的需求。

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亟须构建一个市民群众的精神高地。无论是从文化的繁荣发展来说,还是从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来说,贵阳都有必要建设一个气势恢宏、承载量更大的文化载体,以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贵阳人的精神殿堂

2011年2月,贵阳市正式提出建设贵阳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孔学堂”的构想。

建设精神殿堂,弘扬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化,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所在,而且能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2011年3月3日,贵阳孔学堂研究项目初步构想专题会议在贵阳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召开。会议达成了以下共识:项目应具有典藏、陈列和研究功能,应宏伟大气,不宜简单复制孔庙;项目名称暂定为“孔圣堂”;项目地址可考虑原金阳新区观山湖公园、原金阳新区文化山、原金阳新区石林公园、云岩区黔灵山公园和花溪区十里河滩。

贵阳孔学堂选址

2011年3月7日,时任贵阳市委宣传部长将星恒等一行八人对贵阳孔学堂建设项目拟选地址进行了实地勘察。勘察人员认为,观山湖公园和花溪区十里河滩是项目建设的理想地址。3月9日,经时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实地考察后,确定将花溪区十里河滩董家堰贵州新联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块作为首选方案报批。3月12日,在花溪董家堰十里河滩参加植树的贵阳市四大班子成员共同视察了项目主要拟选地址——董家堰贵州新联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块。视察人员一致同意该地块适合用作项目建设用地。至此,贵阳孔学堂选址工作最终落定。

贵阳孔学堂奠基

为学习借鉴外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贵阳市组成了项目建设考察组。2011年3月21日至29日,考察组对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子研究院,福建漳州文庙,云南昆明文庙,广西南宁孔庙、柳州文庙等地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贵阳孔学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孔学堂建设构想初步形成。

2011年3月30日,贵阳孔学堂建设指挥部成立,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推动和管理工作。

2011年4月13日,贵阳孔学堂建筑单体方案(含规划总图)征集邀标会召开。5月21日,孔学堂建筑设计方案征集评优会召开,来自国内、省内的建筑、文化专家在会议中评选出最优、次优方案。5月24日,孔学堂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孔学堂的建筑设计单位。

专栏

打造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精品公园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李军陈刚调研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提升改造和孔学堂建设

2014年6月17日,省委副书记、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文明委主任李军,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来到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孔学堂调研,强调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努力把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打造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精品公园,把孔学堂打造成为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李军、陈刚实地察看了湿地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及规划红线控制情况、孔学堂中华文化研修园“文化街、研修区”和“研修社区”项目建设情况,现场对拟建设的孔学堂文化教育区进行规划研究,并研究了周边村民出行交通组织和道路建设等工作。在现场办公会上,省有关部门、贵阳市和孔学堂做了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研究讨论。

会议强调,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和孔学堂山水相连、相得益彰,一为生态、一为文化,都是我省努力打造的名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和孔学堂参观,给予高度评价,对改造和建设提出殷切希望;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高度重视,多次提出具体要求,省、市、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进一步打造好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是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精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尽快精确划定并公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接受群众监督;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确保溪水长清;丰富农耕文化展示等内容,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加强公园日常管理,给老百姓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好孔学堂是我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要研究制定孔学堂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中华文化研修园建设,做好孔学堂信息化建设,抓紧建好入口处扶梯等设施;深入进行规划研究,适时启动建设最有特色、内涵丰富的国学文化教育区;切实控制违法建筑,安排好周边村民的交通组织,确保村民出行方便。

资料来源:《贵州日报》2014年6月18日

2011年7月3日,贵阳孔学堂于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贵阳孔学堂兴建

孔学堂奠基后,2011年7月22日,孔学堂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第五次工作会议,部署土石方处置、入堂道路改道、礼器研制等工作。2011年8月12日,建设指挥部召开第六次工作会议,部署征地、道路建设等工作。

2011年8月24日,孔圣堂管理委员会成立,贵阳孔圣堂(暂用名)正式命名为贵阳孔学堂。2011年12月5日,贵阳孔学堂管理委员会正式设立。

2011年12月7日,建设指挥部召开第九次工作会议,贵州燃气集团、贵阳电信局、贵阳供水总公司、贵阳网络公司以捐赠方式建设相关项目。

2011年12月9日,建设指挥部召开第十次工作会议,安排大成殿、乡贤馆、奎文阁列展,汤恩佳赠孔子像。

2011年12月23日,建设指挥部召开第十一次工作会议,安排综合管网设计、建筑石材选定、入口道路建设等工作。

2011年12月30日,贵阳市供电局同意对孔学堂项目供电系统进行公益性捐建。

2012年9月28日,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贵阳孔学堂教化区竣工。

贵阳孔学堂落成

2012年9月28日,即孔子诞辰2563周年,以恢宏大气的汉唐风格为建筑特点、同时结合贵州地域文化的贵阳孔学堂在花溪正式落成。

贵阳孔学堂整体分为公众教化区与研修区,其建设遵循孔庙基本规制、保留核心元素为基础,像孔庙,但不是孔庙;在结合贵州地域文化的同时,大胆创新,自成一格。

贵阳孔学堂不仅仅是一座仿古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个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巨大符号、一座城市的精神殿堂。2013年1月1日,贵阳孔学堂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可在此坐而论道、以文会友,可在此吟诗作画、品茶下棋,还可在此俯瞰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独特美景,享受“爽爽贵阳”的清凉惬意。

孔学文化在贵阳发扬光大

建成开放一年多来,贵阳孔学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了举办国学讲座、培育中小学生“六艺”技能、倡导传统礼仪、弘扬中华节日、开展道德教育、进行对外交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其中包括国学公益讲座、春节文化庙会、筑城三礼(“开笔礼”“成人礼”“汉唐婚礼”)等。通过孔学文化传承活动在贵阳孔学堂的举办效果,市民从孔学堂中受益匪浅。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是对现代人灵魂的升华,大多数人从中重拾了信仰,充实了生活。在省、市决策者的眼里,从时代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贵阳需要孔学堂这样的文化新地标。从普通百姓来讲,要获得幸福,不光要有物质财富的增长,更需要有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需要有充实心灵的道德追求。而弘扬孔学文化,践行仁爱、礼仪、孝悌、忠信、廉耻等价值理念,对于人格的健全、内心的宁静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把贵阳孔学堂打造成贵州一张靓丽名片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2014年3月18日在孔学堂二期工程建设调研中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发挥贵阳孔学堂的作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把贵阳孔学堂建设成为贵州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要实现贵阳孔学堂的品牌效应,使其成为贵州省的靓丽名片,这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分步骤地进行。

首先,在进一步传承和传播孔学思想的同时,充分挖掘贵阳本土的独特资源(如办好阳明文化大讲堂),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深入探索,创造经验。

其次,要充分发挥孔学堂在构筑“精神高地”中的积极作用,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协力争先,开放创新、团结奋进,广泛凝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正能量。

再次,要把孔学堂打造成开展对外交流的大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知名大学和国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开展学术研讨研修,在交流交往中不断提升孔学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要进一步明确贵阳孔学堂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目标任务,确保孔学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从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孔学堂的支持力度,为贵阳孔学堂发展营造好环境、创造好条件。

2014年上半年,占地408.3亩的贵阳孔学堂二期工程——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其主体分为研修园区、研修社区、文化街和文化园林四部分,预计2015年上半年对外开放。可以预见,当二期工程建成开放之时,将不断提升孔学堂在贵州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贵州文化新名片的孔学堂将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窗口,开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繁荣的新篇章。

贵阳孔学堂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4年“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向前来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贵阳孔学堂有关情况,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并寄语贵州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上继续深入探索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此外,王蒙、纪宝成、于丹等著名专家学者在贵阳孔学堂先后开展国学讲座。目前,孔学堂国际中华文化研修园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与孔学堂一起,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贵阳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注入新的引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