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10717300000076

第76章 安静优秀,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肢体

晨谈是教师和幼儿相互谈话、交流、沟通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环节,是一天活动的开始,教师要想好和把握好晨谈的内容,为宝宝们这一天的快乐工作做好基础。晨谈时要为孩子们设立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谈话环境,可以由一张小图片、一样小玩具、一些亲切的交谈等引起谈话的题目,激发起宝宝探索的需求、说话的愿望,引导宝宝积累认知的经验和社会的经验。老师也可以事先预设好谈话的题目,有目的引导,也可随着孩子们的谈话内容来拟定主题,并依据这一主题来开设系列活动。如在端午节的前夕,老师们可以在晨谈中提供些关端午节的资料,以引起和孩子们谈话的主题以及兴趣;在文化教育活动当中,讲解屈原的生活时代背景以及粽子的来历等;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可以教宝宝制作粽子;在语文教育活动当中让宝宝们欣赏屈原的作品,关于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文化歌谣;在美术活动当中,可以请宝宝们观看赛龙舟,过端午节的一些录像场面活动,学习龙舟的绘画场面,可以用多种美术表现手法来表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场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宝宝只有在感兴趣并且愿意做的情况下,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安静游戏,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肢体

安静也可以是讨论、分享,但却是来自沉静的思考。教学工作者都清楚,学习者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和状态下才会真正的吸收。但是,安静并不等同于不讲话,大人或许可以要求宝宝闭上嘴巴不讲话,这个只是安静的假象,并不能有助于宝宝进入学习的状态。安静是一种修养、一种自律、是一种学习习惯、一种专注,让宝宝学会安静,这对宝宝一生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第一个阶段

1.先关掉家里人为的声音,如:音响、电视等,以及有可能会中断活动的因素,如:电话、正在烧的开水等,你再邀请和宝宝一起到较舒适、安静的地方,如:卧房、书房等。

2.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特别的活动,大人现在要让自己的头部或是手、脚等不动,大人自己觉得最容易、最轻松开始的部位,接着请宝宝注意看着大人,这时候的身体要自然进行放松,保持整个身体沉静下来在数秒内坚持不动。

3.询问宝宝有没有观察到你刚才的头部完全不动,然后请宝宝也试试模仿做一下。给予宝宝明确的开始准备与结束的信息,例如:当大人说准备开始,宝宝就要做到不动;当你弹指或以嘴巴轻弹一声就表示立即结束。

4.大人刚才约定的信息让宝宝重复进行练习,过程中大人也必须与宝宝一样地保持静止不动。更换不同的身体部位,与步骤2~4的方式继续进行。

5.根据宝宝的兴趣以及能安静的能力来变换不同的身体部位,最后练习整个身体都不动,并且逐步延长静止的时间。这个阶段的活动能够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肢体,并能够以不同于平常的方式方法来控制肢体——“静止”,若发现宝宝还无法完成以上活动,大人也不必勉强,这表示宝宝还需要许多身体运动的练习,也就是必须先有最佳的身体控制动态能力,才能做到表态的控制。

与宝宝进行带有肢体名称的儿歌律动,例如:“一个拇指动一动……”“肩膀、头部、膝部、脚趾……”“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来增加宝宝体制肢体和控意识肢的练习。模仿布偶:请宝宝模仿自己喜爱的布偶模样,这是两岁多宝宝喜欢做的,也可以做的活动,但是能够控制宝宝不动的时间和模仿的深刻性,随着宝宝的年龄的逐渐变化,观察力会有较大的差异。一二三木头人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团体游戏,四岁以上的宝宝就能玩得很好,可以很迅速地瞬间变化成一二三睡美人、一二三机器人等。配合团体游戏与游戏规则的乐趣,让宝宝练习控制不动一段时间。

第二个阶段

经过了第一个阶段的活动,大人与宝宝已经可以共同创造一段寂静的时光,这个时候环境里的声音就会显得格外地清晰。

1.在宝宝能静下来维持一段时间不动后,邀请宝宝闭上双眼,然后开始注意倾听,看能听见什么声音,并告诉宝宝等听到指令后再张开双眼。

2.邀请许多宝宝闭眼安静倾听一段时间后,再请宝宝们张开双眼,分享彼此刚才听到的声音。经过这个阶段的活动,有助于孩子们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关系,进而发现和探索自己的内在;此外,大人还有机会倾听宝宝内在的声音。

进行上述活动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乐器,让宝宝们先听听音乐,然后从中找出宝宝所认识的乐器声。如果大人自己是音乐爱好者,可以借此机会将宝宝感官的敏感期,引导他逐渐来亲近音乐。邀请宝宝去户外参加上述类的活动,再与宝宝一起分享听到的声音,如:海浪声、风声等。当宝宝能够确实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后,可以和他一起寻找声源,培养宝宝成为自然的观察者。

第三个阶段

确定宝宝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意志进入安静,并敏锐感知环境中的声音后,就可以尝试做这个阶段的活动。

1.邀请宝宝们坐下来,先请宝宝们静坐不动,然后轻声叫唤宝宝的名字。当宝宝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再以最安静的方式进行移动,走到大人的身边。

2.也可以走到距离宝宝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多次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在隔壁或门边的房间,轻轻叫唤宝宝的名字,然后等待宝宝安静地走向你。

3.呼唤所有参加这个活动的宝宝的名字。

在进行这个阶段的练习时,更能够看出宝宝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先邀请不能久坐的宝宝到大人的身边,才能让所有的宝宝都能经历成功。每个阶段需要练习多长时间才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不同的宝宝将会有不同的差异。另外,纵使已经练习到了第三阶段,仍可以再进行第一个或是第二个阶段。

蒙氏箴言:

每个宝宝的能力、年龄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每位宝宝反射能力的不同,可以将宝宝们分成若干个小组,依据各个小组目前发展的状况为宝宝们提供新的经验,引导宝宝内在的动力发展。在小组的工作当中,老师们的语言要注意简明与扼要,教具操作当中的步骤要规范、清晰。在教具的演示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观察每位宝宝的表情,了解每位宝宝对教具的掌握情况,以指导宝宝的个人工作做好充分地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