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10717300000027

第27章 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感官教育已经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儿童专著叙述中,有许多大量的篇幅是专门论述感官的运动训练、教育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纪律教育与感官教育、技能、知识的培养的密切和关系的联系。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主要由听觉的工作、视觉的工作、嗅觉的工作、触觉的工作和味觉的工作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分别会由相应的教具来完成。蒙台梭利主张在感官教育中,通过排序、配对、分类三种操作方法,帮助宝宝运用教具实现感觉的发展,并以此为日后的各种活动的发展奠定基础。排序、配对与分类是感官教具本身就具有属性,任何一种教具都必须有这三种属性中的一种,并且这三种属性也是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内容的三个重点。

养成宝宝集中注意的习惯,感觉教育主要是培养敏锐的双手和感官,有了敏锐的双手和感官,宝宝在使用教具进行实地观察或工作时,就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物上,从而养成自发地集中注意的习惯。为宝宝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感觉教育可以帮助宝宝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概念以及正确的行为,而这一切都是宝宝人格形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宝宝进行感觉教育将有利于为宝宝形成健全的人格。

遵循一定的原则

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要根据幼儿宝宝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行学习,使幼儿宝宝在感官训练中,通过宝宝自己的兴趣去进行独立操作、自我校正、自由的选择,去努力把握环境和自己。所以,在蒙氏教育的教具中都设置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宝宝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宝宝在日常生活的感知中就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仅仅一个视觉就包括了有大小、形状、颜色等诸多因素混杂。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主要为“刺激孤立化”,并大多集中在“某种感觉”上的“某种属性”来进行感觉训练,蒙台梭利所设计的所有感觉教具多数都是针对特定的刺激,如大小、长短、声音、颜色等予以孤立化,从而使每一件教具的目的都集中训练宝宝的某一感觉机能,使宝宝的精神完全集中在训练和教育的某一点上。

训练宝宝辨别音高与音色,还能有助于培养宝宝初步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味觉和嗅觉的训练则有助于提高幼儿宝宝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官能训练,使幼儿宝宝成为更加聪明敏锐的观察者,发展和促进宝宝们一般感受力,并且使宝宝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书写、阅读等复杂性的动作,也为宝宝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宝宝进行感官训练时,还应该注意这几个问题,例如应该重宝宝的触、听、视觉特别是触觉的训练,大人应该注意宝宝感觉教育的最佳适宜时期,与应该使用宝宝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等,如重视宝宝的触、视、听觉特别是触觉的训练。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有官能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触、听、视觉的训练,而且将对触觉的训练放在比较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看来,对宝宝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能使宝宝们小肌肉动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让宝宝亲自动手,可以促进宝宝们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蒙氏箴言: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宝宝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粗细、长短、形状、颜色、高低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可以帮助宝宝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的;辨别水温度的冷与热,辨别物体的大小、轻重、厚薄;听觉的训练是主要是宝宝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宝宝们在听声音的训练中能够学会细分,另外,大人还应该注意宝宝感官教育的适宜时期,蒙台梭利认为宝宝感官能力的发展,在3~6岁是处于最为迅速的时期,父母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官教育,宝宝大人之后感觉的发展将会进入相对停滞期的阶段,那时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第四章 日常生活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主生存能力